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講《周易》簡介 及《河圖》《洛書》的知識 一、《周易》簡介: 《周易》是我國一部古老文化典籍,他在思維科學和認識論方面的價值及其對現代自然科學和人文科學的廣泛啟迪和應用,已經日益被國內外學者所肯定。在信息科學和預測學方面的價值受到廣泛的關注和研究。 二、《周易》的產生: 伏羲書八卦為我國文字雛形,文王演《周易》是我國文化的開端,他不但使我國古老文化經典而且自古以來就被推崇備至,尊為群經之首。《易經.系辭傳》中說:“古者包犧氏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于天,俯則觀法于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究天人之際,探索宇宙,人生必變、鎖變、不變的大道理。這一天理即人道的天人合一哲學思想,稱之為“天人之學”它產生于自然,是圣人王天下而觀觀于事態的表象,在《周易概論》中劉鈞教授做了系統的分析和研究,對《周易》的產生做了很科學的論證,望大家在學習中明鑒。 三、《河圖》: 古者河出圖,是天地生成的大衍之數,天數二十五,地數三十,一、三、七、九陽也,是天之象也,二、四、六、八陰也,地之象,即奇偶位次,而天地之交見矣。(參見圖一)
河圖中天地數分布為:北水一、六居下;南火二、七居上;東木三、八居左;西金四、九居右;中央土五居中。“極數知來之謂占”意思是通過稷之法極盡大衍之數的演算以推知未來—即占筮。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天數五—1、3、5、7、9;地數五—2、4、6、8、10.天地奇偶之數代表了天地萬物。五、十居中為土,表示太極之生。陳夢雷《周易淺述》:“天以一生水,地以六成之,地以二生火,天以七成之,天以三生木,地以八成之,地以四生金,天以九成之,天以五生土,地以十成之。”《河圖》用一至十這些數字的千變萬化概括了宇宙世界的運動變化,占筮就是通過分析審度卦象和推演易數來遇見萬事萬物的未來狀況,推演前景的。 四、《洛書》: 《尚書.洪范》孔傳說“天與禹洛出書。神龜負文而出,列于背,有數至于九。”《洛書》取龜之象。一是尾,左三右七為甲,分兩邊;二為右肩,四為左肩,六、八為足。正好是九個數,在河圖中是順時針方向旋轉的以相生,而洛書中恰好是逆時針旋轉方向以相克,即一、六之水克二、七之火,四九之金克三八之木;三八之木克五、十之土;五、十之土克一、六之水(河圖順出,洛書逆克)洛書中是天數對天數,地數對地數,即奇對奇,偶對偶,而且相對之數莫不為十,每兩個之數和,每條對角線和,天地數和,都是十五。對應四位為十及中 橫十五,八卦、九疇、十宇宙。五為背,九為首,一、三、七、九為陽,曰之象;二、四、六、八為陰,曰之象,奇偶位之交次而日月見矣。
五、后天八卦配河圖 一、六為水居北,當坎位;三、八為木,當震巽位;二、七為南當離位;四、九為金,居西當兌、乾位。五、十居中,當坤艮位而偏旺于丑未之交。 六、后天數配洛書數 坎北數一,震東數三,離南數九,乾西北數六,巽東南數四,坤西南數二,艮東北數八,中央數五,歌曰:八卦九疇十宇宙,縱橫十五在其中;若能了達陰陽理,天地都在此圖中。 1、九疇:即四正位卦畫,圖數為九,離與坎,震與兌。 2、九疇:是講九宮八卦九個范疇內在問題。 3、先天卦:我們是取其數,方位是用后天八卦位。 4、先天卦數:乾一,兌二,離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 5、后天卦數:坤一,巽二,離三,震八,兌四,艮六,坎七,乾九。 附圖一:圣人則《洛書》列卦圖 乾為父得九、坤為母得一、 震長男得八、巽長女得二、 坎中男得七、離中女得三、 艮少男得六,兌少女得四。 老子曰: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強字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大。 朱子曰:總天地萬物之理,便是太極。 召子曰:心即為太極,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參自《太極圖說》) 第二講 干支紀法與陰陽五行 易是陰陽根本的原理,宇宙的必然,故太極兩儀即即陰陽的分化,天地陰陽不交意味著僵化停滯、阻塞。不符合事物的發展,則為兇;反之交感則為吉。我們研究學習《周易》就是研究陰陽在萬事萬物中對立統一的辯證哲學思想,更好的利用自然改造自然。 一、干支陰陽 易者,陰陽之道也;卦者陰陽之物也;爻者,陰陽之動也。乾陽物也,坤陰物也,陰陽相遇為類,類指陰陽;陰陽相合為類,陰陽不相遇為失類。方以類聚,類與不類,相與為類。 干支來源于河圖洛書,記年、月、日、時,是象數的符號。數的性質主要表現象,反映了天文、歷法、氣象、物候、體現了生命的現象,時空的統一。《內經》曰:天氣始于甲,地氣生于子,甲子相合,命曰發立。干支本身就是講萬物的生死榮枯和事物的發展、回歸以及陰陽五行的變化生成。 二、天干: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1)天干陰陽:甲、丙、戊、庚、壬,屬陽干,乙、丁、己、辛、癸,屬陰干。 (2)天干相合:甲與己合化土運;乙與庚合化金運;丙與辛合化水運;丁與壬合化木運;戊與癸合化火運。 (3)天干相沖:甲—戊 乙—已 丙—庚 丁—辛 戊—壬 已—癸 庚—申 辛—乙 壬—丙 癸—丁 三、地支: 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1)地支陽:甲、丙、戊、庚、壬。 地支陰:乙、丁、己、辛、癸。 (2)地支表象: 亥子水(一陰一陽)表示冬天寒化之水,十月、十一月之令,北方。 巳午火(一陰一陽)表示夏熱,四月、五月,南方之火。 寅卯木(一陰一陽)表示春溫,正月、二月,東方之木。 申酉金(一陰一陽)表示秋燥,七月、八月,西方之金。 辰三月、未六月、戊九月、丑十二月,四方土行。 (3)地支三合局:坎:申子辰合水局,絕于巳。震:亥卯未合木局,絕于亥。 離:寅午戌合火局,絕于申。兌:巳酉丑合金局,絕于寅。 辰戌丑未會成土局(即為四庫) (4)地支六合:子丑合土,寅亥合木,卯戌合火,辰酉合金,巳申合水,午未合日月 (5)地支六沖:子午相沖,卯酉相沖,寅申相沖, 已亥相沖,辰戌相沖,丑未相沖。 (6)地支六陰、六陽:寅、辰、午、申、戌、子六支為陽支。建陽月,一、三、 五、七、九、十一月、日。 卯、巳、未、酉、亥、丑六支為陰支。建陰月,二、四、六、八、十、十二月,日。 四、陰陽五行 (1)五行的乘侮:金能克木,木堅金缺;木能克土,土重木梗;土能克水,水多土流;水能克火,火炎水灼;火能克金,金多火熄。(2)五行相生: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 (3)五行相克: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 五行乘受:金旺的火,方成器皿;火旺得木,方成既濟;木旺得金,方成棟梁;強金得水, 方挫其鋒;水旺得土,方成池沼;土旺得水,疏通生暢;強木得土,方池其勢;強木得火,方化其頑;強火得土,方止其焰;強土的金,方制其壅。 五行所應用應以活用、中和、折強、扶弱、損多益寡,池有余而補不足,制太過而化不及,到中和之要訣。 第三講(續第二講) (1)五行的制化:母之敗,子必救之。 例:水之太過,火受傷矣;火之子土,出而制焉;火之太過,金受傷矣,金之子水,出而制焉;金之太過,木受傷矣,木之子火,出而制焉;木之太過,金受傷矣,金之子水,出而制焉;土之太過,水受傷矣,水之子木,出而制焉。蓋造化之理,不可無生,亦不可無克。金太過,木受傷矣,火必就之,木得金而伐,火得水滅,土得木而達,金得火而缺,水得土而阻,萬物盡然,不可勝竭。 (2)《三命通會》曰: 金賴土生,土多金埋。土賴火生。火多土焦。火救木生,木多火熾。木賴水生,水多木漂。水賴金生,金多水濁。金能生水,水多金沉。水能生木,木盛水銀。木能生火,火多木焚。火能生土,土多人晦。土能生金,金多土變。金能克木,木堅金缺。本能克土,土重木折。土能克水,水多土流。水能克火,火炎水熱。火能克金,金多火熄。金衰退火,必見銷熔。火弱送水,必為熄滅。水弱逢土,必為淤塞。土衰遇木,必遭傾陷。木弱逢金,必為砍折。 (3)天干地支所出: 大道廣而殲詐生,蚩尤、皇帝大戰于逐鹿之野,是在陰陽未判,混沌世態,太極二分兩儀,是時天開于子,地開于丑,人生于寅始立天地之儀。皇帝智勇,筑壇祭天,戰勝了蚩尤,方禮也。分降十天干布象天形,始以干為天;分降地支十二時,方為地位;逐又將十干、十二支分配成六十甲子。 (4)天干地支與八卦五行方位歌:甲乙寅卯震東木,丙丁巳午離南火,壬子癸亥坎北水,辰戌丑未四土行。 (5)五行與實用八卦:圖解說明(參見圖三)此圖是宋朝天文學家八卦大師邵康節制作,圖中的天干地支排列既是時空方位的標志又是陰陽旺衰和生克的標志,圖中“八門”“六神”是根據《奇門》書中而列出,在六爻納甲法中將會用到。八門中開休生門是吉門休門主休養,等待時機,傷門主傷和震恐之驚,杜門指杜塞不通,不順之意,景門住虛假之事,死門主大兇,驚門主驚虛險慌之事。 (6)八卦方位時令: 1、帝出乎震,震為東方,春正、二月之令,太陽東升,普照萬物生長之期。 2、齊乎巽,巽為東南方,三、四月之令,太陽已經升起,照耀萬物而鮮明。 3、相見乎離,離為五月之令,太陽已經升起,正是太陽當空,明顯地可以看到萬物生長情況。 4、致役乎坤,坤為西南方,六、七月之令,坤地養有萬物,物之成熟時。 5、說乎兌,對位西方八月指令秋正值果實累累,喜慶豐收之時。 6、戰乎乾,乾為西北方,九、十月之令,秋冬相交,太陽西沉明與暗,陰與陽發生斗爭之時。 7、勞乎坎,坎為北方,十一月之令,坎為水,不停地流動,是勞苦之意,太陽在這一方位完全沉沒,萬物勞累,應交休息之時。 8、成乎艮,艮為東北方,十二月,正月之令,正是冬春之交,黑暗即將過去,光明即將來臨,萬物到此即是一天的完結,又是新的一天開始之時。 第四講 八卦與六十四卦 ① 關于“卦”學的本意: 《說卦》中說:“卦,所以筮也,從卦圭聲”《易經.正義》孔穎達說:“卦者,掛也,言懸掛物象以示于人,故為之卦。”也就是說:卦是古代最原始的表示時間方位的符號。 ② 八卦事咋樣產生的呢? 《系辭》里說:“古者包犧氏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于天,俯則觀法于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包犧氏又作伏曦氏是常說的三皇五帝之一,是發明畜牧業的遠古氏族的代稱,在原始社會中期中期后期傳為帝王。說“八卦”就是這個圣人創造的,他根據自己對天地的觀察,創造了這個符號,來反映現實現象。 ③ 《周易》是根據什么判斷吉兇的。 就是“觀象”卦有卦象,爻有爻象。孔子說:書不盡言,言不盡象,象的長處就是能夠盡意,語言文字就不能盡意,如果用語言文字表達問題就死了,而象具有抽象性便有靈活性。卦辭就是根據一卦之象來判斷吉兇的。 ④ 鬼神是什么? “鬼神”是表示微妙事物的形容詞。在《易經》之中不過是變化的同意語,跪者,歸也。表示低下,陰暗;神者:伸也,表示光明再生。“鬼神”乃陰陽二氣之良能也。 ⑤ 乾坤是什么? 可以用門戶來比喻,門關上就是坤,相爭收藏萬物;門打開就是乾,廣大;一開一關就是變,一關一開往來無窮就是通—鬼神可以化矣。 ⑥ 易之德: 《系辭.上傳》曰:天地(乾坤)之大德,曰生;圣人之大寶,日位(九五爻);何以守位,曰仁;何以聚人,曰財;理財正辯,禁民為非,曰義。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陳貴賤位矣,動靜相常,剛柔斷矣,方以類聚,物以群分,吉兇生矣。在天成象,在地成形,變化見矣。乾知大始,坤作成物,乾以易知,坤以簡能。 ⑦ 《易》象: 《周易》的取象有:“八卦之象”“六畫之象”“爻位之象”“反對之象”“互體之象”。漢人就是根據這些將六個爻畫分成三部分,上爻為天,中爻為人,下爻為地,并有“陽位”“陰位”之分,初爻、三爻、五爻稱“陽位”。二爻、四爻、上爻稱“陰位”。 ⑧ 用“九”與用“六”: 凡陽爻稱“九”,而陰爻稱“六”,一卦的陽爻自下而上為初九、九二、九三、九四、九五、上九,如乾卦。一卦的陰爻自下而上為初六、六二、六三、六五、上六,如坤卦。 ⑨ 關于易象: 乾 乾 乾 乾 ⑩ 經卦與重卦 由三爻組成的八卦叫經卦,由兩個經爻組成的八卦叫重卦。 11 八卦象例: 乾三連 Tai Chi is easy, Health Liang Yi; Liang Yi Sheng four images, four images Health and the Eight Diagrams 12 經卦之義:《系辭》上曰: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太極指宇宙本源,天地未判之前,渾然一體的元氣,太級分化出陰陽,一陰一陽的對立狀態就是“兩儀”陽清輕上為天,陰重濁下為地,體現在卦上就是爻畫“—”“- -”兩儀而合成四象,春夏秋冬在天地四時運行之后,形成宇宙間各種物象。易六畫而成卦,易六位而成章,產生了六十四卦。 13 六十四卦上下經次序歌: 乾坤屯蒙需訟師,比小畜兮履泰否。 同人大有謙豫隨,蠱臨觀兮噬嗑賁。 剝復無妄大畜頤,大過坎離三十備。 咸恒遁兮及大壯,晉與明夷家人睽。 蹇解損益夬姤萃,升困井革鼎震繼。 艮漸歸妹豐旅巽,兌渙節兮中孚至。 小過既濟兼未濟,是為下經三十四。 第五講 卦之表象與本義 ① 關于卦象: 圣人有以見天下之賾,而擬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謂之象。下卦說: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因而重之,爻在其中矣。剛柔相推,變在其中矣。系辭焉而命之,動在其中矣。吉兇悔吝者,生乎動者也。 ② 八卦所象征的事物: 乾 坤 震 巽 坎 離 艮 兌 ③ 現代對八卦的發揮: 乾 坤 震 ④ 八卦表示的幾種場: 乾 兌 震 巽 坤 艮 離 坎 ⑤ 八卦之象:在六爻向內:凡陽在上者,上之象;陽在中者,陷之相;陽在下者,動之象,陰在下者,入之象;陰在中者,麗之象;陰在上者,悅之象。 易為萬有根源的概念,易為六位空間。 ⑥ 六十四卦義簡介: 《雜卦》曰:乾 咸 |
|
來自: 羅靈利lvu67mkk > 《易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