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雕刻工藝藝術可追溯到原始社會時期,那時就有了不少初具雛形的工藝品。到戰國時期,雕刻工藝由商代的簡單刻紋和陰刻,發展到立體圓雕工藝。在漢朝時,雕刻工藝發展至高峰時期;唐朝時,日趨完美;明清時,已非常成熟完美,作品種類題材都十分豐富。雕刻工藝發展至今,按照流派可以分為蘇工、河南工、揭陽工、瑞麗工等等;按照工藝手法可以分為陰雕、陽雕(浮雕)、圓雕、透雕(鏤空雕刻)、通雕。今天我們就談一談不同流派的不同工法。 蘇工是四種流派傳承最久的,蘇工一般采用一面浮雕,一面陰陽雕刻的方式。浮雕主要是從山水人物題材入手,陰陽雕刻主要雕刻詩句、祥云圖案等等,將一些時代特點融合在里面。蘇州工藝的浮雕作品線條流暢,用刀穩健,線條深淺勾勒自如,可賦予浮雕圖像很強的立體感。作品一般題材豐富,式樣多變,追求奇巧。蘇工師傅一般都是仿古的好手,很多都有多年臨摹古代雕塑作品的經驗,從蘇工作品中可以體會到濃厚的傳統文化內涵以及作者本身的情懷。正是由于蘇工追求工法細膩追求靈巧多變,所以蘇工也很挑料,非好料不雕也限制了蘇工的發展。 河南工,自古以來,河南鎮平玉雕工藝品以其質地優良,設計新穎,工藝精湛,做工細膩,造型逼真,栩栩如生而馳名中外。據統計,現今河南僅是從事雕刻的人員就有40萬人,再加上上游跑料、找料,下游搞銷售、開店的,號稱“百萬之眾”。有人說,有玉雕的地方就有河南師傅,不算夸張,中國玉石江湖也有“十個玉器匠,九個河南人”的說法。當然,也有人說河南的工差,說河南工是粗糙的代言,出現這種說法的原因一個是河南雕工數量太大,難免良莠不齊,另一個就是河南現在是低端玉石工藝品的主要加工基地,為了控制成本加快成活速度,流水線式的作業當然出不了好東西。其實中國很多玉雕大師都是河南的,河南也出過不少非常優秀的作品。 瑞麗工又稱滇工,形成于上世紀九十年代,隨著翡翠行業的興旺,一大批來自全國各地,代表各種流派的玉雕師被吸引到瑞麗,他們在玉雕工藝上相互學習交流,激發了新理念、新工藝、新技法,逐漸形成了集南北玉雕工藝流派之長的俏色巧雕、隨形施藝的瑞麗工,使之成為全國玉雕界極具影響力的流派之一。 揭陽工在業界有“天下玉,揭陽工”的美譽,說到揭陽工特點,那就是精、細、嚴。精指的是揭陽工絕對不會為了整體來犧牲局部。做大件有瑕疵那么就改做小件,做小件還有瑕疵,那么就改做蛋面。總之,揭陽工對瑕疵接近零容忍的態度,造就了揭陽工的金字招牌。細指的是揭陽工在細節的處理,不管多小的地方,就算是頭發,他都會一根一根雕刻的特別仔細,精益求精。嚴指的就是揭陽功法的嚴謹,例如雕佛公不管原來的料子多透多水,它都會在背面再挖一下來調整水頭。揭陽工缺點就是出活太慢,費料子,所以一般好料子要出精品才會用揭陽工。 中國雕工的四個流派各有優缺點,發展的方向也各不相同。好了雕工我們就聊到這,希望對您有所幫助,喜歡的話就點下關注和贊,這是對小編最大的鼓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