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二秦關”,陜西古稱秦,“百二”本義是以二敵百。一說是百的一倍。《史記·高祖本紀》:“秦,形勝之國,帶河山之險,縣(懸)隔千里,持戟百萬,秦得百二焉。 ”裴因引蘇林曰:“秦地險固,二萬人足當諸侯百萬人也。”司馬貞索隱引虞喜曰:“言諸侯持戟百萬。秦地險固,百倍于天下,故云得百二焉,言倍之也,蓋言秦兵當二百 萬也。后用來形容秦隴地勢險要。如馬致遠的《〔雙調〕蟾宮曲·嘆世》:“咸陽百二山河,兩字功名,幾陣干戈。”這里的“百二山河”,意思就是山河地勢極為險要。 “百二秦關”或“百二雄關”古代通指函谷關或潼關以西的秦國領地。漢代政論家賈誼在《過秦論》中用“秦孝公據崤(xiáo)函(hán)之固”來說明秦國憑借肴山(今河南省洛 寧縣西北)和函谷關(今河南省靈寶縣東北)的天險立國。自此以后,“百二雄關”或“百二秦關”常被后人作為形容一個地區地勢險要的典故來引用。元曲家馬致遠在《蟾宮 曲·嘆世》里有“咸陽百二山河,兩字功名,幾陣干戈”的詞句,指漢王劉邦與楚霸王項羽為了爭奪有天險可憑借的“百二山河”(秦國領地),興起許多勞民傷財的戰爭禍事 。 關于“百二秦關”的名人名言: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嘗膽,三千越甲可吞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