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有朋友在問武夷山的“全肉宴”,說全肉宴上那么多肉桂,一桌全是好肉桂,喝起來很霸氣吧,是不是很有一統江湖的豪邁感? 是的。一桌子全是肉桂,都是正巖好山場出來的好茶,肉香四溢啊,酒池肉桂啊,太奢侈浪費了。像《紅樓夢》里元春省親時的感慨之語:奢靡太過啊。 話說肉桂最早是武夷慧苑的一個名樅,另一說原產是在馬枕峰。近年種植面積逐年擴大,現已發展到武夷山的水簾洞、三仰峰、馬頭巖、桂林巖、天游巖、仙掌巖、響聲巖、百花巖、竹窠、碧石、九龍窠等地,并且正在大力繁育推廣,現在已成為武夷巖茶中網紅。 而全肉宴上這一桌子的肉桂,是近年來武夷山正巖肉桂產區山場的典型代表。 都有些什么呢?全是葷菜哦。 先上個菜單饞饞你。 武夷山全肉宴菜單:(請用相聲演員的速度來念) “牛肉”、“馬肉”、“虎肉”、“獅肉”、“羊肉”、“象肉”、“龍肉”、“豬肉”、“鷹肉”、“心頭肉”、“鬼肉”、“貓肉”、“蝦肉”、“燕子肉”... 這菜單星光璀璨,光念名字,就能讓你滿口生香。 肉桂這個網紅,天生麗質,活色生香,憑借霸氣的桂皮香和高產的生殖力,俘獲了一眾茶客的芳心。大家為了它一擲千金而無怨無悔。 下面就詳細給大家介紹一下全肉宴上這些山場的情況,今后大家遇到這些山場的肉桂,就果斷收了吧。 “牛欄坑”的山場,是獨特的河流襲奪地形、這樣特殊的地理條件,形成了牛欄坑獨特的山場和氣候,成就其為“三坑兩澗”(慧苑坑、大坑口、牛欄坑、流香澗、悟源澗)核心產區之一。 “牛肉”產量不高,整個牛欄坑據不完全統計有50畝左右的茶園,僅僅分布在10多戶茶農的手中,年產量極為有限。 “牛肉”均以傳統古法炭焙工藝制作,以“強勁的爆發力”、“柔和內斂的口感”俘虜了眾多老茶客,為肉桂中的上乘之品。 時人說起牛肉,皆有“洛陽紙貴”之感。 位于大紅袍南面,該峰北面有小徑可登,十分險峻,有勇氣攀登峰頂者,可環視武夷山景區大部份巖峰,頗美。四周皆為茶園,正巖茶主要產地,以桂皮香高,明顯而著稱。 馬肉,就像二十如許歲的納蘭容若,出身高貴,世家子弟,錦衣輕裘,香高又醇厚,霸氣卻又內斂。 虎嘯巖景區面積17平方公里,是武夷山屈指可數的獨具泉天趣的佳境之一。虎嘯巖蟠踞在九溪曲南一線天北面,怪石崔嵬,流水迂回,是一個獨具泉石天趣的佳境,虎嘯巖有“極目皆圖畫”的美稱。虎嘯巖「虎溪靈洞」四個大字高勒巖壁。 象鼻巖是武夷山風景區九十九巖之一。位于八曲溪南。 是一塊狹長形的巖體,形似一只巨象飲水于溪畔。近峰之處稱為紫崖,清朝僧超朗建有云庵,為佛門修煉之處,已廢圮。 這個象鼻巖,有桂林漓江那著名大象鼻子的風情,而更產好茶。 名樅原生地---“大紅袍”通往天心巖的深長峽谷,俗名大坑口。峽谷兩側峭壁連綿,形如九條龍。遂把峽谷喻之為游龍的窠穴,故名。 九龍窠是大紅袍祖庭所在地。有史以來為天心禪寺產權所有。建國初,姚月明姚老曾在九龍窠山崖下發現古老大紅袍茶樹一株。 九龍窠是一個幽奇深遂的狹谷,九座石骨嶙峋的巖峰,猶如九條將要騰空而起的游龍,蟠繞在它的兩旁。谷中奇形怪狀的巖石,橫臥豎立,構成了大大小小的溝壑,而從巖縫中滲出的涓涓細流,則匯為喧鬧的山澗,穿過亂石曲曲折折地向東流去,這里布滿了一片又一片名樅,一層又一層茶園,滿谷春色盎然的“茶世界”。 竹窠茶園夾在慧苑坑和三仰峰之間,海拔高度290米至500米。 茂盛的植被里布滿著片片茶園,其中“羅秀”、“廟基”、“玉柱峰”、“茶子窠”、“上、下天閣”等茶園種植了肉桂、水仙、北斗、大紅袍等品種茶。 這就是名嘈一時的武夷山盆栽式茶園。既能種茶,又是一片難得山區的風景畫。 “獅肉”產自武夷山景區水簾洞山場一帶,極具巖骨花香。 青獅巖為武夷山九十九名巖之一,位于白花巖西。峰勢突兀,形似雄獅蹲踞作勢,又名形獅巖。巖間竹木交蔭,巖溜四季不斷,積于巖麓形成水池,冬夏不涸。 明嘉靖年間,文士范虛靈建宅于巖中隱居。宅中有先春園、月臺、釣臺、桃花林、來禽塢諸景,清時圮廢。 據說,鬼洞是武夷巖茶一個神秘的山場,即使是本地人也很少有人去過鬼洞,更別說觀光客了。 鬼洞,靠近慧苑坑,分為內鬼洞和外鬼洞,西北向由低向高呈一條狹長的幽邃峽谷,兩旁峭壁聳立,無論白天夜晚氣溫都比外界低,風過處陰森恐怖,恍如鬼魅降臨,故名鬼洞。 鬼洞一帶茶樹從高處向低處蔓延,一直沖出山谷,有灌木型茶樹和小喬木茶樹。由于這可怖的名字以及獨特的地質特征,這里保留著很多的堪稱活化石的菜茶品種。堪堪可與慧苑坑媲美。 上述山場,皆是知名的產肉桂的山場。但武夷山山場何其多,坑與澗交錯,名叢奇種繁多。除了上述山場,還有許多山場產好肉桂,比如鷹嘴巖的鷹肉,慧苑坑的慧肉、章堂澗的章肉、天心巖的心頭肉..... 太多了,一篇寫不完。等國慶后上山去,實地拍攝,實地喝茶之后,再給大家詳細道來。 【本文原創,媒體禁止轉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