獲取本資料的方法有以下兩種: 1.關注本公眾號,給本文打賞5元(點擊“喜歡作者”進入打賞界面),然后截圖到公眾號后臺或者留言中留下郵箱。 2.關注本公眾號,將本文轉發到您的朋友圈,并附上留言——“歡迎關注中學地理研究”,保留2個小時后截圖發送至公眾號后臺或者留言中留下郵箱。 關于第2種獲取方法的補充說明:經常有人索取一周之前甚至一個月前的課件,我都會一一給予。但本人工作繁忙,免費獲取課件只限于課件發布三天內,超過兩天請選擇第1種打賞方式獲取,謝謝理解! 做公眾號不易,做原創更加不易,請尊重勞動成果,本課件只用于交流學習,謝絕用于其他商業活動。謝謝合作! 地形對天氣、氣候的影響——以北美洲為例 廣州中學 王元輝 【教學目標】 1.區域認知:通過讀圖,歸納北美洲的地形特征及差異;通過讀圖,歸納北美洲氣候的類型及分布特征。 2.綜合思維:掌握地形對天氣、氣候影響的分析思路,并能夠結合具體區域進行分析。 3.人地關系:讓學生認識到事物之間存在普遍聯系的哲學觀點,珍惜我們賴以生存的自然環境的情感。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一、知識形成——北美地形對氣候的影響 1.讀北美洲地形圖,找出北美洲的主要地形區,概括其地形的主要特征。 2.讀北美洲氣候分布圖,概括其氣候分布的主要特征 3.分析北美洲地形對其氣候分布的影響,繪制思維導圖 二、知識應用 (一)地形影響天氣、氣候的特征(氣溫、降水、光照、風速) 例題1:(2013浙江)根據下列材料,完成(1)~(2)題。 材 材料二: 圖中甲、乙兩城市氣溫比較表。
(1)描述美國西部年降水量的空間分布特點,并分析其成因。(10分) (2)據表比較甲、乙兩城市的氣溫差異,并解釋其原因。(10分) 例題2:(2015海南)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死谷長約225千米,寬8~24千米,低于海平面的面積達1408平方千米。該地夏季氣溫經常超過49℃,最高曾達57℃,是北美洲夏季最炎熱的地區。 分析死谷夏季炎熱的原因。 例題3:(2018·高考全國卷Ⅱ)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 龍卷風是大氣中強烈的渦旋現象。濕熱氣團強烈抬升,產生了攜帶正電荷的云團。一旦正電荷在云團局部大量積聚,吸引攜帶負電荷的地面大氣急速上升,在地面就形成小范圍的超強低氣壓,帶動匯聚的氣流高速旋轉,形成龍卷風。下圖示意美國本土龍卷風發生頻次的分布。在美國龍卷風多發區,活躍著“追風人”,他們尋找、追逐、拍攝龍卷風,為人們提供龍卷風的相關信息。 (1)分析美國中部平原在龍卷風形成過程中的作用。(6分) (2)說明龍卷風被人們高度關注的理由。(4分) (二)地形影響氣候的形成和分布 例題4:(2019年北京市東城區一模)圖為美國華盛頓州圖。讀圖,回答下列問題。 華盛頓州氣候東西方向的差異明顯。說明喀斯喀特山脈對華盛頓州氣候區域差異的影響。(8分) 例題5:下圖為“北半球氣候類型分布圖”。指出圖中氣候類型在歐洲、北美洲分布上的差異并分析其原因。 三、知識歸納——地形對天氣、氣候的影響思維導圖 四、課后作業 1.(2015·山東高考節選)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有植物界“活化石”之稱的海岸紅杉,生長快,壽命長,樹形高大,材質優良,是世界上最有價值的樹種之一。海岸紅杉適合生長在溫和、濕潤、多霧的環境中。目前,原生海岸紅杉僅分布于美國西海岸。下圖為美國原生海岸紅杉分布區及周邊區域圖。分析原生海岸紅杉分布區多雨、多霧的原因。 2.(2018年福建省寧德市高三期末)閱讀材料,完成下列問題。(22分) 材料一 2017年3月,美國東部特別是五大湖東岸、南岸和大西洋沿岸地區,迎來冬季以來最嚴重的暴風雪天氣,給生產生活帶來極大的影響。 材料二 下圖為五大湖地區地形圖。 (1)分析本次五大湖東岸、南岸暴風雪嚴重的原因。(8分) 3.(2018年福州市高三測試)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 圣安娜風是指秋冬季掃過美國西南部和墨西哥西北部的一種風,它以助長所處地區的林區野火而聞名。近年來,當地林業部門開始認識到部分野火具有生態效益,因此,他們采用“受控的火燒”的辦法來提高耐火植物生長環境的質量。所謂“受控的火燒”是專業人員點燃的小規模的山火,火焰較低并且在地表緩慢移動。經過受控火燒,森林冠層火災發生的概率明顯降低。圖5為洛杉磯附近地形示意圖。 (1)簡析秋季洛杉磯附近林區野火火勢猛烈的自然原因。(8分) 4.(2011年福建卷)圖14為R河流域及周邊地區圖。結合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R河塑造了世界著名的大峽谷,峽谷平均深度達1600m。R河中上游地區年降水量約為250~500mm,下游地區年降水量一般不足100mm。甲國在R河干支流上修建了近百座水庫和大型引水工程。促進了該國西部的城市和工農業的發展。R河大峽谷呈現出谷底荒漠、北壁林木蒼翠、南壁植物稀少的景觀,分別說明其成因。(7分) 5.(2011年山東卷)為了解區域自然地理特征并認識自然地理環境對人類活動的影響,某地理實習小組在美國西部地區進行了野外考察。圖8提供的是考察路線(R地→舊金山→鹽湖城)及周邊區域自然地理環境的相關信息。讀圖回答問題。 (1)與舊金山相比,R地的氣溫有何特點,并指出該特點形成的影響因素。(6分) (2)根據內華達山脈(中部)地形剖面圖,分別比較B處與A、C兩處年降水量的大小,并說明理由。(4分) 6.(2020年衡水中學四調)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每年春季,太平洋海域5億多條大馬哈魚開始洄游到北美西海岸(從加利福尼亞一直到阿拉斯加)的江河溪流產卵繁殖,沿海地區尚存世界最大的溫帶雨林。下圖為大馬哈魚淡水流域分布區位置示意圖。 與同緯度歐洲西部相比,分析北美西海岸溫帶雨林分布較廣的自然原因。(4分) 7.(2018年成都市一模)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圖示意北美北部氣溫年較差(℃)和圖中①地氣候資料。分析西部沿海地區氣溫年較差小的原因。(7分) 8.(2016新課標I)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 某科考隊8月考察堪察加半島,考察中發現,勘察加半島北部發育苔原,南部生長森林;東西向氣候區域差異顯著;大型植食性和肉食性野生動物數量較少,但冬眠雜食性且善捕魚的熊的數量較多;大量來自海洋的鮭魚溯河流而上,成為熊的重要食物。圖6示意勘察加半島的地形。 (1)說明堪察加半島地形對氣候區域差異的影響。(6分) 10.(2019·全國卷Ⅱ)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云南省賓川縣位于橫斷山區邊緣,高山地區氣候涼濕,河谷地區氣候干熱。 說明地形對賓川縣河谷地區干熱氣候特征形成的影響。(8分) 例題1:(1)分布特點:大致由沿海向內陸遞減;西北部降水空間差異較大。 成因:西部南北走向的高大山脈阻擋來自太平洋的濕潤氣流,山脈西側地處迎風坡,降水多;西部的山間高原盆地,水汽難以進入,降水較少。 (2)甲城比乙城冬季(1月)氣溫高,夏季(7月)氣溫低。甲城氣溫年較差小。 冬季:甲城有高大山脈的阻擋,受北冰洋的寒冷空氣影響很弱,氣溫較高。美國東部為低緩山地,乙城易受北方寒冷空氣影響,氣溫較低。 夏季:甲城受寒流影響,氣溫較低。乙城受暖流和東南暖濕氣流影響,氣溫較高。 例題2:夏季受副熱帶高壓的控制,太陽輻射強;(3分)缺乏植被覆蓋,谷底和谷坡共同吸收太陽輻射,加熱大氣;(3分)谷深且狹長,(谷底海拔低,)空氣對流弱(盛行下沉氣流),熱量不易散發。(4分) 例題3:(1)地勢平坦,對氣流旋轉阻擋作用弱(摩擦力小);平原南北延伸,面積廣大,利于(南北向)冷暖氣團交匯。 (2)強烈的渦旋,從地面至云端,壯觀;歷時短,局地性強,不易見到;破壞力大,對生命財產構成巨大威脅。 例題4:喀斯喀特山脈位于華盛頓州中西部,大致呈南北走向;(2分)海拔高,高差大,形成垂直氣候差異(高山氣候);(2分)山脈阻擋西風,西側為多雨區,東側為雨影區。(4分) 例題5:歐洲西部溫帶海洋性氣候分布范圍較大(1分),東西分布較寬(1分),南北跨度較大(1分)。(或北美洲西部溫帶海洋性氣候范圍較小,東西分布較窄,南北跨度較小。) 原因:歐洲西部缺少南北走向的山脈對西風的阻擋,平原廣闊且東西延伸,西風可深入內陸(1分);海岸線曲折,輪廓破碎,海洋影響深入內陸(1分);北大西洋暖流比阿拉斯加暖流更為強大,增溫增濕作用更強(1分)。(或北美洲西部沿海有南北走向的山脈阻擋,西風難以深入內陸;阿拉斯加暖流比北大西洋暖流勢力弱,增溫增濕作用較小。) 1.地處大陸西岸,距海近;位于西風帶,西風從海洋帶來大量水汽;地處迎風坡,多地形雨;沿岸受寒流影響,水汽易凝結成霧。 2.本次冷空氣勢力強大;中部地勢平坦,有利于冷空氣長驅南下,造成大幅度降溫、 大風天氣;冷空氣經過五大湖時增溫增濕帶來大量的水汽;東岸、南岸地勢較高,地形阻滯抬升作用。(答對4點即可) 3.該地夏季炎熱干燥:秋季林區積累大量干燥的枯枝落葉等易燃物:秋季來自內陸荒漠干燥的圣安娜風,翻越高大山脈后下沉升溫(背風坡焚風);干熱氣流又順峽谷穿行,加大風速(狹管效益),助長了火勢。 4.大峽谷深居內陸,谷底受下沉氣流控制,降水稀少,形成荒漠景觀;北壁為濕潤氣流的迎風坡,降水多,林木蒼翠;南壁為背風坡,降水少,植物稀少。 5.(1)冬季氣溫略低,夏季氣溫較高;氣溫年較差較大。 海陸位置;地形(谷地)。 (2)B處大于A處,理由:B處海拔較高,易形成地形雨。 B處大于C處,理由:B處位于迎風坡,C處位于背風坡。 6.這里有高大的西北-東南走向的山脈,山脈對盛行西風抬升作用強,降水多;冬季高大山脈阻擋了陸地冷氣流侵入,氣溫較高。(每點2分,共4分) 7.臨海,且位于西風帶,常年盛行西風,冬季溫和,夏季涼爽(3分);冬季因山脈阻擋,受寒冷氣流影響小(2分);受沿岸暖流影響,冬季溫和(2分),所以氣溫年較差小。 8.山脈大致呈南北向,阻擋季風,形成多雨區和雨影區;地形高差大,形成氣候垂直差異。 9.賓川縣位于溫暖濕潤的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因山高谷深,谷地盛行下沉氣流,氣流下沉過程中增溫且谷地熱量不易散失,導致熱(氣溫高),同時不易形成降水,導致干(降水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