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兒去年過五關斬六將,進入了重點高中。 但我深知女兒成績的來之不易,成長過程中女兒也被迫踩過不少的坑。 最大的坑,卻是來源于家庭: 我和她爸爸是閃婚,沒經過太多的了解就沖動走在了一起,三觀不同,學歷差別過大,基本沒辦法溝通。我說的他不愛聽,他說的我感覺錯誤百出。因為一點小事就爭論不休。 1.教育觀念不同。 老公的教育觀念是:孩子是上學那塊料不用管也能學好,不是那塊料怎么費勁都白費。所以,人家是我行我素,晚睡晚起看電視打游戲說話帶口頭語,從來不會顧及自己行為對孩子成長的影響。 我的觀點是,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就像一張畫紙,全在家長的不斷描畫。畫家畫的是名畫,一般人畫的叫涂鴉,我不是畫家,但我得學習畫畫技術,盡力畫的對得起自己當媽的責任。 老公說人家父母智力殘疾的孩子也能成才,說我的這一套啥也不是。我認為他說的這種情況確實有,而又有幾個?我不能拿自己孩子當賭注。 孩子上了小學一年級,我感覺是時候養成好習慣了,幾點寫作業,什么時候看電視必須限定。我規定周天晚上到下周四晚上不能看電視,如果想看,在寫完作業完成閱讀的情況下只能看英文視頻,不讓孩子看國內電視節目,我們以身作則,也不能看。 老公有看電視的習慣,不讓他看電視徹底惹火了他,我給孩子打開了英文電影,他無奈跟著看,他要求按他的意思換片子,影響了孩子的興趣。 我給他說:“這是給孩子看的,你要做出一點犧牲,要不不看,要看隨孩子的意思”。 他說:“我看那些動畫片看的惡心,你這是故意和我作對”。 我也爆發了,感到一肚子委屈,孩子不是我自己的,為啥當爹的一點都不能付出,當爹的還沒長大,怎么有能力教育孩子健康成長。 我一轉眼,孩子在客廳沙發默默流淚!我也猛然意識到自己的失態! 2.對孩子讀課外書的分歧。 我深知讀書的重要,即使不能行萬里路,可以讀萬卷書,從孩子一歲多,我就帶著孩子讀書,一本繪本,我拿著小棍指著字反復讀,孩子的特點是喜歡無盡的重復,我卻重復多了就犯困,有次發困了,小木棍錯行跑偏了,孩子提醒我漏了某某字,這給了我無限的驚喜和鼓勵,孩子認字了。 小學由于我注重課外閱讀,英語語感的培養,課內知識只是跟著老師學習,和大量課外補習的孩子肯定分數有時會有差距,老公把這都歸于了看課外書上,公公原來是小學老師,說我讓讀的那些書都是閑書,放在他那時候,早給燒掉了。無奈,我好多次故意守著他們和班主任老師打電話提起讀書的事情,意思是老師布置的任務,想通過老師的力量給我增加點抵抗力。 我在家里是處于孤立無緣的境地。 可怕的是,這些爭執孩子也看在了眼里。 3.如何對待考試成績。 記得小學四年級,有一次口算小測試,女兒得了95分,是公公接回了孩子,我在家做飯,孩子回家后我接過試卷,看了成績,馬上笑著鼓勵孩子說,不錯啊,繼續加油,公公在一旁說,真不知道丟人,這成績還能笑出來,你不知道有幾個100分的。我說我不看這個。只要孩子能修改好錯題,就可以了,公公說我沒上進心,不讓孩子考100。 女兒哇一聲哭了!那頓飯沒吃好。 老公平時看到孩子成績,也是首先詢問考第幾名,那個誰誰誰考多少名啊,如果那個他欣賞的孩子考的比女兒好,他會說,“她一直那么厲害,真了不起”。 后來,孩子的每次考試只要他們不問,我和孩子從來不主動說。 我無奈和婆婆進行了長談,希望她能勸勸公公和老公,對孩子多點表揚,希望他們只對孩子說好聽的,孩子做錯了批評由我來,我當媽的打罵一頓的殺傷力都比不上爺爺奶奶父親的過分嚴厲! 其實,一家人都把孩子當成掌上明珠,爺爺奶奶兩天不見孩子就會過來看一趟。公婆對我也沒得多,老公也是個老實人。我攤上那么好的公婆也是我的福氣。 只是對孩子的教育觀念不統一,平時我管孩子不讓管,到考試他們還要高分好成績。 我歸結為,孩子是我按照自己的方式教育,他們看孩子的成績也是檢測我的教育成績,并不是針對孩子,我也給孩子說,“爺爺和爸爸只是不贊同我的做法,不代表不愛你,”但是,對孩子的影響還是很大的。 4.我的抱怨。 我感到自己費心費力卻不討好,明明我是對的,也犧牲了自己空閑精力。所以有了過多的情緒,有時忍不住也會守著女兒抱怨幾句。我這是犯了教育孩子的大忌,孩子太小,沒理由沒能力去分擔我的痛苦,只能增加孩子的壓力。女兒曾對我說,她最喜歡胡適的母親,隱忍,大氣。我知道,我是差的太遠了。 現在孩子大了,隨著孩子考試成績的提高,家人對我的教育方式的看法也有了很大的改變。 老公和公公有時也會主動提出讓孩子看英語電影,也不再反對孩子讀課外書了。 但原生家庭帶來的傷害卻對女兒造成了不可磨滅的影響:
女兒看到了太多的家庭爭執,因為好多都是關于她的教育問題的意見不統一,再加上我的抱怨,孩子感覺都是因為她造成的,因此有了負罪感!
在這種家庭中,女兒學會了會察言觀色,由于害怕再次造成對別人的傷害,遇到事情過分的考慮別人的感受而壓抑自己,缺少她這個年齡本該有的天真。
每天處在意見不統一的爭執不休中,女兒一直處在矛盾之中搖擺不定,不知道該聽誰的,造成了沒有安全感,安全感降低,表現為對任何事物的不踏實感,穩不下來,不能過度深入,影響了對學科興趣的培養。 女兒雖然取得了挺不錯的學習成績,由于缺少興趣,其實是學的比較痛苦比較累的。 一方面養成了好的學習習慣,自己知道自己需要去做。另一方面是沒有興奮點,比較空乏。所以也培養不了目標和理想。 人只有有了理想和目標,才會激發人的內在動力,才會忽略學習的勞累。而這正是女兒缺乏的。 我的反思和努力: 有時我晚上躺在床上反思自己,我的缺點是控制不了情緒,喜歡爭論。心里想著不去計較,而嘴上卻沒饒人。 如果我每次遇到問題,都能降低嗓門,心平氣和的去溝通交流,就會減少太多的矛盾。 如果不去抱怨,自己默默承受,給孩子帶去更多的陽光和快樂,孩子才會減少太多的痛苦。 女兒曾經對我說:“媽媽,感覺你很矛盾,你一方面要我對爸爸要孝順,對爺爺要孝順,而和他們又發生爭論,其實你不用說,我知道他們疼愛我。其實有時無聲勝有聲,不生氣說明不在乎。不爭辯說明比較自信,不管別人怎么說,你默默聽著,但還是堅持按自己的做不就完了”。 聽了女兒的話,我內心充滿了羞愧。 女兒說:“多虧了那些書沒有白看,要不是有書教給我做人的道理,你們整天吵架,我不得瘋了啊!” 慶幸,女兒自己通過看書填了不少原生家庭給她帶來的坑,可是,要填平,談何容易啊! 學習成績固然重要,但心理健康與否的影響往往是一輩子的。 我也得不斷反思自己,但原生家庭對孩子造成的傷害已經造成,我需要做的,控制好情緒,維護好家庭關系,不抱怨,做好現在,給孩子燦爛陽光,為孩子遮風擋雨。 我是先正已后教人,用真心分享親子教育心得,大家可以關注我,交個朋友,在教育孩子的旅途中共同前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