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地理位置 1、經緯度位置: 經度:0°、20°E、40°E 緯度:赤道、南北回歸線 2、海陸位置: 東瀕印度洋,西臨大西洋,北隔地中海及直布羅陀海峽同歐洲相望。東臨亞洲(分界:蘇伊士運河、紅海、曼德海峽) 二、自然地理特征 1、地形特征 高原 埃塞俄比亞高原(“非洲屋脊”)、東非高原、南非高原、撒哈拉沙漠也是高原地形較為低矮(世界最大的沙漠)。 山脈 阿特拉斯山、德拉肯斯山、乞力馬扎羅山(非洲最高死火山)(由于海拔高氣溫低,山頂有常年不化的積雪,赤道雪峰成為非洲著名的旅游景觀) 盆地 剛果盆地(世界上最大的盆地) 平原 面積狹小,沿海尼羅河谷地與三角洲 由于高原逼近海岸,海岸線平直,海灣、半島、島嶼少。——港口少 海灣 幾內亞灣(非洲最大的海灣)、亞丁灣 半島 索馬里半島(非洲最大的半島)、西奈半島(屬于亞洲) 島嶼 馬達加斯加(非洲最大的島嶼) 尖角 好望角、厄加勒斯角 海峽 莫桑比克海峽 ①位置(南起贊比西河口,向北經紅海,一直延伸到死海附近)沿途懸崖峭壁:多火山:谷底連串的湖泊(斷裂下陷,積水成湖),火山、地震頻繁 ②成因:地殼運動,板塊張裂陷落而成東非大裂谷在地質構造上是一個地塹 2、氣候 “熱帶大陸”——大部在南北回歸線間,以熱帶氣候為主。 “干燥大陸”——熱帶草原和熱帶沙漠氣候在各洲中面積最大,降水總體較少(海岸平直對氣候影響少)。 熱帶雨林 剛果河流域; 幾內亞灣沿岸; 馬達加斯加東側。 ①剛果盆地成因:常年受赤道低氣壓帶控制,盛行上升氣流。 ②幾內亞灣沿岸能受赤道低氣壓帶控制夏季東南信風北移形成的西南風從海上帶來大量的水汽,在迎風坡產生地形雨,加上幾內亞灣暖流的影響。 ③馬達加斯加東——暖濕的東南信風:地勢高處于信風迎風坡,多地形雨;馬達加斯加暖流增溫增濕作用。 熱帶草原 非洲大陸中南部大部;馬達加斯加西側是非洲分布面積最廣的一種氣候類型。南北半球干濕季相反。導致動物大遷徒——遷徒規律與直射點移動一致——赤道附近的東非高原上。 由于地勢高、氣溫低,對流弱、降水少,沒有發育成熱帶雨林氣候,而是形成了熱帶草原氣侯。 熱帶沙漠 北部撒哈拉沙漠; 南回歸線穿過的非洲南部西側沿海。 撒哈拉成為世界最大沙漠的原因: 索馬里半島沙漠氣候的成因: 地中海氣候 地中海:南北兩端北部地中海沿岸(季節相反)。 南端地中海氣候分布面積狹小的原因:海陸分布。 3、河流和湖泊 ①發源于東非高原,流入地中海。支流——白尼羅河和青尼羅河(東青西白)。 ②世界最長河流。 ③水文特征:流量較大,季節變化大汛期:6-10月(正值熱帶草原氣候的濕季,雨水補給多),定期泛濫,越向下游流量越小。 干流兩次穿過赤道。 水文特征: 水量大及季節變化小;無明顯汛期;無冰期;含沙量小;世界水能最豐富的河流(集中在上游和下游,流速上游下游快,中游慢)沒有明顯的三角洲(①流域內植被覆蓋率高,含沙量小②中游流速慢泥沙多在中游盆地沉積③下游入海口流速快沉積作用弱) 水系特點:向心狀。 尼日河從上游到中游流量減小,從中游到下游流量增大,原因: 上游到中游,熱帶雨林氣候一熱帶草原氣候一熱帶沙漠氣候,降水量逐漸減小,用水量增多;中游到下游,熱帶沙漠氣候一熱帶草原氣候一熱帶雨林氣候,降水量增大 維多利亞湖(非洲最大,地殼凹陷,積水成湖)、坦噶尼喀湖(非洲最深,板塊運動,地殼斷裂陷落,積水成湖) 4、礦產(“富饒大陸”) (1)石油——北非撒哈拉沙漠(利比亞、阿爾及利亞、埃及三大產油國),幾內亞灣沿岸(石油國:尼日利亞) (2)鋁土(幾內亞)(3)銅(贊比亞)(4)黃金(南非)(5)金剛石(剛果金)(6)磷礦(摩洛哥) 三、人文地理特征 1、人口 北非一阿拉伯民族,白種人,伊斯蘭教:撒哈拉以南非洲黑人故鄉“黑非洲”,尼日利亞和埃塞俄比亞人口超過1億,人口自然增長率最高的大洲。 2、農業 (1)熱帶雨林氣候區:熱帶經濟作物種植(熱帶種植園)。 (2)地中海氣候區——園藝業。作物:油橄欖、葡萄、柑橘、無花果等(摩洛哥有“橄欖之邦”之稱)。 (3)熱帶草原、沙漠氣候區——畜牧業(基本以游牧業存在)灌溉、綠洲農業(如:尼羅河谷地及其三角洲地區)。 糧食問題一糧食嚴重不足。 原因:人口多,人口增長快;農牧生產水平低,糧食種植面積小;自然災害多、荒漠化嚴重;貧困沒錢進口。 3、工業 以出口礦產品熱帶經濟作物等初級產品為主;經濟落后 4、與我國區域合作(海上絲綢之路建設——政策支持) 我國:資金技術優勢 非洲:資源人口市場優勢 合作領域:資源開發與加工、貿易、產業轉移 四、埃及 1、位置 經緯度位置:30°E 北回歸線;海陸位置:北臨地中海、東臨紅海,地跨亞非兩洲。 2、氣候 以熱帶沙漠氣候為主;北部地中海沿岸為地中海氣候 3、地形 低矮的高原,地勢南高北低 4、尼羅河對埃及影響(埃及被稱作“尼羅河的贈禮”) ①重要水源;②淤積肥沃土壤(6-10月定期泛溢,于兩岸及其三角洲淤積肥沃土壤,而成為重要農耕區,孕育了古文明。);③改造尼羅河,建阿斯旺大壩。 5、農業 (1)分布——尼羅河谷地及三角洲成為農耕區(沙漠中的“綠色走廊”) (2)條件——地平;光照強;水足;土肥。 (3)主要農產品:長絨棉,小麥 6、四大經濟支柱:石油、運河收入、僑匯和旅游業 經濟:傳統出口商品長絨棉(有利條件:光熱充足、灌溉水源便利、土壤肥沃、勞動力資源豐富、種植歷史悠久、經驗豐富、品種優良、市場廣),現在經濟支柱是石油、運河、僑匯、旅游收入。 7、尼羅河的贈禮 ①尼羅河的上游有兩條支流——青尼羅河和白尼羅河,其中青尼羅河流經的是熱帶草原氣候區,在濕季到來的時候,尼羅河河水猛漲,造成下游的泛濫。從古代起埃及人民就掌握了尼羅河定期泛濫的規律,利用河水泛濫(6-9月份)帶來的肥沃土壤在尼羅河河谷和三角洲發展起灌溉農業,形成了一條生機勃勃的綠色走廊。 尼羅河流經熱帶雨林氣候區、熱帶草原氣候區、熱帶沙漠氣候區和地中海氣候區,水源補給主要來源于熱帶草原氣候區,有明顯的汛期和枯水期。 ②尼羅河對埃及經濟文化的影響 歷史上的定期泛濫,沖積成沿岸平原和河口三角洲,提供水土資源,形成灌溉農業區;阿斯旺大壩提供綜合效益等,在尼羅河谷地和三角洲形成耕地、人口、城市集中的綠色走廊,形成古代埃及文化和現代埃及文明。 8、阿斯旺大壩的利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