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泡腳已經成為了流行的養生方式,泡腳可謂經濟方便,好處又多,尋常百姓都可以做得起,真可謂是“有錢人吃補藥,沒錢人多泡腳”,泡腳的效果并不比吃補藥差。 很多人覺得泡腳養生,只有冬天可行,其實不然!中醫上對于泡腳的效果給予了肯定的描述:“春天泡腳有利于升陽疏肝解郁,夏天泡腳可以固陽氣養心臟,秋天泡腳則能潤肺健脾胃,而冬天泡腳可以暖腎陽培元氣。” 可見泡腳可謂四季皆宜的養生利器,那么春季如何泡腳呢? 掌握5個泡腳要點,升陽又疏肝,讓你腰有勁、腿有力 1、泡腳時間最好是選擇晚上九點左右,此時腎精較為虛弱,泡泡腳可以讓全天的疲憊得到緩解。 2、泡腳的水溫控制在40度左右比較好,泡腳時間不要超過30分鐘,泡至身體微微出汗就可以了。 3、泡腳的同時做下足底按摩,這樣可以促進經絡疏通,起到調理臟器的作用。 4、女性泡腳時,可以在水中加點白芍,益母草,或是當歸,這樣可以改善痛經,活血調經,止腹痛,補血益氣,讓皮膚變得紅潤白皙,可以有效改善女性手腳冰涼的現象。 5、春天天氣有些微涼,可以在泡腳水中加入姜片或是姜汁,這樣能夠起到加速血液循環,舒筋活血的作用,有利于改善手腳冰涼的現象,同時還能提升陽氣,消除一天的疲勞,預防感冒。 總之,春天也可以堅持泡腳,可以讓你腰腿更有勁,精神狀態更佳。不過世間萬物有利必有弊,泡腳也不是人人適宜,像體質偏熱的人就不適合泡腳,這里面學問也是很多的,現在就讓我們來看看泡腳有哪些注意事項。 泡腳的禁忌: 1、泡腳的時間要適宜 都說泡腳好,不少人也養成了睡前泡腳的習慣,但是不少人泡腳時總是愛看著電視,聊著天,玩著手機在泡,想著泡的時間越長越好,不用管。 其實泡腳的時間不宜過長,一般在15-30分鐘比較好。因為在泡腳時,由于熱水刺激會促使血液流向下肢,這樣就會導致腦部供血減少。如果是患有腦血管疾病的人泡時間長了就會出現頭暈胸悶的情況。 2、泡腳的水溫不能太燙 如果用太燙的水泡腳,會燙傷皮膚,而且長期用過熱的水泡腳還會使得足底的韌帶松弛,這樣就會影響到腳部的韌帶結構,從而影響到走路和活動。 特別是小孩子正在長身體的時候,如果經常用太熱的水泡腳,就會影響足部發育,不利于足弓的形成和穩定,產生扁平足,還有可能使脊柱產生變形,所以小孩子用溫水常洗腳就可以了。 如果有心臟病的人經常用過熱的水泡腳還會加重病情。 3、飯后不要立即泡腳 因為在泡腳時,全身的血液會流向腳部,如果吃完飯立馬去泡腳,就會使得胃部缺少血液供應,長此以往會導致消化不良,造成營養缺乏。 4、不能在空腹情況下泡腳 我們知道了飯后不宜立馬泡腳,饑餓狀態下也是不適宜泡腳的。此時身體血糖處于較低值,要是泡腳有可能引起頭暈胸悶等情況。 5、有靜脈曲張,糖尿病及心血管病的人不宜泡腳 患有靜脈曲張的人用熱水泡腳的話,會刺激到腿部血流量加大,從而加重了靜脈回血的負擔,加重靜脈曲張病情。 而糖尿病人皮膚敏感度低,對溫度反應較遲鈍,很容易放水過燙被燙傷,加上糖尿病人傷口不易愈合,就會造成足部感染,嚴重的會有截肢的危險。 而心血管病人泡腳,會導致毛細血管擴張,使得血液循環加快,從而加大了心臟的負擔,不利于病情穩定。 6、有足癬病的人不宜泡腳 如果有足癬病,用熱水泡腳后不僅會讓原本瘙癢的皮膚更加瘙癢,還會起水泡,嚴重的還有可能造成繼發性細菌感染。 最后,希望大家都學會健康的泡腳,正確的泡腳,讓我們的身體更健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