竇 旭 民 中國有一句長久流傳而又無法考查的罵人詞語,其影響決不亞于那句所謂的“國罵”(他媽的),——這就是“不要臉”三個字。 眾所周知,臉是辨別一個人的基本特征,也是人們最為珍惜的一個身體部位。從臉部,人們才能分清張三李四王麻子;從臉上,人們才能感覺喜怒哀樂哭憂愁。然而,人們只要冷靜思考一下就會明白,臉不過是自然人身體上一張靠鮮血滋養、靠神經指揮的皮膚而已;離開了血液營養的供給,失去了神經系統的控制,再美麗漂亮的臉面也會枯槁起皺,令人恐懼。 是的,就是這么一張臉,有時令人喜歡,有時惹人可氣。人人都渴望自己有一張光澤柔嫩、秀麗俊俏的臉面;同時,人人都厭煩那些因某些瑣事,動輒就被他人斥之為“不要臉”。這張臉,到底是個什么東西?因為這張臉,到底引發了多少是非恩怨……。這里的“臉”,可不僅僅是有血有肉的臉盤,而是透過表面的臉,影射到人們心中的一個結,其實就是人們所看重的虛偽的面子。 “面子”一說不僅在中國十分盛行,而且在東南亞一帶好像也很流行,朝鮮、南韓、新馬泰,日本、越南、柬埔寨,似乎與中國的鄰近有關,也是比較講究個人面子的地方。但是,西方國家大都不喜歡這套庸俗陋習。有啥說啥,直來直去,開門見山,不饒彎子,倒是他們說話辦事的風格。 中國人最講究面子,從一些民間用語中即可看到,如“罵人不揭短”、“打人不打臉”、“給個臺階下”、“留條后路走”、“話不可說全”、“事不能做絕”等等,還有赤裸裸的“看我的面子……”、“給個面子”……。現實生活中,自以為有面子的人喜氣洋洋,連走路都趾高氣揚;而那些沒面子的人感到矮人一等,滿腔怨氣,不知發向哪里。客觀地說,這種死要面子的庸習并沒有帶給中國人多少好處,反倒毒害了不少善良的人們。遠的不提,就拿查辦一些刑事案件來說,有的被害人為了顧全自己的面子,不愿出庭作證,往往致使案件擱淺,無法審判,甚至導致犯罪分子愈加囂張,繼續犯奸作案。至于民間的死要面子的事例隨處可見,如子女高考成績明明很差,卻違心的說“只差幾分”;因投機心切遭受詐騙,卻言不由衷的說是“贊助的”;犯了錯誤而被免職,卻煞有介事的說“不想干了辭職的”;尤為嚴重的是,某些人竟然為了虛偽的面子自殺或者殺人。如:失戀了感到沒了面子,自殺,升職未成認為丟了面子,自殺;爭吵中沒占上風感到沒了面子,殺人,妻子與他人有染認為丟了面子,殺人……。真是不可理喻,令人可悲可氣! 既然“不要臉”就是不要面子,那么,面子又是什么?無非是一個人的所謂“尊嚴”。一個人確有一定的尊嚴,而且也確實應該得到他人的尊重,但這種尊重需要在諒解、互敬、友愛的氛圍中逐步形成鞏固。同時,為了公平正義,為了人類和平,人們也應不斷地刷新自己,徹底洗刷那些私欲過盛的虛偽“面子”和不是尊嚴的“尊嚴”。其實,這種面子不要也罷,這種尊嚴丟掉倒好。 有了正常的心態,即就是多罵幾個“不要臉”又有何妨?不就是不要面子嗎?那么,這種虛偽的面子要了又有何用?還是那句話,這種面子不要也罷! 走自己的路,讓虛偽的、害人的面子滾開! 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過程中,還是希望人們在交往中文明用語,如果相互間鬧點矛盾,應該以理服人;最好不要再說出“不要臉”的語句,因為誰也不愿意讓這三個字頻頻飄入耳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