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哲元(1885—1940),字明軒,漢族,山東省樂陵市城關鎮(zhèn)趙洪都村人。中華民國軍事將領。他是馮玉祥手下的“五虎將”之一(其他四位是張之江、鹿鐘麟、鄭金聲、劉郁芬)。酷愛讀書,敦厚沉毅、不茍言笑、處世謹慎,生活簡樸、作風樸實,尊重文化,愛護人才,他治軍嚴謹,作戰(zhàn)勇敢,為西北軍五虎之一,馮玉祥對他十分賞識,稱贊他“勇猛沉著”、“忠實勤勉”、“遇事不茍”、“練兵有方”。 民國二十五年“宋哲元銅元”是日本侵華戰(zhàn)爭時期冀察政務委員會所鑄的各系列銅元的概稱。因宋哲元是冀察政務委員會的委員長,且其時并任有平、津衛(wèi)戍司令等職,屬該地區(qū)的最高長官,故錢幣藏界將此類銅元概稱為“宋哲元銅元”。 當年日本陰謀制造“華北獨立”政局,亟需一個非蔣嫡系,擁有實力軍權的人,宋哲元遂成為日軍理想人選。民國24年(1935)底,宋就任平津衛(wèi)戌司令后,日本華北駐屯軍特務機關長土肥原賢二,三番四次要脅宋哲元接受華北自治計劃。 宋為了要表面演好“自治戲”,于25年要求天津造幣廠設計全新樣式的嘉禾銅幣,此系列與中央造幣廠的法幣系統(tǒng)南轅北轍完全不一樣,其大致可分成三類;一類是無地名的“枚制”,有壹枚、貳枚、五枚、拾枚等五種。 另外也有無地名的“壹分”與“廿枚”兩種。最后還有銘記“平”、“津”字的壹枚與拾枚等四種,全套共有11枚,都很稀少,除了無地名貳枚與壹分稍微多點,其他都是數(shù)量兩、三枚的珍稀幣,此套幣俗稱“宋哲元版”嘉禾銅幣。 “九一八”事變日本侵占東三省后,日寇繼而實施進占華北的侵略步驟。為達到逐步蠶食中國的目的,自1935年5月始,在不斷挑起軍事沖突的同時,還竭力策動華北五省脫離南京中央政府的自治運動,扶植漢奸勢力組成傀儡政權,企圖把中國華北變成第二個“滿洲國”。 因懾于日寇軍事實力,南京政府一味幻想通過“國聯(lián)”的國際干預來制止侵略,一再妥協(xié)退讓,使在華北的控制力喪失殆盡。1935年7月,為制止?jié)h奸動亂,國民革命軍第二十九軍軍長宋哲元奉命率部進駐平、津等地區(qū),并成為該地區(qū)的唯一一支中國軍事力量。同年8月,國民政府任命宋哲元為平津為戍司令、冀察綏靖主任兼河北省主席。 1935年,12月18日,為減輕日本以武力手段來鼓動“華北自治”的壓力,南京中央政府經(jīng)與宋哲元等商議組建的冀察政務委員會正式成立。冀察政務委員會,名義上屬中央行政院直轄,但實際上有很大的獨立性,可自主辦理河北、察哈爾及平、津地區(qū)的一切軍政事務。宋哲元出任委員長。機構中,日本及漢奸勢力在機構中有不小影響力。 1936年初,戰(zhàn)爭狂熱軍人控制日本內閣,侵華策略由“華北分治”變?yōu)槿嫖淞φ碱I。1937年7月7日,日本挑起盧溝橋戰(zhàn)爭,隨后大舉進犯平津地區(qū)。由于宋哲元二十九軍備戰(zhàn)不足,抗擊失利。至 7月底,平、津兩地相繼被日軍占領。宋哲元二十九軍退守河北保定。日軍占領平、津后,冀察政務委員會宣告解散,代之而起的是漢奸傀儡政權“華北臨時政府”。 冀察政務委員會為時不滿兩年。為顯示政權的自治性,1936年(民國二十五年)間,設計制造了多種銅、鎳鑄幣。其中,銅幣有無紀地嘉禾、“平”字嘉禾、“津”字嘉禾以及“平、津”古布,共四大系列。
2. 以“文”為單位的,僅有廿文一等面值,材質分鎳合金、紅銅兩種。鎳合金者為異質試樣,傳世僅見,為馬定祥先生所藏。紅銅者為正鑄品,傳世罕見。
此類幣均甚稀見。舊時曾見有一枚“平”字在黨徽中的半分銅幣真品,但后歸屬不明。除此之外,其余七個版品,馬定祥先生都有收藏。而其中,除“平”字在古布下見有數(shù)品另藏外,其余各品,除見馬老各有一枚所藏外,至今尚無另藏見聞。 民國二十五年“宋哲元銅元”,據(jù)證為天津造幣廠鑄造。或因政權為時短暫之故,此類幣均為樣幣,未經(jīng)發(fā)行流通。其全套共二十一種。馬定祥先生除缺藏無紀地嘉禾伍拾枚和黨徽中“平”字半分兩者外,藏有其余十九種,是歷來收藏最多、最齊的。由于其中大部分是獨家所藏,加之馬老長期未予披露,所以在藏界頗具神秘感。另外,此類幣為重大歷史事件之見證,富有珍貴文物價值,屬綱要級的錢幣大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