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精选,精品九九视频,www久久只有这里有精品,亚洲熟女乱色综合一区
    分享

    儒家對中華文明的千年傳承起到了哪些重要作用?近代人誤會孔子了

     楚士祥丁 2020-04-04

    一,儒家思想是中華文明的核心,建立文明框架和秩序

    我們得先解釋中華文明的核心結構以及框架是什么?我們知道古代中華文明的社會框架是農業,而農業文明則是有血緣關系人的聚集,那么什么是社會的核心呢?答案就是儒家,即儒家對社會政治秩序、民眾思想道德以及心靈建設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自“罷黜百家獨尊儒術”開始就一直是儒家在做相關工作。

    儒家對中華文明的千年傳承起到了哪些重要作用?近代人誤會孔子了

    孔子

    1. 在倫理道德建設需要靠儒家的“三綱五常”等內容,因為農業文明社會所匹配的就是對血親關系進行合理的人際關系的規定,這樣才能避免人與人之間的爭斗,即壓抑“種內競爭”,提倡孝與善等內容也是符合社會中人們互相之間的血親關系;
    2. 在民眾的思想與心靈建設上儒家提倡人們應該要推己及人,強調和諧、宣講誠信嗎,所謂“仁義禮智信”等內容;通過講學的方式在民間開辦私學,亦或者后來讀書人的仕途,總之,是使民眾在人文理性精神等方面得到舒展;
    3. 在文化與經典,歷史與文學等內容的傳承也是靠讀書人;
    4. 在政治上治國對人才的需求則要靠讀書人,而讀書人是儒生;

    總之你會發現,儒家在中華文明的框架和核心中扮演的角色是方方面面的,應獨特地理地貌文化下的農業文明類型的需求而產生了血緣宗法性傳統倫理社會結構,所以你也完全可以說儒家是中華文明的核心。

    二,儒家的世俗性與皇權宗教性的關系,君權神授

    但是別忘了中國還有另外一條體系,是由三代時期演變而來的國家—民族宗教,這是什么呢?最開始是部落民族對祖先神的祭祀和崇拜,后來因為部落之間的融合,祖先神演變為天帝和上天,也就是最原始的天帝崇拜。

    古人敬畏天,做任何事情都要先祭天,通過這樣的方式去了解老天是怎么想的,也是如此綜合成為了易文化,到了商代,人們對天不再是僅聽其意了,而是把天的意志和人的行為聯系,人的主觀能動性開始凸顯,這是人文理性精神的初步,比如商朝的統治合法性是大王的父親在天帝身邊傳達指令來統治一方子民,這叫統治合法性的來源。

    儒家對中華文明的千年傳承起到了哪些重要作用?近代人誤會孔子了

    祭祀

    而到了周人提出了一個新的觀點,天命常變,所以是天拋棄了商朝,其原因是紂王暴虐,周文王愛護百姓有功德所以天讓他當統治者。于是,周朝就是在這個基礎上,建立了一套新的社會制度,也就是周禮。

    制作禮樂的人就是周公旦,他講“以德配天,有德者居之”,也就是說如果皇帝不好好干活,天帝就不再讓他具備統治合法性,所以這一切都建立在一種皇權天賦,或者叫君權神授的觀念上,即認定存在“神”,不過這個神不是創世神,而是祖宗神的演化。

    儒家對中華文明的千年傳承起到了哪些重要作用?近代人誤會孔子了

    周公旦

    所以此后歷朝歷代的皇帝都是按照這一套去走的,后來董仲舒就是重提“君權神授”,進一步完善“天人感應”和“天人合一”,把儒家和君王統治合法性進行了更進一步的結合,這才開始了皇權被儒家真正制約的開始,比如后來君王對上天的禱告和祭祀,國家宗法禮儀等內容都得由儒家來解釋。孔子不是說“吾 從周”嗎,他畢生的理想就是讓禮崩樂壞的社會恢復到周禮的秩序中。

    周朝的周天子就是天帝的兒子,周朝的禮和樂,禮是社會以及國家的整個制度,你可以理解為后來儒家的三綱五常,樂是國家大型祭祀的樂章,這是宣揚繼承合法性和正統意識形態。

    自周公旦制禮作樂之后,屬于皇權的國家—民族宗教就建立了,自秦始皇帝制集權時代建立之后,就專屬歷朝歷代對統治合法性的解釋,儒家是皇權的工具,因為得依附政權才能實現存活,儒家的產生則是應農業文明的需要,通過一套孝與善展開的體系來壓抑農業社會內部的種內競爭,所以血親之間的關系才講道德,于是有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意思是:君要有君的樣子,臣要有臣的樣子,父要有父的樣子,子要有子的樣子,你看,儒家直接將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以及行為和等級都做了規定。而你從這句話中也能看出,儒家又是制約皇權的存在,因為皇帝得靠儒家來開動國家機器,才能實現對社會的治理,并且儒家是高度世俗性以避免皇權走向類似西方或者埃及法老的宗教神權,法老就是世俗政權的老大和宗教的領袖。

    所以總體來說,中國歷史就是皇帝的權威與權力與儒家思想對民間的影響力、控制力,兩方之間對社會以及行使權力的解釋權,進行博弈,儒家在多個朝代是始終壓制國家—民族宗教的皇權,比如宋朝三省六部就是專門限制皇權,可以退回皇帝的圣旨不發,明清兩朝不然。這是理解中華文化的思路,可以說儒家就是這個文明的核心與框架。

    三,儒家到底是不是宗教?

    為什么我們經常把儒家等于中國?最開始人們的解釋是儒家是國教,是宗教,但事實上儒家不是,首先儒家有高度的世俗性而不是宗教的神學性,比如“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美好社會理想抱負、“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圣人標準、“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的政治人生目標、到隋朝建立科舉制度之后更是“學而優則仕”的高度世俗主義,其次儒家所推崇的孔子、孟子他們是學者;他們的門徒也只是把他們看作是“圣賢”,盡管后來有些人會把他們認為是神一般的人物,但這僅是部分缺少人文理性精神的人。那什么是圣人?我們要先提一下遠古時期社會的總體文化構型由哪幾個組成。

    1. 求治政治家、思想家和社會活動家承擔
    2. 啟蒙哲人和博物學家承擔
    3. 教規創建人、賢人、教主和僧侶承擔

    這是三大原始文化要素,而所謂“圣賢”、“圣賢”,是指道德高尚、知識淵博的人,這是求治的元素、啟蒙的要素和教規的要素的綜合。這三個由一人在中國古代是由一個人承擔的,我們把這種人叫圣人

    儒家對中華文明的千年傳承起到了哪些重要作用?近代人誤會孔子了

    社會的美好,世界的美好等方方面面訴諸的是人,而不是超自然的神,如果是宗教,那么認識世界和宇宙以及人的出現都是依靠突現論,比如上帝創世造人;而非宗教認識這些靠的是還原論,也就是世界萬物以及宇宙都是由簡單到復雜的演化,所謂“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要看其背后訴諸的是人文理性精神還是宗教神學,這是區別宗教與非宗教的方法。

    孔孟創建的理論是一種社會的、 政治的、倫理的人文學說,而不是引導世人去追求天堂、凈土之類超自然境界的宗教體系。不入佛門的士大夫所追求的是世俗生活,這不是像佛教讓你去超脫生死的,孔孟儒學是讓人們學以致用,是追求現世的,就算那些沽名釣譽的人也是為了死后流傳千世,這依舊是現實世界的追求。

    儒家對中華文明的千年傳承起到了哪些重要作用?近代人誤會孔子了

    對于中國傳統的國家民族宗教,士大夫既有信奉和敬重的一面,也有否定和批判的一面。孔子相信“死生有命,富貴在天”,主張“畏天命”,這是宗教性的信仰;但他同時又主張敬鬼神而遠之“子不語怪力亂神”,表現出反傳統宗教的態度。

    盡管董仲舒等人將儒學神秘化,但那不是儒家的全部,支流不代表主流,綜上所述,故儒家不是宗教。

    四,軸心時代,影響世界的幾大文明與智者們的誕生

    宋代大儒朱熹說過一句話:“天不生仲尼,萬古如長夜”。代表了儒家文化的創始人孔子對社會以及文明的貢獻,表達中國人心目中孔子的崇高地位,還有一句話:“半部論語治天下”,由此你能看出儒家文化對中華文明在古代的匹配適應度是何其高。

    軸心時代相信大家都不陌生,有趣的是,全人類不同地區的文明里的智者好像是商量好的一樣,要么是宗教思想的創始、要么是哲學方式綻放人文理性精神,總歸都是對這個世界的萬事萬物和宇宙來進行解釋,即解釋自然以及定義人與自然的關系。

    那個時代被德國的法蘭克部學派稱為軸心時代,即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200年,誕生了古希臘文明、猶太教—基督教文明、印度教文明,中華文明。這幾大文明是人類文明的精神的重大突破時期,從那以后直至今日,我們后人依舊是在他們的基礎上生發,比如中華文化的延續,西方文明的文藝復興尋回古希臘文化由此之后生發近現代文明。

    儒家對中華文明的千年傳承起到了哪些重要作用?近代人誤會孔子了

    定義思想范式

    • 孔子比佛陀釋迦牟尼小14歲;
    • 孔子死后10年,古希臘的大哲人蘇格拉底誕生;
    • 那個用數學以一己之力抗擊羅馬軍團守衛錫拉庫薩的老頭子阿基米德和韓非子差7歲。
    • 古希臘哲學以及政治等各方面文化的集大成者亞里士多德比孟子大12歲,比莊子大15歲;
    • 蘇格拉底的弟子是柏拉圖,柏拉圖的弟子是亞里士多德,亞里士多德的弟子是亞歷山大大帝。

    古希臘的哲學家在希臘的地中海邊思考宇宙觀的時候,印度的哲學家在古老的恒河岸邊打坐,中國的哲學家在黃河邊散步。

    我們由上發現上述的文明之所以璀璨全是靠個人,因為都是響當當的人物名字。中國人管他們叫做“圣人”,比如大成至圣先師孔子;而西方叫做“哲人”,比如蘇格拉底,亦或者宗教啟示人叫“先知”比如摩西、耶穌、默罕默德。事實上不僅需要完成思想建設的標志性人物,還要有歷史環境的變化!

    五,孔子等諸子百家的時代背景

    周朝的末期,封建制幾乎崩塌,原因是封建是建立在宗族血緣關系之上,即諸侯王都是自己的親戚,要么同姓要么異姓,可后來宗族血緣越來越淡,人們之間的爭斗之心被調動,周禮和封建制度難以維持,那些不遵循周禮的諸侯干了壞事但并沒有受到天命的制裁,人們因為不敬畏天命,所以禮的基礎就動搖了,就好比法律放在社會中有用,而放在無人的孤島就不適用,之所以如此,孔子才在自己的學說中一方面強調人要發揮主觀能動性,所謂:“不語怪力亂神”,另外一方面又擔心人們像周朝諸侯一樣膽子大做壞事,所以又強調“畏天命”,這叫“盡人事,聽天命”,或者《論語》中子夏說:“生死有命,富貴在天”。

    儒家對中華文明的千年傳承起到了哪些重要作用?近代人誤會孔子了

    孔子講學

    在當時的社會,滅國不斷發生,一場接著一場的大戰中不斷發生,百姓民不聊生,諸侯貴族忙于爭權奪利,而周天子已經成為了吉祥物,沒人聽他的了,這叫孔子說的“禮崩樂壞,禮樂征伐不自天子出”,這就是孔子面對的社會現實。

    孔子希望來挽救潰敗的社會與政治秩序,他必須要找到一個除了道德框架約束人之外的存在,來幫助人們建立心靈秩序,從內向外的出發,這就是儒家的“人性善”理論的來源與背景。

    六,孔子學說的精髓——仁德

    由此孔子強調“仁”,仁指的是道德意義的“愛護人”,你也可以理解為仁就是一個人對道德規范的內在自覺。然后在血緣關系內部重新定義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即“道德”和“孝順”,這可以被稱作“仁德”,這些都符合農業文明的血親社會,也就是說孔子發現人與人之間就是缺少這方面的強調,只要強調幫助人們找回這些被遺忘的規律,從而就能降低人與人的種內競爭,這叫孔子說的“吾道一以貫之”,意思是他的學說有一條貫穿的線路。所以孔子通過反思不僅從禮的背后發現“仁”,還提出了人的心靈秩序和道德秩序。

    儒家對中華文明的千年傳承起到了哪些重要作用?近代人誤會孔子了

    孔子的全部思想總和其實說白了就是“仁”與“德”,“仁”這個字在《論語》中出現了 109次,而他說的全部內容的總和就是三個字“仁之方”即實現仁的方法,他講的是“忠恕之道”(系矩之道),意思是“推己及人”,他愛講一句話:“己之所欲,亦釋于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這是孔子思想中最重要的概念,而德是血緣關系的自然導出,是對封建制度的禮的內在實質進一步的解釋。

    孔子覺得周公旦提出的外在框架不能真正有效的持續社會的穩定,壓抑種內競爭,因為人們敬畏天是強行加在人身上的,人不是因為本能的恐懼,這一點有別于西方的神學體系,因為中國這個時候沒有天堂地獄之說。

    所以當人不顧及這個束縛之后,便行為無法被限制,于是禮崩樂壞,所以孔子認為,應該讓他們不僅畏天命,而是要在心里清楚的感知到人與人的關系,并且不僅將君王的行為是否合德作為天命授權的與否,而是將整個社會的全部人的行為都被天帝監視,這什么意思?就是指將除了君王以外的人的行為和天帝產生聯系。

    所以讓人們心中認定天是一個終極裁判,會裁定你的行為是不是符合天的意志,這一點很像后來理學興盛,很多人表面冠冕堂皇,確是衣冠禽獸,于是心學出現來補充人們心靈內在的約束,直到王陽明龍場悟道,集大成心學得出——心即理,即“知行合一”,這個知不是知識,而是良知。著名的四句:無善無惡心之體,有善有惡意之動。知善知惡是良知,為善去惡是格物。

    儒家對中華文明的千年傳承起到了哪些重要作用?近代人誤會孔子了

    而孔子這套天命觀使得人們講道德與天命關聯,如果你不符合道德天命就會使天下大亂,或者災禍招致等,因為農業文明靠天吃飯,所以這一招非常管用。

    以此,人們就會發自內心遵循社會秩序,即孔子的新“禮”,這個思想很重要,以至于后來一旦發生動亂起義,老百姓總是會說是自己的行為不符合天意,所以上天派人來收人了,比如四川百姓當時對張獻忠的稱呼,瘟疫和連年災荒、黃河泛濫,老百姓則是說上天降下懲罰。

    對此皇帝也有自己的解釋,比如求雨,祭祀和禱告,甚至要下罪己詔來檢討自己行為是否失調惹怒上天。西方也是如此,比如他們的人被成吉思汗等蒙古人征服屠殺的時候稱其為“上帝的鞭子”,兩邊表達的都是同樣的意思。

    七,儒家在道德上講究人人平等,君子與小人之辯

    雖然先秦時期儒家沒有得到統治者的青睞成為工具,并且當時的墨家、法家以及莊子等人都是激烈的批評孔子學說,但是孔子的思想以及儒家確實給社會帶來了改變,比如在過去,“君子”指的是貴族,“小人”是指平民,只有社會地位的區分,而到了孔子以后的時 代,君子跟小人有了全新的道德含義。君子指有德之人,小人就是指缺德的人,甚至說你就不是人。

    所謂:“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戚戚”,“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君子矜而不爭,小人黨而不群”等等內容,這是儒家著名的君子與小人之辯。

    這個其實是通過道德的方法抹去貴族身份,也就是說君子不是貴族才可以當的,只要你是符合君子標準,哪怕你是衣衫襤褸的普通老百姓,你依舊可以當圣人,這是“人人皆可為堯舜”的思想,也就是抹除外在的身份、財富和階級差異,只以道德標準去評價人,也就是為什么后來的選拔人才是通過舉孝廉的方式了。

    如果你了解三大世界性宗教當初提倡的宗教性平等,你就知道這表現出一種儒家式的平等觀念。比如西方基督是“上帝面前人人平等”,伊斯蘭教是“凡穆斯林皆為兄弟”,佛家:“眾生平等”,這都是指不論你現實中多么有錢有地位,但在宗教修行方面,人人平等。所以儒家是通過在道德面前,人人平等的辦法實現的。

    八,第一位民間開班辦學的人—孔子老師

    “圣人”誕生具備兩個條件:

    一,身份的獨立,如果你是官方的,你說你是真正的圣人,那會很尷尬的,比如有人評價曾國藩說:“兩個半圣人”,第一個是孔子,第二個是王陽明,另外半個就是曾國藩,這啥意思?孔子辦私學,王陽明辦私學,王陽明立德立功立言都做到了,所以這倆是圣人,而曾國藩是官方的,沒有真正的私學,所以半個圣人。

    二,思想以及心靈的自由。這個很難達成,所以只有在特定的環境中才能產生這樣的人,而當時的環境是什么?不是國君對他們的寬松,而是人文理性精神的綻放,也就是人們在文明走向下行通道的時候才會產生思考,才會發現社會和文明出了問題,當他們不被政治過度束縛的時候,才會有思想和心靈的自由,而在今天辦不到,因為人們一眼看上去都看不到文明究竟是如何的走向,眼中只有明天一定比今天好的進步論思調。而在那個時期,所有哲學家的思想都是倒退,老子的小國寡民、孔子的克己復禮,恢復舊制、莊子的文明是個災難,古希臘的犬儒學派更不用說,所以你能看出他們唯一特點就是反潮流,幾乎都是反文明反社會的傾向,這不是他們給文明和社會“找茬”,亦或者情緒上的悲觀,而是真正的思考者,并且給后人留有思想,一般人沒這能力,因為不是誰都有哲學思維的。這一點我在往期文章有介紹,大家可以點擊文末鏈接查看。

    中國的文化大爆發偏偏就到了春秋戰國,因為社會環境發生顛覆性的變化,這個過程是:

    1. 解體(封建制崩塌);
    2. 自由(先秦諸子百家爭鳴);
    3. 重組(秦帝制開啟漢朝獨尊儒術確定國教)。

    儒家對中華文明的千年傳承起到了哪些重要作用?近代人誤會孔子了

    諸子百家

    什么叫“家”,就是指私學,這些私學哪里來?畢竟那時候沒有多少有知識和文化的人,老子一個周朝的圖書管理員或者說是史官,就可以成為諸子的思想來源之處,可見春秋之前的周朝,知識不是人人都可以擁有的,那時候都是貴族,但是周朝的貴族是依附于君權,官學身份不獨立,文化人則是為君主和貴族服務的,你可以理解為后來的門客,所以都是吃官方飯的人,只有國家才能辦教育,接受教育的只能是貴族。

    這些人肯定不會把知識和思想教授民間,但是春秋戰國之后原有的社會制度解體了,不僅是文人,貴族都紛紛流落到社會上,于是為了吃飽肚子給民間教學,或者教禮儀等內容,只有這些人脫離官方之后身份獨立了,就可以自由地傳播思想。

    儒家對中華文明的千年傳承起到了哪些重要作用?近代人誤會孔子了

    在當時是很受歡迎的,畢竟老百姓曾經抬頭才能看到的人,現在就和你生活在一樣的環境中,可見落魄程度,孔子甚至也經常自嘲“喪家之犬”,這個話用到貴族身上也可以。這個時期學術和思想以及知識就是社會中自由流動的資源,而不是只存在于官方,所以叫諸子百“家”

    孔子之所以是大成至圣先師,因為他是第一個把官府之學變為民間之學的人,是中國第一位老師。孔子的學校據說:弟子三千,賢人七十,按照人口比例,相當于今天最大的大學的規模,弟子當中有貴族,有平民,有手藝人,反之什么人都有,這是孔子的“有教無類”和“因材施教”。

    為什么有人會以那樣的標準評價曾國藩是否是圣人?指你在官學之外是否辦了私學。如果你在官方之外又創立了一套思想和文化體系,那么就可以實現思想的獨立,而不是一味的依附君權,比如明朝的東林黨就是王陽明心學引起的,但這也不是全然好處,畢竟黨爭會使國家陷入很麻煩的境地。但無論如何只有這樣才能不依附君權,成為一支獨立的社會力量,孔子辦私學是對社會政治秩序和道德心靈秩序做到了很好的開頭,這叫大成至圣先師。

    九,儒家文化對士大夫的精神影響

    孔子的儒家對人的內在心靈起到如何的作用,我們從一個例子中可見一斑:范仲淹的名言:“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

    可能你會覺得,你都不當官了,還一天想著君王的事情,你管得著嗎?儒生到底憂心什么?還有就是秦朝初年,儒生喜歡議論朝政,以古非今,以古薄今,因為秦朝的制度是違背了孔老夫子提倡的儒,而是用法家,所以李斯提議并且最終“焚書”,也就是民間不允許私自有經典書籍,全部收歸國家檔案庫所有。

    所以你能發現儒家的士大夫從古就是這個性格,歷朝歷代都不缺這樣的人,甚至亡國之時不做貳臣,殉國等行為頻出,甚至今天的人只要憂愁國家,就會給人一種非常大儒的感覺,所以不管如何,士大夫心靈上認為就算站在世俗權力之外,又要對等地去批判世俗的權力。

    儒家對中華文明的千年傳承起到了哪些重要作用?近代人誤會孔子了

    這就叫做“憂患意識”或叫“憂國憂民”。是擔憂家國天下而非自己的私利,這叫君子,因為知識分子對道德的執著,跟他的政治地位本來就沒有關系,所以不論當不當官,都得說兩句,也正是如此,明朝和清朝文字獄事件、滅絕民間文化的運動頻發。

    有一個詞叫做:“君子儒”,指關心那些普世價值的大事,亦或者指孟子的“浩然之氣”,“古仁人之心”,所以“君子儒”要跳出自己的職業和社會角色。 孔子說:“士志于道。”,指儒家士人的志向就是傳承文化,這叫孔子的“道”,什么意思?只有掌握了文化,才能成為天命的解釋者。

    儒家對中華文明的千年傳承起到了哪些重要作用?近代人誤會孔子了

    儒在最遠古時期就是女巫,后來是男巫,再后來是古儒,總之都屬于祭祀階級,是巫師一類的人物,從甲骨文的釋意可看出。而到了孔子這里,儒就轉變了,不過總體來說是以另外一種方式掌握解釋權,儒生要實現的道德理想不是別的,而是天賦予他的仁和禮,就是天命在人間的表達。 儒生要通過實踐禮來實現仁,孔子給了仁之方法——忠恕之道。

    十,儒學中的天命觀——士大夫不怕死的秘密

    商朝和西周的時候相比,天命的含義到了孔子那里改變了,天是決定人的命運的,而孔子喚醒了人內心的自覺,所以在孔子那里天不僅有意志,而且道德感更強,也就是上天的批判標準就是德,當然了這個來源于周公旦的思想,孔子雖然是“述而不作”,可還是在基礎上稍稍修飾了以下,這個天命觀可以叫作“德性之天”

    天命的秩序不是物理秩序,而是道德秩序。“天人合一”“天然感應”,所謂后來董仲舒提出的這個。人和天怎么合一? 肯定是先感應,怎么感應?通過道德,因為天有道德,人也是有道德的,所以,只要人遵循天提倡的道德,天和人相合成為一體?反過來說如果不合就出事,那么人為什么要踐行道德呢?就是因為這是天命賦予人的使命。

    而君王也是如此,合德則君權神授,不合則君權轉移。這一點后來被明朝朱元璋強行修改成老朱家天命觀,即,無論君王有沒有德,底下人都要乖乖的不能反抗。

    儒家對中華文明的千年傳承起到了哪些重要作用?近代人誤會孔子了

    董仲舒

    儒家的士大夫為什么那么有勇氣?很簡單,因為儒家的人只要自己合德,他就是天人合一,他有天命的支撐,不過這一點僅限于董仲舒漢朝的那個階段,后續的只是偶爾有這樣的人,被稱為大儒,例如明朝朱棣面對的方孝孺這類的。你想,在君主違背天命的時候,儒生想跟君主抗衡,這在中國古代是很危險的。這是他們最大的精神動力,就是這個有道德的天命,所以不怕死。

    總之,經過孔子的轉化,再加上董仲舒的加工,天命不是過去需要占卜來猜測的神秘存在,而是人可以知道的東西,因為它和人在道德上是相通的,孔子儒家的天命觀就是指導士大夫們行動的最高原則,所謂“德”。

    即使是王陽明,他講心即理,心學里的“心之體”的“善”,就是德的一種,這是心學對理學的加工和解釋,就好比孔子對周朝封建的外在禮樂增加了內在的秩序,王陽明不是對抗理學,這是很多人搞錯了的,甚至是很多老師搞錯了的,讀懂王陽明一定讀懂,心學不是理學的對抗,更不是儒學的對抗,只是表面看上去好像是。

    孔子對天命觀的理解有一句話:“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但是《論語》里面說:“夫子之言性與天道,不可得而聞也。”,子不語怪力亂神,所以孔子不常提到這個事情,后來的士大夫儒學家們才開始一步步的添磚加瓦。

    十一,仁與禮,孔子之后的儒家兩條思路

    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仁與禮,仁跟道德與心靈秩序有關,禮跟社會與政治秩序有關。這兩個秩序對于儒家來說誰是主流?所以在孔子之后,分為孟子和荀子兩條路線,請記住荀子是儒家之后,而荀子的弟子:李斯、韓非、張蒼實際都是儒家后學,而不是法家,盡管他們的主張是法,但是這個法是由孔子提的“禮”的社會與政治秩序而導出的,孟子是補充孔子沒有說的那部分,并且加上了自己對天命觀的一些理解,也就是儒學的集大成者,被稱為“亞圣”。

    這兩條思路分別深化和改良孔子的仁學思想和禮學思想。所以孔子本人其實只是開了個頭,后來儒學在漢朝的佛教傳入之后,才開始體系化,邏輯化,理論化。這兩條思路以至于后來產生了理學和心學,理學格物而嚴苛,心學遵善而隨性,雙方什么關系?結構與解構,就如同儒學對社會結構的死死壓抑和道家的避世逍遙,追求道法自然,所以道家就是儒家的解構,起到解構作用,讓當時社會的人們好歹除了儒家還能有的選擇。比如婆羅門教的森嚴制度叫壓抑的社會結構,而沙門思想的隱世苦修以及后來的佛教就是解構,起到解構作用。

    以上內容就是儒家,由此看來,近代發生的打倒孔家店運動,不過是全面西化進行社會大轉型的必然,說到底這不是儒家的問題,而是與我們的社會以及文明類型有關,即時是日本,當初也有被美國強行開國的經歷,別忘了,那時候他們還用的是漢字。

    所以很多人誤解是因為沒有看懂周朝的天命觀以及問么類型的本質,儒家之所以成為獨尊根本原因在于其提倡的“德”“孝”與農業文明的血親社會相匹配,三綱五常有利于君王統治,我說過,就算沒有孔子,也會有其他人創造儒學的,因為封閉地貌下的農業文明需要這樣的存在,而儒學不過是孔子根據當時社會環境對周朝天命觀,政治制度等外在框架秩序加以修改,并且補充民眾的心靈內在秩序。之所以很多人對儒學誤解,還是因為后來宋明清的理學占據主流致使文明走向了僵化,所以有了近代的屈辱史,可是儒學在當時的正面作用也有很多,比如壓抑種內競爭,傳承文化,限制皇權,避免中國走向政教合一。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絡存儲空間,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容中的聯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

      主站蜘蛛池模板: 高清看男人插曲女人视频| 精品亚洲麻豆1区2区3区| 欧美成人精品高清在线观看| 一本一道久久A久久精品综合| 免费吃奶摸下激烈视频| 黄色A级国产免费大片视频| 狠狠噜天天噜日日噜| 四虎永久免费高清视频| 国产成人无码免费看视频软件| 亚洲综合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 精品超清无码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理论在线A中文字幕| 国内丰满熟女出轨VIDEOS| 成人3D动漫一区二区三区| 女人被黑人躁得好爽视频| 国产超碰无码最新上传| 无码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人妻| 少妇又爽又刺激视频| 精品人妻伦九区久久AAA片| 日本高清中文字幕免费一区二区| 18禁美女裸体爆乳无遮挡| 日韩精品亚洲专在线电影| 欧洲国产精品无码专区影院| 特级欧美AAAAAAA免费观看| 久久人与动人物a级毛片| 一本色道久久综合狠狠躁| 18禁无遮挡啪啪无码网站破解版| 人妻中文无码久热丝袜| 麻花传媒免费网站在线观看| 欧洲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又大又粗又硬又爽黄毛少妇 | 亚洲一区二区精品另类| 无翼乌工口肉肉无遮挡无码18 | 我的公强要了我高潮在线观看| 国产福利在线观看免费第一福利| 全国最大的成人网站| 5D肉蒲团之性战奶水欧美| 在线a亚洲老鸭窝天堂| 亚洲国产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中文人妻AV大区中文不卡| 国产亚洲精品VA片在线播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