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臉的竇爾敦,盜御馬;紅臉的關公,戰長沙;黃臉的典韋,白臉的曹操,黑臉的張飛,叫喳喳……”這首傳唱度很高的《說唱臉譜》就為大家描繪了戲劇里一種傳統而且難度很高的技巧之一--變臉。 變臉追根掘底是屬于川劇的戲劇技巧,可后來隨著時間過渡,各門派的不同戲劇有了一定程度上的融合,所以后來大家都以為變臉是屬于京劇的也無可厚非。不過,這一奇妙的變臉技術又是怎樣完成的呢?接下來就讓我來為大家一一揭秘! 首先變臉有三大基本手法技巧,包含了抹(臉)、吹(臉)、扯(臉)。 抹臉就是在變臉的時候將變臉特定的顏料抹在臉上,當然涂抹油彩的位置要取決于表演者要給臺下的觀眾展示的是什么角色,角色不同涂抹的位置自然不同,如果顏料涂抹在眉毛以上的位置,比如涂抹了眉毛和額頭,那就是要變整張臉;如果涂抹在了臉上,就是要變半張臉。 吹臉即將粉末裝在小盒中,表演者有時會將其作為道具帶上臺,又或者也會將小盒提前放置在舞臺上,如果表演者有變臉需要時只需要對著小盒吹口氣,和里面的粉末就會沾染在臉上,達到“換臉”的目的。 扯臉是這三大手法技巧中最難的,這個要事先做好充足的準備,包括提前繪制臉譜,一般會繪制在綢子上,然后將每張臉譜仔細剪好用絲線穿上,絲線的一端系在衣服上,表演者再將這些臉譜一一貼在臉上,在表演“換臉”時拉絲線系在衣服上的一端將臉譜撕下即可。 當然還有一種手法是“運氣”,這種技巧很少有人完全掌握,它并不是借助道具或者人力完成,而是需要表演者通過運氣來改變臉譜的顏色,這一技巧的掌握著甚少。 一張張圖案各異,花樣紋路繁多的臉譜其實就是變臉的重要的道具之一,都說人之品性藏于心顯于面,表演者也需要這些臉譜來表現人物特征,表達出不同情節里人物多變的情感和角色特點。當然雖然我們看著只是一眨眼的功夫,臺上的表演者就換了十多副面孔,但是仍然需要表演者臺下日復一日的勤奮練習,才能保證在舞臺上完美的展現給大家中國國粹的精妙。表演者換臉時,稍快稍慢都會影響整個變臉過程,我們也不得不向這些表演者致敬,正是他們的汗水和努力,才讓川劇變臉得以繼承發展。 現在隨著網絡發展,變臉在國外也是活了一把,不過就算外國人懂得了換臉的技巧,也只有中國人懂得那份內涵和精神。 說了這么多,現在你懂變臉的原理和過程了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