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急性支氣管炎發病可急可緩。大多先有上呼吸道感染癥狀,也可忽然出現頻繁而較深的干咳,以后漸有支氣管分泌物。嬰幼兒不會咯痰,多經咽部吞下。癥狀輕者無明顯病容,重者發熱38~39℃,偶達40℃,多2~3日即退。 感覺疲勞,影響睡眠食欲,甚至發生嘔吐、腹瀉、腹痛等消化道癥狀。年長兒再訴頭痛及胸痛。咳嗽一般延續7~10天,有時遷延2~3周,或反復發作。如不經適當治療可引起肺炎,白細胞正常或稍低,升高者可能有繼發細菌感染。 要控制喘息性支氣管炎,以免轉變為哮喘。需要對患者反復多次發作喘息性支氣管炎、毛細支氣管炎,建議家長按哮喘的規范療法早期干預治療,而不要等到確診哮喘后再進行治療。運用科學有效的治療方法,減少其患病次數、減輕疾病癥狀、拉長發作間隔,可以達到控制其轉變為支氣管哮喘的目的。 據調查,兒童哮喘患病率是成人的10倍。不少哮喘患兒的家長對哮喘治療還存在不少誤區,導致病情遷延不愈。而喘息性支氣管炎的高發人群是兒童,因此,專家指出哮喘治療應該從兒童期便開始干預治療。 病情緩解不是萬事大吉 兒童哮喘是由多種因素共同參與的氣道慢性炎癥,因此對其控制也是一個綜合的系統治療過程。按臨床表現哮喘可分為急性發作期、慢性持續期及臨床緩解期,有不少家長認為哮喘發作時帶孩子打幾針就行了,其實是錯誤的。 哮喘的治療并不主要用抗菌素,而應根據個體情況選擇方案。一般來說如果連續2至3年病情穩定不發作,才能考慮停止緩解期的治療。兒童哮喘通過積極而規范的治療后,臨床控制率可達95%。如果未及早接受規范系統的治療,每次病情發作好轉時,有一個氣道重建的過程,久而久之,氣道的彈力會變差,發展為慢性阻塞性肺氣腫、肺原性心臟病。 環境因素很重要 誘發哮喘除了“過敏體質”等遺傳因素有關外,更重要的與環境因素有關。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裝修、汽車、香水、煙草及食物中的添加成份,均可誘發有特異體質的患兒發生哮喘。加上現在細菌、病毒感染的機會多,使得T淋巴細胞亞群中的Th2細胞亢進,導致哮喘增多。在上半年4、5月份和下半年9至11月的哮喘高發期,注意避免接觸花粉等過敏物質,少到人群密集之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