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在使用技術的時候,會以自己對技術的認知,運用不同的技巧來達成自己想要效果。如果認識上是松解就可以解決疾病,那么技巧的運用就是以松為主。同樣的工具在不同人的手里,之所以可以發揮出不同的功效,正是因為思想不同。
認知決定的你是如何去做,有人認為一套組方、一副秘方、一個治病的技巧就是高度的認知總匯,殊不知這屬于認知成果,沒有過程的成果是無意義的。相同的針法在不同人的手里呈現出的效果之所有天差之別。是因為在施術的時候,別想腦子里面有藍圖,你想的就是怎么把這根針扎到你想要扎到的哪個地方。如果不明白自己在做什么,做到什么程度,你在做的時候患者的身體在發生著什么變化,效果就會大打折扣。
針灸、推拿、拔罐、刮痧、艾灸只是中醫技能,駕馭它們的是你的思想,如果腦子里只有松解,那么什么技能在你手里都是一種技能。 你需要知道人體的癥狀在表達什么,癥狀的背后是身體需要什么,你才會有針對性的去選擇做你該做的,而不是去強調什么針灸調氣血,艾灸扶陽,刮痧退熱,拔罐驅寒。當你在強調這些的時候,你手里病沒有做出這些來。
當你把刮痧的功效限定在退熱,在你手里就不會產生升陽的作用,這是思想引領技術產生功效的原因,所以技能本身不具備功效,操作的人決定了它的最終效果。
我所認為所有技能背后的大一統思想就是導引血氣,也就是氣血的定向運動,如果不能夠理解,可以先給自己設定活血化瘀的大一統思想。活血化瘀是現代中醫說的最多的,要走到活血化瘀是最簡單的。但是如果你的大一統思想是導引氣血,那你才會真實的發現自己的短板。
既然每一種技術背后都存在活血化瘀或者導引血氣的作用,那為什么還有這么多不同的技術供我們學習。因為氣滯血瘀的可能會很多,有熱引起的,有寒引起的,有淤引起的,有痰引起的等等。不同的技術在完成相同功效的時候,是以不同的方式去完成的。
好比大戰有文斗和武斗,這是根據不同的情景而采用不同的治療模式。這樣你就會明白,技術是傀儡,思想才是主導,以前我們在培訓技術,后面不做技術培訓了,因為學技術是成為不了中醫。
許多人,學醫之路維持的很艱辛,做人也活的很累。這是因為你苦苦追求的不是你需要的。你想要學會治病,所以去學習治病的方法,這貌似正確的方法也正是學不會中醫的根本原因。你學會了一種治療感冒的方法,會發現臨床上感冒有一百種原因。學會了治療腰痛,卻把別人膝蓋弄壞了。
活用艾灸30年不過為一灸匠,善用針刺50載不過一針工,均不可妄自為醫。醫者意也,不通醫理,只識技法,不過一工匠而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