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的假期 因為冠狀病毒而變得漫長 孩子們停課不停學 而我們 停教不停研 每一次危機 總蘊含著挑戰和機遇 這,正是一次生命、自然、感恩……的旅途。 一場場別樣的云教研 正如火如荼進行...... No.1 別樣教研之線上資源包 根據杭州市濱江區教育局印發的《全區中小學、幼兒園延期開學時段開展遠程教育教學服務的實施方案》文件,浦幼老師們在副園長王云燕的帶領下,組建“延遲開學網絡學習工作群”,立即展開了線上教研。 各年段老師經過研討,基于宅家事實,依據可操作性強、材料簡便、難度適宜等原則,篩選了親子游戲、科學小實驗、親子制作等活動資源, 定期推送至園微信公眾號。 小朋友,“如期而至”的線上資源包是否給你的宅家生活增添了樂趣與滋味呢? No.2 別樣教研之宅家不停學 在這特殊的假期里,浦幼的教師們不忘適時地為自己“充電”,積極研讀與幼兒園“玩·創”課程相關的專業書籍,每位教師帶著自己的需求認真閱讀。 ![]() ![]() ![]() 在各年段線上教研的交流中,每一位老師圍繞閱讀的書籍從不同的視角闡述所讀、所想與所獲。 ![]() ![]() 黃正楠老師讀后感 ![]() 方夏怡老師讀后感 ![]() ![]() ![]() ![]() ![]() ![]() ![]() ![]() 除此之外,老師們還積極進行線上學習。 ![]() ![]() ![]() ![]() ![]() ![]() 讀書小筆記 ![]() ![]() ![]() 潘華霞老師和戴利萍老師的筆記 假期變長了,節奏變慢了,老師們也借此機會,汲取更多的專業能量,關注自身教育素養的修煉與成長。 No.3 別樣教研之疫情中的主題審議 這個“抗疫”假期是孩子們在稚嫩人生路上經歷了一次重大社會事件,站在教育的視角,有挑戰也有契機。 如何在開學后,和幼兒一起將特殊的經歷轉換成有價值的教育活動呢?浦幼的教師們也正在積極思考。 以課程領導小組為引領,三個年段教師攜手,“以新冠病毒的社會背景,基于幼兒的視角和年齡特點”進行了多次線上的主題審“疫”云教研。 ![]() ![]() No.1 小班 小班段根據主題審議思路制定教研計劃,分四個階段進行。主題審議結果固然重要,但教師們更注重“慢教研”,在觀點碰撞中進行課程觀重塑,不僅審議出這次主題,也通過“沉浸體驗”式教研明白主題如何審議。 ![]() 每一期都“有備而研”,以具體的任務為驅動,教師歷經“個人學習——班級討論——年段教研——個人內化”。內容上,教研的題目層層遞進,既有開放性思考任務,也有需要鏈接《指南》等具體學習的任務,且注重對上一期教研的回顧和重審。 ![]() ![]() ![]() ![]() ![]() 每一期都“有點而研”。拒絕“看似熱鬧”,教研組織中,教師們不斷明確當前討論的中心點是什么,從“找出共識和分歧”到“聚焦困惑”到“感悟主旨”,靈活緊湊。 ![]() 教研記錄和微信交流 ![]() ![]() ![]() 正是秉承立足兒童做真教研的初心,教師們不斷反思,走進更廣的教育格局。 ![]() ![]() ![]() 例如關于主題定位的討論,教師們對指南七個方面進行排序,達成側重為身心健康、社會情感、科學認知的共識。再次進行回顧,王云燕副園長針對我們認為本主題語言領域不需要特別注重的觀點給出了及時提醒。必須時刻站在更大的視角,遵循經驗感知、體驗、表達的規律。 ![]() 例如關于了解幼兒經驗方式的討論。有老師想到用問卷,但小班幼兒填問卷需要家長“代勞”。困惑之下,組員迸發創意,創設了一個“口罩姐姐來地球一小時”的趣味情境,用一封生動的倡議書和家長們提前預約,在班級群聯合展開了一次特別行動,向幼兒征集關于病毒的事情。教師們集體換頭像、巧用“機器人”變聲軟件,做好充分準備。 ![]() ![]() 腦洞大開的背后是尊重小班的思維特點,不僅激勵了孩子表達的欲望,還得到了家長朋友們的鼎力支持,大為贊賞老師們的高智慧。 ![]() ![]() 這一次特別行動了解了幼兒經驗的總體情況,后續在主題內容梳理中教師還將通過個別交流細致地了解幼兒對疫情下某些事物的認知程度。 ![]() 基于幼兒經驗和主題前期思考,經過不斷遞進和深入的教研,教師們最終擬定主題目標、價值,梳理了主題可開展的內容并整合了初步思路。下一階段將針對重點內容展開路徑設計,細化主題方案,形成資源包。 ![]() No.2 中班 中班教研組則主要關注如何識別幼兒疫情下的已有經驗和潛在價值,力求制定貼近真實兒童的活動內容。 ![]() 一、疫情下如何調研幼兒經驗 幼兒對于新冠狀病毒引發的疫情造成的生活深有感觸與體驗,而幼兒年齡小,好奇心強,如何在繁雜的內容中精準定位最適合中班幼兒的價值,這是教研組最迫切關注的問題和關注點。 ![]() 基于距離,我們決定采用視頻、問卷、思維導圖的方式對幼兒經驗進行收集和調查。 ![]() ![]() 在問卷中我們涉及了“作為父母,最希望孩子能在疫情當中收獲什么?”這一問題,以期我們的教育在滿足幼兒的同時也能兼顧家長的價值取向。 ![]() 二、經驗下幼兒學習與發展的可能性與潛在價值 通過對孩子的調查,發現大部分孩子表示十分想念幼兒園和朋友,并出現情緒煩躁;一半孩子表示對病毒感恐懼;孩子對于病毒基本防疫方法、口罩佩戴方法等都有了解,同時他們也看到了那些勇敢的“逆行者”們;而對于蝙蝠是否是壞蛋也有重大分歧。 ![]() ![]() ![]() 考慮到假期孩子的情緒波動較大,對病毒也存在一定的畏懼心理,我們研討從身心健康角度入手,幫助孩子合理調節情緒;同時,從孩子感興趣和有談論話題的小動物入手,思考人和自然的相處方式。 而對于各類人士在疫情中做出的貢獻和付出,結合本學期的主題安排,我們決定從節慶入手,結合五一節、護士節等節日,為幼兒營造一定的社會活動環境,從而更好的激發幼兒對各類職業的認知和醫護等職業的感恩之情。 ![]() No.3 大班 大班各班教師首先分享了自己根據本班幼兒的已有經驗提前預設初步主題框架,同時互相對各自的主題框架進行了討論與評析。基于兒童視角,從“身心健康、社會情感、科學認知”三方面,鏈接《指南》,教師們重新梳理了疫情主題中大班幼兒的關鍵經驗。 ![]() ![]() ![]() ![]() ![]() 在結合幼兒真實經歷的基礎上,大班段教師把主題重點定位于兩個方面,一是病毒的相關認知,二是對逆行者的好奇,同時預設了主題《病毒保衛戰》的初步實施框架。 其中第一個小主題《病毒來襲》,從孩子們分享假期的特殊經歷開始,自然過渡到引發大班孩子對于身邊各種病毒的好奇與探究,并通過調查發現、閱讀繪本等途徑讓孩子更全面了解病毒的故事,探索病毒防護的各種方法。 由于班級中部分家長也積極參與到此次疫情防控志愿者的行列中,因此在第二個小主題《戰“疫”中的人》,通過讓孩子們尋找身邊的逆行者幫助他們理解逆行的意義、感受逆行者的可貴品質,并在實踐活動中學習感恩與奉獻。 ![]() 三個年段的主題審議中,教研組長相互交流,園領導也及時進行把脈梳理。 ![]() ![]() ![]() ![]() 滑動查看更多圖片 在本次主題審“疫”的“云”教研中,“不打無準備的仗,不做形式化的教研”,每位老師都立足兒童視角,積極的去搜集資料、認真思考。教研中能條理清晰地進行闡述和解答,在提出建議的同時反思自己的思路,不斷深挖、完善主題內容中的精神內核,將主題開展的每一步都思考到位,讓教研做的扎實而有效。 “停教不停學,停教不停研,做有準備的教師!”特殊的時期,認真的學研,是我們在自己的崗位上,努力的方式。春已來,疫將散,讓我們共同期盼線下約會的那天! ![]() ![]() 啥?你還沒關注呢? ▲ 【宅家小編留名墻】 撰寫、供圖 / 溫小聰、各年段教研組 編輯 /王燁清 審核 / 張波、王云燕、方飛飛 ![]() |
|
來自: 云淡風清wzxrr1 > 《課程學習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