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開《黃帝內經 通評虛實論篇第二十八》,開篇點題 黃帝問曰:何謂虛實? 岐伯對曰:邪氣盛則實,精氣奪則虛。 通過這句話,我們可以得出兩個結論,第一什么是虛;第二什么是實。 通過經文,精氣奪則需,可以確定,虛一定是精氣不足,也就是我們所謂的正氣虛衰、正氣不足,但此時邪氣不一定盛。 邪氣盛則實,這里的實,是指邪氣盛,而正氣尚未虛衰。 【五臟虛實如何表現】 帝曰:虛實何如? 岐伯曰:氣虛者,肺虛也,氣逆者,足寒也,非其時則生,當其時則死。余臟皆如此。 在這里,岐伯舉了肺虛的癥狀。“肺主氣,司呼吸”,邊看只有簡的六個字,卻對我們生命正常運轉有極為重要的影響。第一就是通過肺來輸布全身之氣,保證身體各個器官能夠正常工作;第二就是吸入清氣,排除濁氣。全身氣機是否正常,與肺氣的正常與否有十分重要的關系。如果肺虛,不能將氣輸布周身,就會出現足寒的癥狀,中醫稱之為氣逆。 脾主運化,在內經中,脾胃為倉廩之官,而肺為相傅之官,主要功能就是治理和調節。脾這個倉廩之官,將水谷精微上輸于肺,通過肺進行散布。 另外,肺的功能還有主宣發和肅降。宣發,就是通過宣發衛氣,調節腠理開合,保證人體代謝的正常。肅降,實際上與肝主升發對應,保證人體氣機升降的正常。 所以肺如果出問題了,人體的氣機首先就會受到影響,同時新陳代謝功能錯亂,無法正常調節。 綜上,我們可以看出,如果肺虛,整個人體氣機運行會紊亂,呼吸不暢是首要癥狀;其次會出現疲勞少氣,稍有勞累便出現氣喘;而且容易感外邪,出現尿頻尿不盡;秋冬季節,出現皮膚瘙癢,就是因為肺虛,不能通調水汽所致。 肺氣虛衰,如果出現在秋冬季節還好,如果出現在春夏季節,就比較難治。所以春天哮喘更容易發作,就是中醫人體與自然同步的最好例證。 鑒于此,我們再進一步對肺的虛實進行更加明確的分析。肺氣虛與肺有實邪,這是兩個不同的概念。 如果正氣充足,而外感風寒或風熱,會出現肺寒或肺熱的癥狀。 肺寒癥狀:惡寒發熱,無汗而喘,四肢冷,痰色白,脈緊。 肺熱癥狀:發熱微惡寒,咳嗽,煩渴,胸痛,痰量大而氣味腥臭。 肺虛癥狀:可能會兼有上述癥狀,但是最根本的原因是正氣虛衰。 換句話說,無論肺寒肺熱,只要正氣不虛,我們祛邪即可。 而一旦肺虛,就一定會有邪氣侵擾。所謂邪之所湊,其氣必虛。這個時候,就需要以扶正為主,祛邪為輔了。 看到這篇文章的人,可以對比一下,是否有肺虛的癥狀出現,如果有,那你一定要注意,虛久成癆,就不好治了,所以再起初階段,就要學會調理,一定不要忽視食療的作用,也不要忽視保溫。 如果你是肺虛的人,那么保溫保暖一定要做好,千萬不要著涼,空調少吹,冷飲少吃,調整呼吸,保證睡眠,同時以山藥、百合,徐徐調理,不宜吃油膩,辛辣之物。 山藥:溫補而不驟,微香而不燥,循循有調肺之功,治肺虛久嗽,何其穩當。 百合:久嗽之人,肺氣必虛,虛則宜斂,百合之甘斂,甚于五味之酸收也。尤其是肺虛干咳久咳,或痰中帶血之人,最宜服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