提到腸癌,似乎是這些年才開始變得多頻的詞匯。事實上,腸癌一直是比較高發(fā)的消化系統(tǒng)癌癥。 近年來很多年輕人因不良飲食,導致腸癌頻發(fā),讓很多人開始關注起來。其實腸癌正常的高發(fā)年齡往往在50歲之后,這個年齡段的人,是更應該關注自己的腸道健康的。 59歲的王阿姨,近半年來,經常腹部腫脹,排便習慣也改變。王阿姨憑著多年生活經驗,判斷自己應該是腸胃出了毛病,王阿姨覺得應該不是啥大事,一直拖著沒去醫(yī)院檢查。 不久前,王阿姨連續(xù)便血了一周,拖不下去了,王阿姨只好到醫(yī)院找醫(yī)生查看。醫(yī)生根據王阿姨的情況,建議做腸鏡檢查。 王阿姨一開始還不太愿意,后來在醫(yī)生的苦勸下,才做了檢查。結果顯示,王阿姨的腸道有腫物,去除做了病理,確診腸癌,已經步入晚期。 這樣的結果,讓王阿姨一下子崩潰了,一邊撲簌簌掉眼淚,一邊和醫(yī)生說起了自己的生活。 原來,王阿姨丈夫,早年突然離世,自己一個人,撫養(yǎng)女兒,一直未再嫁。可以想象,一個女人,帶著一個孩子,生活可見并不那么容易。 家里有什么吃的,都是可著孩子來,自己經常是吃點剩飯菜,或者吃點咸菜等,就算是一頓飯了。 今年,女兒找了一個好婆家,打算辦婚禮,這可謂是人生重大的事情。 這個時候,自己的身體出現了問題,王阿姨真怕會影響了女兒的幸福,王阿姨哭著說:“既然是晚期了,就不浪費錢治了,還不如留錢給我女兒。” 醫(yī)生也很無奈,如果王阿姨不這么大意,早點到醫(yī)院就醫(yī),也不至于拖到這么嚴重。 醫(yī)生提醒:排便時,若出現3種異常,最好查一下 1、大便變細 如果自己在平時的糞便是屬于正常,并且顏色也正常的,突然間出現大便變細,就像大便被擠壓過一樣要注意,有可能是出現腸癌。 腸癌的發(fā)生會讓糞便在排出的時候有所困難,在通過腫瘤的地方會有被擠壓出來的現象。 2、便血次數增多 早期腸癌還會出現便血癥狀。 正常排大便并不會讓腸粘膜出現磨損而導致便血,若是大便和癌細胞表面出現摩擦時,就會引起排大便流血的情況,血液并不是很鮮紅,呈現暗紅色,血液夾雜在糞便中。 3、排便次數增多 早期腸癌排便習慣上也會發(fā)生明顯改變,排便次數明顯增加。 在正常情況下每天拉1~2次大便,若是排便次數突然增多,同時伴有腹瀉、便秘或者腹瀉便秘交替進行要引起警惕。 平日里做好這5點,腸道健康,癌癥不來擾! 第一點:戒掉煙酒癮 煙、酒是目前已被證實的一級致癌物,是可以誘發(fā)癌癥的重要因素,長期吸煙或飲酒的人,容易對腸道造成持續(xù)性的刺激誘發(fā)腸息肉。 研究表明,吸煙者比非吸煙者死于結腸癌的風險性要高34%,吸煙的年頭越長,結腸直腸癌的死亡率越高;而在女性中,風險性大約要高43%。 所以,即使煙酒癮再大,也要學會戒掉。 第二點:多食膳食纖維 研究發(fā)現,每天攝入35g以上的粗纖維,可使結腸癌的發(fā)生率降低40%。平日里適當增加菠菜、白菜、火龍果等食物的攝入。 補充粗纖維,也可以每天喝1-2杯苦藍菊根茶。 相關研究表明,苦藍菊根富含菊粉,一種可溶性膳食纖維,對保養(yǎng)腸道,調節(jié)腸道菌群,改善腸炎有不錯的幫助。 苦藍菊根援引自歐洲,后收入進我國藥典,外國人常用其提制代用咖啡,而我國常用其做代茶飲,其根中提取的苦味物質可提高消化器官的活動能力。 苦藍菊根不僅富含膳食纖維菊粉,還含有一種低聚果糖,這種低聚果糖具有改善體內菌群,排毒清腸、改善脂質代謝,降低血脂、調節(jié)機體免疫系統(tǒng),提高免疫力、促進礦物質吸收等生物活性。 第三點:運動增加腸蠕動 長期久坐是導致腸癌的重要因素,久坐缺乏運動,會使腸道蠕動減慢,糞便中的有害成分在結腸內滯留并刺激腸黏膜,誘發(fā)腸癌。 所以,久坐的人每天可以抽出特定的時間進行鍛煉,有助于延緩腸道老化,加速代謝排便等。 每天運動30分鐘就可以使容易癌變的腸道息肉減少1/3。 注意選擇有氧運動,如慢跑、快走、打太極等方式。 第四點:少宵夜刺激 研究顯示,吃夜宵時,受饑餓影響,更多的人會選擇吃肉、蛋等高蛋白食物,而攝入過多蛋白質,身體吸收不了,會滯留在腸道中變質,產生氨、吲哚、硫化氫等毒素,刺激腸壁,增加癌癥的發(fā)生率。 所以,平時盡量不吃宵夜,減少辛辣、肉類食物的刺激,多吃蔬菜和水果等清淡飲食。 第五點:重視腸鏡檢查 調查顯示,腸癌發(fā)病多為五六十歲以上人群,但是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也加入了腸癌行列。大腸癌早期發(fā)現90%可以治愈,所以提前篩查非常必要。 建議40歲以上的人,每隔兩三年,做一次腸鏡。 尤其是體重過于肥胖者;經常性腹瀉,且連續(xù)3個月以上的人;經常吃高脂、高熱量食物、生活不規(guī)律、吸煙嗜酒、熬夜、情緒不穩(wěn)定的人,更要重視腸鏡檢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