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396 期 作者 / 齊作戰 河南省南陽曙光中西醫結合醫院 編輯 / 段瑞 ⊙ 校對 / 許紅 慢性前列腺炎是泌尿科最常見的男性多發性疾病,其成因復雜,病程遷延,反復發作,治療十分棘手。近年來筆者以自擬固腎活血通淋湯治療55例,并與西藥治療的30例對比觀察,結果取得了顯著療效,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1.1 一般資料:本組病例共85例,均為我院門診患者,按就診先后順序分為兩組。治療組55例中年齡最大者48歲,最小者21歲,平均33.56歲;病程最長者8年,最短者6個月,平均3.5年;伴前列腺增生者23例,前列腺肥大者19例。對照組30例中年齡最大者52歲,最小者24歲,平均35.28歲;病程最長者6年,最短者7個月,平均3.2年;伴前列腺增生者12例,前列腺肥大者9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顯著性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診斷依據:參考《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及《實用泌尿外科學》中有關標準擬定:①睪丸、會陰、小腹等部位有輕重不一的不適感,部分患者有尿頻、尿急、尿痛和尿后余瀝等癥狀,平時尿道常有白色分泌物溢出;②神疲乏力,腰酸腰痛,遺精,早泄,陽痿,性欲減退,不育,舌質淡,苔黃膩,脈濡數;③直腸指診:前列腺觸痛,質地變硬或有結節;④前列腺液檢查:卵磷脂小體減少或消失,白細胞每高倍視野10個以上或密布成堆,有紅細胞;⑤B超檢查:前列腺肥大或增生;⑥前列腺液細菌培養有致病菌生長。 1.3 治療方法 1.3.1 治療組:55例全部用自擬方固腎活血通淋湯治療,藥物組成:山萸肉15g,五味子12g,黃精15g,丹參20g,赤芍15g,延胡索15g,金銀花30g,蒲公英 30g,黃柏15g,荔枝核 15g,苦參 15g,土茯苓 30g,甘草 6g。加減:偏腎陰虛加生地黃、枸杞子;偏腎陽虛加巴戟、淫羊藿;遺精早泄加桑螵蛸、五倍子、益智仁;小腹、陰囊脹痛加橘核、川楝子。每日1劑,水煎分3次口服,1個月為1個療程,連服2個療程總結療效。服藥期間忌食油膩辛辣之物。 1.3.2 對照組:可樂必妥膠囊0.2g,1日2次,口服;左氧氟沙星0.4g,1日3次,口服;吲哚美辛25mg,1日3次,口服。療程同治療組。 2 結果2.1 療效標準: 治愈:臨床癥狀全部消失,B超檢查前列腺肥大或增生消失,前列腺液檢查卵磷脂小體正常,無白細胞和紅細胞,前列腺液細菌培養無致病菌生長;有效:臨床癥狀明顯改善,B超檢查前列腺肥大或增生縮小,前列腺液檢查卵磷脂小體增加,白細胞少量,前列腺液細菌培養陰性;無效:臨床癥狀改善不明顯或無改善,B超和前列腺液檢查同治療前,前列腺液細菌培養呈陽性。 2.2 治療結果:治療組55例中治愈22例,占40.00%;有效 29例,占 52.73%;無效 4例,占7.27%;總有效率92.73%。對照組30例中治愈9例,占30.00%;有效 11例,占 36.67%;無效 10例,占33.33%;總有效率66.67%。兩組總有效率比較,P<0.05,治療組明顯優于對照組。 2.3 典型病例 尹某某,男,32歲,2012年8月18日初診。自訴4年前被查出患有前列腺炎,幾年來中西藥迭治,病情時輕時重,甚是痛苦。刻診:精神抑郁,神疲乏力,腰痛腿酸,食欲不振,面色晄白,小腹墜脹,陰囊潮濕,尿道口時有白色分泌物溢出,性欲低下,舌質淡,舌下有瘀點和瘀斑,苔黃膩,脈濡。B超檢查前列腺肥大。直腸指診前列腺腫大有壓痛。前列腺液檢測卵磷脂小體消失,有大量白細胞和少量紅細胞。診為前列腺炎,辨屬脾腎虧虛,濕熱下注,瘀血阻絡之證。治用固腎活血通淋湯加減,處方:山萸肉15g,五味子15g,黃精15g,丹參20g,赤芍 15g,延胡索 15g,炒神曲 15g,麩炒白術15g,金銀花 30g,蒲公英 30g,黃柏 15g,荔枝核 15g,苦參15g,土茯苓30g,甘草6g。10劑。1日1劑,水煎分3次服。服藥后諸癥減輕,效不改方,原方再服20劑。藥畢來診,已見面色紅潤,腰不疼痛,尿道口無分泌物溢出,性欲也基本復常,舌淡,苔薄,脈弦。上方去赤芍、延胡索、苦參、荔枝核,加菟絲子、熟地黃、薏苡仁、巴戟。又堅持服30劑,諸癥悉除,B超及前列腺液檢查均恢復正常。 3 討論慢性前列腺炎主要病理改變是腺體內炎性細胞浸潤、纖維組織增生、分泌物瘀滯、腺管阻塞等,目前西藥治療仍以抗菌消炎為主,但由于前列腺包膜的屏障作用,加之患者尚存在著素體虛弱,抵抗力低下,局部血液循環障礙等諸多因素,單純使用抗生素的實際效果并不理想。比較而言,由于中醫在臨床中采用辨病辨證相結合的診斷方法,考慮到了諸方面的因素,因而療效十分明顯。中醫將慢性前列腺炎歸屬“精濁”“白淫”“勞淋”等病證范疇,認為素體不足,腎氣虧乏,濕熱內蘊,精絡瘀滯是其主要病機,因而在治療上常采用清熱利濕、益腎固精、活血通絡的治療方法。所擬固腎活血通淋湯即以山萸肉、五味子、黃精益腎固精,扶正祛邪,增強免疫功能;丹參、赤芍、延胡索、荔枝核活血化瘀,通絡止痛,改善微循環;金銀花、蒲公英、苦參、黃柏、土茯苓清熱除濕,利尿通淋,抗菌消炎;甘草調和藥性。諸藥合用,共達固腎通絡,增強免疫功能,改善前列腺體微循環,清熱除濕,消除炎性水腫,疏通前列腺腺管瘀滯之功。由于藥病、藥證均相符,故取得顯著療效,值得進行進一步臨床研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