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襟懷未曾開。 點擊加載圖片 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 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 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 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世間所有的風花雪月,終究逃脫不了生離死別。 作為華夏文明的發源地,河南省在國人心中的形象一直是厚重的,久而久之淳樸憨直、不善言辭就成了河南人的形象標簽。 一千多年前的晚唐,來自中原大地的李商隱,用纏綿悱惻的朦朧詩改變了河南人的形象。這位來自鄭州滎陽的鳳凰男,以那些清奇瑰麗的意象,化身為滿分情話的深情暖男。 壹 14歲的李商隱,小心臟被突如其來的初戀震得如小鹿亂撞。初戀的對象,是堂哥李讓山家隔壁那位叫柳枝的姑娘。 點擊加載圖片 李商隱的青春啟蒙不算太早,但他在學習方面絕對是早慧型的天才。兩歲時他就隨著父親李嗣一起讀書寫字,由于過于用功,父親經常擔心他累壞了身體,而年幼的李商隱卻樂此不疲,很早就成了“五歲誦經書,七歲弄筆硯”的別人家孩子。 李商隱10歲那年,父親在在浙江任上病故。原本尚能算作小康的家境瞬間陷入了貧困,為了貼補家用,身為長子的他不得不隨母親帶著弟弟妹妹回到故里,尋了一份替人抄書舂米的差事。 勞作之余的李商隱依然堅持研習詩文,漸漸地在文化圈小有名氣,這才投奔到洛陽的堂兄家提升自我,意在借科舉改變命運。 再回到李商隱的初戀,李讓山對堂弟的才華很是欣賞,經常吟誦他的詩作。一天,他吟誦的一首《燕臺詞》被柳枝聽到,這柳枝姑娘正是花樣年華,妥妥的文藝女青年,趕緊追問是出自何人之手,李讓山如實相告。柳枝隨后扯下衣帶打個同心結,讓李讓山代為轉達。 第二天,李商隱與堂兄路過柳枝家門口,見柳枝早早地站在樹下等著,見面后彼此挺滿意,柳枝便相約三天后,焚香沐浴只待李商隱上門求親。 李商隱此時正準備進京應試,好友擔心他沉迷于男歡女愛誤了前程,便帶著將他的行裝提前趕路了,李商隱沒辦法只得追隨而去。 點擊加載圖片 柳枝后來被一位富豪娶走,兩人再也沒有見過面。許多年后李商隱寫了一組《柳枝五首》,來祭奠這段曾經的美好: 花房與蜜脾,蜂雄蛺蝶雌。同時不同類,那復更相思。 …… 記憶里初戀的味道很甜,甜到刻骨銘心;記憶里初戀的味道很苦,苦到痛徹心扉。 貳 沒有政治背景的李商隱,毫無意外地落榜了。但是這次,他結識的兩位大佬卻為他開啟了命運之門,一位是文豪白居易,另一位是宰相令狐楚。 白居易對李商隱的推崇近乎瘋狂,一把年紀的他公然宣稱,死后投胎要做李商隱的兒子,以便繼承他的才華。后來李商隱的大兒子就取名為“白老”,只可惜這孩子天資愚鈍,倒是李商隱的小兒子非常聰慧,當時有文人取笑說這個孩子才是白居易投的胎。 令狐楚也是文壇圣手,他的駢體文與韓愈的古文、杜甫的律詩被世人稱作“三絕”。 令狐楚預感到這位年輕人將來會大有可為,因此積極促成兒子令狐绹與李商隱結交,同時又讓李商隱到府中擔任幕僚,也算對他進行變相的資助。 四年后令狐楚被調至京城赴任,而已經數次科舉失利的李商隱此時心灰意冷,他跑到附近的玉陽山上修身養性,這一修又是三四年,在這里他遇到了生命里的第二次愛情。 當時的玉陽山,聚集了眾多青春貌美的女道士。唐代民風開放,這些人里不乏名媛貴婦,而李商隱結識的,是一位叫宋華陽的女道士。 點擊加載圖片 只是這段感情是晦暗而短暫的,不知何故兩人交往了些時日后,宋華陽就離開了玉陽山回到了長安,這讓李商隱內心很受傷,多年后他還是難以釋懷,于是寫了一首《月夜重寄宋華陽姊妹》: 偷桃竊藥事難兼,十二城中鎖彩蟾。 應供三英同夜賞,玉樓來自水精簾。 令李商隱引以為憾的是,他還沒來得及答謝令狐楚的提攜之恩,當年十二月令狐楚便因病去世。而失去了政治靠山的李商隱,也迎來了沉浮無定的悲情人生。 叁 晚唐朝廷間的朋黨之爭,已成尾大不掉的勢頭。以宰相牛僧孺為首的“牛黨”和以太尉李德裕為首的“李黨”明爭暗斗,雙方勢同水火。 點擊加載圖片 在“牛黨”看來,李商隱無疑是忘恩負義的叛徒;在“李黨”看來,李商隱又成了別有用心的臥底。 就這樣,李商隱這個單純而無辜的文人,就不經意地卷入了派系斗爭的漩渦。更為致命的是,不諳官場斗爭的他,難以敏銳地把握政治風向,不論哪一派占據上風,矛頭最先指向的就是李商隱。 最潦倒的時候,李商隱迫于生計,不得低頭向昔日恩公的兒子兼好友令狐绹服軟。令狐绹此時已經步入了權力核心,李商隱給他寫信陳述了自己的困境,希望他能提攜一下自己,令狐绹對此置之不理。無奈的李商隱只得通過考試,獲取了弘農縣尉這樣一個不入流的基層職務。 點擊加載圖片 唯一值得欣慰的是,妻子王氏知書達理與他感情深厚。對仕途失意的丈夫,王氏依然不離不棄,即便分居兩地,兩人也經常互通書信。 李商隱在四川一帶宦游時,收到王氏的來信。在一個秋雨綿綿的長夜,他深情地寫下了這樣的詩句: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 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光陰的角落,鋪開那些年的愛情,一切都是幸福的模樣。 肆 這樣的情緒一直縈繞于心頭,以致于朋友們喚他在風月場所推杯換盞時,他的字里行間還帶著幾分迷離的哀愁: 昨夜星辰昨夜風,畫樓西畔桂堂東。 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 隔座送鉤春酒暖,分曹射覆蠟燈紅。 嗟余聽鼓應官去,走馬蘭臺類轉蓬。 點擊加載圖片 李商隱死后,好友崔玨寫了一首《哭李商隱》,其中有這樣的兩句:“虛負凌云萬丈才,一生襟懷未曾開。”,而這無疑是對李商隱苦悶彷徨的一生精準的概括。 在晚唐那抹落日余暉里,李商隱,如同一只多情的蝴蝶。用孤獨的翅膀,舞出了這個王朝最后的那縷絢麗風華。 我們意在文化傳播和分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