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語堂先生對蘇東坡評價很高,在其對蘇的諸多評價里,有一點常常引起人們的好奇,他說蘇東坡是“飲酒成癖者”。哦,原來蘇大詩人有酒癮。 蘇東坡喜歡喝酒,那是有家傳的。 我不知道他的父親蘇洵是不是喜歡喝酒,但他的祖父蘇序是喜歡喝酒的。蘇家生活在四川眉山,那里山水靈秀,物產富饒,“想見青衣江畔路,白魚紫筍不論錢”。而蘇家家境殷實,衣食無憂。蘇序生得高大英俊,酒量極大,經常拿一壺酒,與親朋好友,席地而坐,開懷暢飲。凡喜歡喝酒的人,多是性情中人,敢于仗義執言。蘇序這個老頭也是。有一天,他喝醉了,走進一座廟里,把一尊神像摔得粉碎。原來,這個廟里的廟祝經常向信徒們勒索錢財,蘇家老頭子借著酒意,給村人出了一口惡氣。這老頭也很有智慧,別人家儲存食米,他卻用米換谷,在家里存了許多。等到過災荒年時,他就開倉散糧,接濟村人。原來,谷比米儲存得更久。蘇東坡飲酒成趣,為人善良放達,有其祖父的影子。 蘇東坡好喝酒,酒量卻不大。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人生如夢,人生如夢,一樽還酹江月”,把酒問天,邀江月同飲,這是多么的豪邁。您可別被老蘇這幾句詩詞所迷惑,實際上,他的酒量是非常小的,有多小呢?在《東皋子傳》中,蘇軾用自嘲的口吻說:“予飲酒終日,不過五合,天下之不能飲無在予下者。”五合,按現在說就是半升吧,宋朝的酒,度數不高的,武松喝了十八碗,在景陽崗上還打死了大老虎呢。老蘇喝一天才喝這么點低度酒,酒量還真是不怎么地,他自認天底下沒有比他酒量更差的人了。 蘇軾在《和陶飲酒二十首》序言中寫:“吾飲酒至少,嘗以把盞為樂,往往頹然坐睡,人見其醉,而吾中了然,蓋莫能名其為醉其為醒也。”他拿著酒杯玩兒,不怎么著急喝,半天才啜一小口,喝著喝著就像睡著了一般,但你別以為他喝醉了,人家心里明白著呢。蘇東坡酒量小,有人詼諧地打趣他是“一杯倒”。 酒量不怎么樣的老蘇,卻喜歡到處找酒喝。他經常在晚上找朋友喝酒閑聊。為此,還曾經鬧出過一個笑話。有一次他和黃州太守兩人在湖上飲酒聊天真到半夜,等到他回到家里已經很晚了,家人都休息了,喊門也喊不開,他不僅作詞一首:
讓人哭笑不得的是,第二天這首詞便傳了出去,“小舟從此逝,江海寄余生”,有人居然認為蘇東坡這是要坐船逃跑,那時雖然沒有網絡,沒有微信,可這謠言卻也是傳得飛快,三傳兩傳,傳到了太守耳中,太守慌忙去蘇家看,老蘇呼呼大睡,還沒醒酒呢,這才放了心。 蘇東坡還喜歡自己到小酒館喝酒。被貶黃州時,家里吃飯的人多,用錢的地方多,但工資卻沒多少,蘇東坡便省吃儉用,規定每天的日用不能超過150錢。他像個農民一樣,每天穿著芒草做的鞋子,拄著竹杖到處漫游。他在漫游中,發現了一家小酒館,門臉小而舊,陳舊的酒幡在江風吹蕩下呼啦作響,賣的是村里釀的土酒,看起來有些混濁,滋味卻很是不錯,讓老蘇很是享受。 在被貶謫的艱苦歲月里,老蘇自力更生,每天有美食、美酒相伴。蘇東坡在黃州時,為了接濟生活,他和家人一起種茶樹,種竹林,種稻子,種果樹。陶淵明當年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蘇東坡則是種什么都豐收,可謂持家有道。他還喜歡下廚,自創了東坡肘子和東坡魚,直到今天仍是許多人喜歡的名菜。這樣美好的日子,當然不能缺少酒。蘇東坡每到一地,都要自己釀酒,他在黃州時釀的是蜜酒,有益壽延年的功效,蘇東坡稱之為天神的甘露。“夢中了了醉中醒。只淵明,是前生,走遍人間,依舊卻躬耕。昨夜東坡春雨足,烏鵲喜,報新晴”,對這每天有美食、有美酒的生活,蘇東坡很是滿足,他覺得他就像陶淵明一樣逍遙自在。 蘇東坡是個生性詼諧的人,喜歡開玩笑。在喝酒時,他更喜歡開玩笑了。開玩笑,有雅有俗,滿腹詩書的蘇東坡開起玩笑來,也十分文雅,他的玩笑之語,堪稱“雅謔”。和他同時代的詞人張先,為人比較風流,據說在八十歲時,還娶了一個十八歲的女子當小妾。在婚宴上,張先很開心,于是作了首詩:
當時,蘇東坡參加了張先的喜宴,喝酒也喝到了興頭上,聽到張先的詩后,愛開玩笑的他抑制不住自己,于是和詩一首,取笑張先一番:
蘇東坡的詩中,梨花指的是白發的丈夫,海棠指的是紅顏少婦,一個“壓”字,引人浮想聯翩,十分精妙。這首隨口拈來的小詩,體現了蘇東坡高超的文學修養,也將他的詼諧性格展露無余,讀來令人莞爾,在當時婚宴的喜慶情景下,無疑更是助興的佳作。后來,人們便喜歡將“一樹梨花壓海棠”作為“老牛吃嫩草”的雅稱。 蘇東坡不是偽君子,遇到歌妓酒筵,從來都是欣然赴約,樂在其中。 北宋時,達官貴人飲酒,有歌妓做陪之風。因為老蘇的作詩詞好,無數歌妓仰慕于他,但是他從未金屋藏嬌。比較特殊的有兩位,一個是才女琴操,聽了蘇軾的規勸之后,斷然花光積蓄為自己贖了身,然后削發為尼,再也不問塵事。還有一位叫朝云,甘愿追隨他四處流離,后來成了他的妾。他在酒宴上為歌妓題詩的事情,有的被傳為佳話。 有一次,蘇軾跟朋友一起到西湖喝酒,當時的官妓秀蘭遲到了。冰雪聰明的她,折了一枝石榴花賠罪。蘇軾微醺間,見秀蘭披著深紅的披紗長襦裙,系在裙裾上的小銀鈴叮咚作響,便提筆而起,一首詞瞬間而成:
真正懂蘇軾的人明白,他一身才情,卻壯志難酬,報國無門。借秀蘭失時之態,寫盡了自己的失意人生。古代歌妓的名字很少有流傳下來的,秀蘭不會想到,自己一時遲到,卻自此在史書上留下了痕跡,這是美麗的邂逅,也是秀蘭的幸運。 黃州的歌妓李琪也很幸運。蘇東坡離任黃州時,在為他送行的宴席上,名喚李琪的歌妓是蘇粉,請求蘇東坡在她披肩上題詩。事發突然,蘇東坡也不認識李琪。但具有天賦才氣的蘇東坡,在李琪研墨的工夫,就揮筆下一首七絕:
這首詩前兩句看似平淡無奇,但加上后兩句,整首詩音韻諧和,涌動著輕靈自然之美。對李琪的贊美,也給人舒心而不造作的感覺。隨著蘇東坡的題詩,黃州歌妓李琪的芳名也流傳千古了。遇到了能寫詩的蘇東坡,真是李琪的幸運啊。蘇東坡寫詩永遠清新雋永,俚語俗句皆可入詩,類比典故拈手就來。說蘇東坡是中國最主要的詩人之一,真不為過! 李白斗酒詩百篇,蘇軾則是喝醉出名篇。公元1076年中秋之夜,蘇東坡喝酒喝到天亮,大醉,非常想念他的兄弟蘇轍,寫下了千古絕唱《水調歌頭》:
這詞當中的“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都成為了千古流傳的名句。 蘇東坡一生坎坷、四處顛沛流離,詩文和美酒豐盈和慰籍了他的心靈。“幾時歸去,作個閑人。對一張琴,一壺酒,一溪云”,而他理想中的退隱生活,更是少不了一壺酒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