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火”這個詞我們常說也很熟悉。“大夫,最近口腔潰瘍了,長了三個,疼得不行,一可貼也不管事,你給看看,用輸液嗎”;“醫生最近三天總感覺嘴里發苦,飯量也長了不少,別人都說我口臭”;“大夫一星期前跟一個人吵了一架,這幾天感覺頭暈頭脹的不行,你給看看吧”。這其實都是“上火”導致的。 有意思的是前一天門診接連遇見了三個上火的病人都是以“咽喉疼痛、口苦、口臭”為主訴來就診的,經過望聞問切以后,分別給這三個病人分別開了清胃散加減方、黃連溫膽湯加減方、知柏地黃丸加減方。因為這三個病人都是因為一樣的癥狀前后一塊來就診的,所以這三個人拿著方子非常疑惑,“張大夫,我們三個的病都一樣,都是上火,為什么開的方子不一樣了?能有效嗎”。“你們三個都是上火,這沒錯,都應該清熱瀉火,但你們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先說說你吧,年輕小伙子一星期前因貪食辛辣導致的上火,瘦呼呼的,沒有黃膩苔,沒有手心腳心潮熱或出汗,單純的肺胃有火,清胃散就可以了。第二個青年男性,從事銷售工作,經常飲酒,進食肥甘厚味,體型也偏胖,舌苔黃厚膩,很明顯的濕熱,所以黃連溫膽湯清熱化痰利濕就可以勝任。最后一個老年男性,有吸煙史,年齡偏大,肺腎的陰虛之象比較明顯,中醫講陰虛則陽亢,所以選用知柏地黃丸。所以說你們三個放心吧,雖然癥狀一樣,但病機不一樣,以此方子也不一樣”。 類似這樣的情況,臨床上很多見,這就是中醫的精髓所在,中醫的魅力所在,也是目前倡導的精準化,個體化治療的關鍵所在。就火而言中醫分為“肺火”、“胃火”、“肝火”,“心火”、“濕熱上犯”、“陰虛火旺”、“肝郁化火”等多種類型。也正是由于這么多分型,你就會明白為什么上火了,我們吃“三黃片、黃連解毒片”等效果欠佳的原因,那是因為有時候藥證相符就治好了,藥證相反會使病情反反復復,甚至病情加重。 上火的原因有哪些呢? 1.進食過量的蔥、姜、蒜、辣椒等辛辣之品。 2.進食肥甘厚味、嗜酒導致的濕熱。 3.情志不暢,肝郁化火。 4.肝腎陰虛,陰虛火旺,這個多見于先天不足或年齡偏大的人。 下面筆者帶大家一一熟悉一下它們都有什么特征: 肺火:咽喉腫痛,大便秘結,口燥咽干,或鼻腔熱烘烘的,甚者流鼻血。因為肺開竅于鼻,它的經絡分支經過氣管、咽喉,所以可以出現肺、咽喉、鼻等器官的熱像。中醫講手太陰肺經和手陽明大腸經相為表里,也就是說一方出現問題另一方也會有問題,比如現在的肺火,那么同樣可以轉移到大腸,消耗大腸的氣血津液,出現大腸津虧,排便干燥,嚴重者大便秘結。 胃火:牙齦腫痛,口臭嘈雜,易饑便秘等。因為足陽明胃經的循行經過上齒齦,所以胃火可以導致上牙齦腫痛。胃熱上攻導致口腔有異味,口干口苦,甚至口臭。前面說過“陽”多代表功能亢進的一面,“陰”與功能減退有關,火屬陽,胃主受納,胃火旺盛,消化食物的速度增加,但是胃的體積沒有變大,因此飯量是一定的,但工作效率提高了,因此就會出現消谷善饑。同時胃熱也可以導致胃中嘈雜,大家可以想象一下,燒水壺里面的水,快開的時候“咕嘟咕嘟”的狀態,當然胃熱導致的嘈雜程度要輕的多。 心火:心煩易怒,失眠多夢,口腔潰瘍,小便短赤。因為心主神明,這就是說心神一詞的來源。心火旺盛可以出現心煩、易怒、失眠、多夢。心開竅于舌,尤其是舌尖,有心火的人可以出現口腔潰瘍,多分布在舌尖,同時在臨床上如果遇見舌尖特別紅的人,那么這個人肯定會有心火。心經與小腸經相表里,心火下移小腸,會出現小便的短赤,嚴重者出現出現澀痛。 肝火:肝區不適,煩躁易怒,雙目紅、腫、疼痛,口干、口苦、多夢。肝居右脅,肝火可以出現右脅肋不適。肝主情志,肝火旺的人也容易出現情緒的變化,特別是煩躁易怒。肝開竅于目,肝火旺盛的人可以出現雙目的癥狀,因此臨床上看見雙眼紅腫疼痛的病人,一定要有沒有著急生氣的誘因。 腎火:多指腎陰虧虛、虛火上擾,而非腎臟實火,除非過度使用金匱腎氣丸、金鎖固金丸等滋補腎陽的藥物,所以說腎火一般多指腎陰虛、陰虛火旺,這時候多伴會出現腰膝酸軟、足跟痛、遺精、夜間口干口渴、手心腳心潮熱、失眠盜汗、牙齦松動等癥狀。 此外濕熱上擾,導致的上火多伴有舌苔厚膩,大便粘膩不爽,粘池子,頭暈頭沉,頭如裹等癥狀。 肝氣郁結化火導致的上火,發病誘因多有情緒的變化,癥狀也會隨著情緒的變化而有變化。 瘀血內停導致的上火,多伴有瘀血的臨床癥狀,如,舌質發紫,舌質發暗,舌下絡脈青紫。 上火了,我們該怎么辦呢? 1.首先我們要清淡飲食,減少辛辣、發性等刺激食物的攝入,忌食肥甘厚味,戒酒。 2.保持情緒的舒暢,切忌著急生氣。 3.非藥物治療:如肺火可以喝金銀花茶,有清肺熱、解熱毒的功效;胃火可以喝苦丁茶,有清胃熱、止腫痛的效果;心火可以喝蓮子心茶,有清心火、除煩躁的功效;肝火可以喝菊花茶,有清肝明目之功。 4.藥物治療:肺火、胃火、心火、肝火,這4個“火”可以用三黃片、牛黃解毒丸、黃連上清片等清熱瀉火的藥物口服;但如果是腎陰虛、陰虛火旺的需用知柏地黃丸類的藥物;如果是濕熱引起的需用溫膽湯類的藥物;肝郁化火就要疏肝解郁,瘀血內停就要活血化瘀。是藥三分毒,以上用藥都需要咨詢當地中醫師。而且一定要注意到所有清熱泄火藥均為寒涼之品,耗傷脾胃陽氣,因此脾虛、陽虛的病人慎用。 因此,遇到同樣一個癥狀不是所有的人都開一樣的方子。同樣的道理遇到同一個疾病也不能所有的人都開一張方子。中醫講究的不是方癥相合、方病相合,而是方證相應。如遇到高血壓的病人,你可能給他開了鎮肝熄風湯,服藥后這個病人的癥狀和血壓都控制的還可以,但下個病人,不是把鎮肝熄風湯復制過來給這個病人,他需要再次辨證論治,需要的是結合患者自己的情況,四診合參,然后得出適合患者自己的方子。因此有些人說“中醫難學的原因之一,它不像西醫那樣,一般的感冒就吃一個解熱鎮痛藥就行,下個同樣病人來了也給它這個藥,能復制”,這正是中醫難以普及的原因之一,但這也是中醫的魅力所在,也因此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中醫人不斷的學習、繼承、創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