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經》有三大家族,按規模大小分別為黃帝、帝俊、炎帝,但按書中人物歷史,最早的是炎帝,其次帝俊,最晚的是黃帝。 三大家族世系的時間關系就是:炎帝世系最低輩夸父與黃帝同時代,帝俊世系最低輩吉光或同時代或早于帝顓頊。 三大家族構成了《山海經》的主架,其次是四帝體系。 其實,四帝體系與三大家族毫無關系,而且四帝的(時間)順序是帝堯最先,其次帝嚳,再次帝丹朱,最后帝舜,前三帝都沒交待子孫,最后的帝舜則介紹了兒女孫等輩。 《山海經》總共提及名字帶'帝'的有11人:炎帝,帝俊,帝鴻,黃帝,白帝少昊,帝顓頊,帝堯,帝嚳,帝丹朱,帝舜,帝江。 地名還有天帝之山、帝都之山、帝囷之山、倚帝之山、陽帝之山、眾帝之臺、帝臺、帝苑,沒名字的帝、群帝。 還有兩種神奇的植物,叫做帝休、帝屋。 除了三大家族、四帝體系之外,《山海經》里面還有治水體系,就是大禹治水的那個治水。顧名思義,大禹就是這個體系的主角,但是在《山海經》里,禹既沒尊號,也絲毫沒有提及禹的部族國家叫什么名字。 在治水體系中,有一個'帝',但只稱帝不稱名,從'帝命禹治水'開始,就講述了治水體系下的神話故事。 而在三大家族世系,治水體系,四帝體系之外,還有禹的補充世系,夏商體系,兩岳體系等等。 光是一部《山海經》的人物關系就如此復雜,那么整個中國神話到底能不能構成一個完整的體系?各個體系之間又能作何取舍,整合出最完善的中國古代神話系統? 因此,從下周開始,我將會整理出主流的中國神話體系,從天地誕生講到現代生活,歡迎大家關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