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普通心理學的學科特點 1、研究范圍 認知過程:感覺(獲取外界信息),知覺(多方位的感覺統合起來形成知覺),注意(選取自己喜歡的對象進行觀察),記憶(選擇性的存儲知覺經驗),思維(將記憶存儲完加工處理就形成我們的思維),想象 情緒情感和動機 心理特性 二、普通心理學的研究對象 個體心理,個體行為,個體意識(意識和潛意識),社會心理(因為其他人的存在會發生行為模式和心理上的變化) 1、傳統觀點 二分法:心理過程(認知過程即包括感知覺注意記憶思維想象,情緒情感過程,意志過程統領認知過程發揮作用)+個性心理(包括心理傾向和心理特征。心理傾向如興趣愛好,品味,三觀,思維模式,是非客觀的,面對刺激有選擇性的有概率的。能力,氣質,性格加起來為心理特征。氣質加性格是人格。) 2、認知觀點 三分法:信息加工(可與心理過程中的認知過程對應)+行為調控(可與情緒情感動機興趣價值觀等能夠提供行為動力的內容和預測行為出現概率的心理傾向相對應)+心理特征(可以和個性心理中的能力氣質性格相對應) 三、普通心理學的研究方法 1、觀察法 定義:在自然條件之下對于心理現象的外部活動進行有系統的有計劃的觀察,然后發現心理現象產生和發展的規律。(自然條件 外部活動 系統觀察 發現規律) 例子:達爾文 一個嬰兒的傳略 適用范圍,一般在下列情況采用: ①對所研究的現象無法加以控制(如觀察小蘿莉如何養成,但你不能去管別人家的孩子) ②在控制條件下,可能影響某種行為的出現(你出現在她面前像個壞人她不會表現天真一面) ③由于社會道德的要求,不能對某種現象進行控制(不能給她干預看她是不是會不成為蘿莉) 缺陷: ①難重復,難驗證(小蘿莉長大就是長大了不能回頭觀察某個維度,觀察數量不會過于龐大因此無法驗證無法確認因果) ②結果難以進行精確的分析 ③想要的對象看不到,不想要的滿地跑 ④易產生主試效應(如皮格馬利翁效應) 2、測驗法 定義:用一套預先經過標準化的量表來測量某種心理品質的方法 基本要求: ①信度(穩定性一致性)數學成績該好的就要一直好該差的就要一直差。 ②效度(有效性)數學卷太簡單人人都考一百分不能有限區分我們想要測得的能力 ③標準化(標準是適用于問卷對象的)有一個常模,可以從常模中獲得指標所處的位置,有大數據做支撐。 天花板效應:測驗簡單到學渣也能考一百分,無法區分學霸學渣 地板效應:高中函數用來考小學生所有人都不及格,所有人靠的都是運氣也無法測出真正水平。 分類: ①測驗內容:智力,成就,態度,人格 ②測驗形式:文字測驗,非文字測驗 ③測驗規模:個別測驗,團體測驗 3、實驗法 定義:在控制條件下對某種心理現象進行觀察的方法,通常用來研究因果關系,也研究相關關系。 分類: 實驗室實驗(對實驗條件嚴加控制,專業的實驗儀器) 自然實驗(實驗條件適當控制,日常情境中進行) 一般程序: ①形成理論假設(通過觀察法個案法等發現了某些關聯性,再根據已有的理論基礎去推測結果,然后形成一個理論假設) ②實驗設計 ③實驗觀測 ④統計分析 ⑤分析得出結論 4、調查法 定義:用口頭或書面的方式進行提問,然后進行分析。標準化的測驗形成之前最初都是用調查法進行。 分類:訪談法,問卷法,調查法,評價法,書面材料分析法 5、個案法 定義:由醫療實踐中的問診方法發展而來。對個人或少數的個體進行深入詳盡的分析和搜集,然后探索原因,得到啟示,探索可能性。 特點: 和其他方法組合使用效果更好 可以解釋各種行為原因,幫助獲得假設 適用有局限,推廣需謹慎(面對一個人展開,結論并非放之四海而皆準,只能以可能性的方式給別人) 四、心理學的學派 (一)起源 ·標志:1879年,馮特在萊比錫大學創建了第一個心理學實驗室 ·從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心理學中派別林立,百家爭鳴。 (二)早期的重要心理學派別 1、構造主義 ①奠基人:馮特 ②代表人物:鐵欽納 ③研究對象:直接經驗/意識=感覺+表象+情感 感覺是知覺的元素 表象是觀念的元素 情感是情緒的元素(從現在角度看情緒有時候是觀念引起的。愛國情感是憤怒情緒的元素) ④研究方法:內省與實驗方法相結合 2、機能主義 ①奠基人:詹姆士(美) ②代表人物:杜威 安吉爾 ③研究對象:意識(意識流),意識的功能與作用 ④主要思想: ·意識是個人的,永遠變化的,連續的和有選擇性的 ·認為意識的作用就是使有機體適應環境(注重心理活動的意義作用) 3、行為主義 ①奠基人:華生 發表了《在行為主義者看來的心理學》論文 ②研究對象:反對研究意識,主張研究行為 ③研究方法:反對內省,主張實驗 4、格式塔心理學 ①奠基人:韋特海默,科勒,考夫卡 ②主要思想:整體大于部分之和,反對把意識分為元素 5、精神分析學派 ①奠基人:弗洛伊德 ②理論來源:治療精神病的臨床經驗 ③主要思想:重視異常行為的分析 ④研究對象:無意識現象 ⑤研究方法:釋夢 自由聯想 (三)當代心理學的研究取向 1、生理心理學 ①主要思想:高級心理功能都和生理功能有密切關系 ②研究問題: ·腦與心理的關系——心理功能與腦結構的關聯 ·心理免疫學——身與心的關聯(生理疾病引起心理變化如糖尿病和激素水平變化導致的產后抑郁和甲亢) ·遺傳在行為中的作用(如有些基因和積極人格有關) ③研究方法:臨床方法,局部切除,電刺激,生物化學,腦成像 2、新行為主義 ①主要思想:在刺激-反應模式的基礎上,提出了中介產量,認為在刺激與反應之間存在某些心理過程 ②成就與應用 ·教育:斯金納的程序學習系統 ·臨床:行為治療與干預技術的發展(放松訓練,系統脫敏) ·科研:推動了生物反饋技術的研究 3、心理分析 ①主要思想: ·打破傳統精神分析的局限 ·關注個體早期的正常發展 ·強調意識與自我的重要性 ·力比多在青年期達到高潮 ②新舊對比: ·從關注異常到關注正常 ·從強調無意識領域到強調意識領域 ·從分析兒童時期的力比多活動到分析青年期的力比多活動 4、認知心理學 ①主要思想: ·人是一種信息加工者,能夠運用自身的內在資源與周圍環境發生相互作用的,積極的有機體 ·環境因素只能通過認知過程來影響個體行為。(外界不論有多少刺激,如果這個刺激沒有輸入到我們的系統之內,就不會做出相應的行為改變,環境因素只有通過認知過程進行了處理和加工才會在行為上表現出變化) ·認知是指感覺輸入受到轉換,簡約,加工,存儲、提取和使用的全部過程(類似電腦程序,轉換指的是信息編碼的過程,簡約是概念化,加工是思維過程,存儲是長時記憶,使用是問題解決意志活動過程) ②研究方法:反應時記錄法,口語報告法,計算機模擬 5、人本與積極心理學 ①主要思想: ·人性本善的主旨 ·人有自由意志,有自我實現的需要 ·強調個體的獨特性 積極心理學:在人本主義的基礎上提出,關注個體與團體的積極因素 6、進化心理學 ①主要思想 ·運用進化論思想對人類心理的起源和本質進行研究 ·強調自然選擇對人類普遍行為傾向的塑造作用(更加聰明的人有更好的生育權) ·人類祖先在進化過程中生存下來的心理機制會被保留(如條件反射和利他心理) ②舉例: ·對恐怖與黑暗的象征物有跨文化的一致如蜘蛛烏鴉蛇 ·男性都偏好年輕健康的女性,女性都偏好有錢有權且奮進的男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