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陷胸湯 3味
大黃六兩(去皮) 芒硝一升 甘遂一錢匕
上三味。以水六升。先煮大黃取二升。去滓。內芒硝。煮一兩沸。內甘遂末。溫服一升。得快利。止后服。
大陷胸湯證 摘自《腹證奇覽》
胸部高起,心下硬滿,近手則劇,從心下至少腹硬滿疼痛,身體稍動則腹鳴而疼,痛苦至甚,舌燥生苔,心中懊儂,脈沉而遲者,為大陷胸湯證。倉促診之,頗似大承氣湯證,若速下之,則死,或成危篤之證。此乃表熱內迫之時,水熱互結而成此證。
《傷寒論》云:“太陽病,脈浮而動數(此下浮則為風云云十六字,為后人摻,故刪去),頭痛發熱,微盜汗出,而反惡寒者,表未解也。醫反下之,動數變遲,腦內拒痛,胃中空電,客乞動腸,短氣躁煩,心中懊依,陽氣內陷。心下因硬,則為結胸,大陷胸湯主之”
動脈,謂動在關上,上下無頭尾。微盜汗出,為表證人里之候。若惡寒止則為邪全人里,今反惡寒,是表邪未解,加之微盜汗出,亦屬表未解而致。然醫反誤用下法,表未解,下之則表邪乘虛內陷,故不可下之。動數之脈變遲,乃結實之候。因下之而氣上沖,膈內拒痛,此為氣逆上沖。脈見動象,乃腹中動氣奔騰之候。“胃中空虛,客氣動膈”八字,為直釋上文膈內拒痛之語,故有注文摻人之說。
“短氣躁煩”,心下有水氣,氣逆上沖而短氣躁煩。“心中懊儂”為心中氣急。陽氣乃熱氣,取其向外升發之意,名曰陽氣,一旦內陷,則與心下水氣相結,不得外散 故外無熱而結于心下,因其硬故名“結胸”。大陷胸湯以大黃、芒硝散熱結,甘遂逐水而奏效。
“傷寒六七日,結胸熱實,脈沉而緊,心下痛,按之石硬者,大陷胸湯主之。”
本證為傷寒之邪六七日而后,徑直成為結胸,非由柴胡證經誤下所致。脈沉而緊,為里有實熱水飲之候,大凡緊脈為水飲之脈。心下自痛,按之硬,此乃與前條病情為同樣輕重之證候。
“太陽病,重發汗而復下之,不大便五六日,舌上燥而渴,大陷胸湯日晡所小有潮熱,從心下至少腹,硬滿疼痛不可近者,大陷胸湯主之。”
太陽病非止一次而反復發汗,又加之攻下,使胃內津液殆盡,五六日大便不通,舌上燥而渴者,若單言舌上,乃示口不干燥之意。口燥,或口舌干燥者,為內實熱結之候,屬大承氣湯證。此渴因傷津液不甚,故曰“舌上燥而渴”,當于此一句中看其深含之意。大便不通而致日晡所發潮熱,其熱輕微而不至大熱,此類皆為審辨大陷胸湯證與大承氣湯證疑似之處。本證由于汗下所致,亡津液,不大便,發潮熱,其熱與水互結而成結胸,故其水滯結于心下及胸脅,及從心下到少腹。須知此乃大陷胸證變證之一。
以上三條,最初一條,心中懊儂,有疑似于梔子豉湯證之外證。然梔子豉湯證以內無水氣,胃中空虛,客氣動膈為常見,其腹證為心下濡而無物。本證以有水氣與熱氣相結,致心下硬滿,兩證有虛實之分。第二條為傷于寒邪之氣,直接導致結胸,無疑似之證,為結胸證正候。最后一條是應形成大承氣湯證者,因有水氣,乃成結胸,故應辨其與大承氣湯證之疑似處。其他有疑似于大柴胡證者,應辨其往來寒熱,但頭汗出等,又有疑似于半夏瀉心湯證者,心下滿而硬痛者為結胸,但滿而不痛者為病。其外,尚須辨其寒實結胸無熱證者及增損理中丸證。二編“辨人參湯證(下)”中,又有腳氣沖心者,與結胸證有疑似處。此二證可由脈、證辨之。大凡脈沉緊而遲者,為實熱結胸;四肢厥逆,脈虛微者,為寒實結胸;脈浮虛,由腳腫而致者,為腳氣沖心,不可誤辨。
又,病人心下痞硬不甚,胸不高突,但心下鳩尾處,僅當一指許,拒按,發作時疼痛欲死,亦為結胸。
余治此病,以德本直行丸,取瀉下而收效。上述諸證,不可不詳審細辨。
下文摘自《郝萬山傷寒論講稿》本方與大承氣湯臨床鑒別:
結胸證要和大柴胡湯證相鑒別,結胸證還要和陽明腑實證相鑒別,和大柴胡湯證相鑒別的是它沒有往來寒熱,或者說它可以沒有”日晡所潮熱”,但是當它伴有陽明腑實證的時候,可以出現”日晡所發潮熱”,不過陽明腑實證,沒有反跳痛和肌緊張的臨床表現,這是要注意的。陽明腑實證可以有繞臍痛,有腹滿痛,腹部可以有壓痛,按之痛,這提示了它是實證,但是絕對沒有反跳痛和肌緊張,陽明腑實證的病位在腸道,在消化道,結胸證的病位在腹膜,在腹腔,這兩個證候要分別清楚。海南島有個醫生,是個外科主任,他在學習中醫,他想用中西醫結合的方法來解決一些急腹證,他看到一個小冊子說,痞、滿、燥、實、堅皆具備的是大承氣湯的適應證,然后就在臨床上找這些證候,他發現消化道穿孔引起腹膜炎的病人,自覺上下脹滿不通,符合痞的特征,有脹滿的問題,滿有燥,大便常常燥結,有燥的問題,這是實證,而且肚子堅硬,他就認為這是大承氣湯證,結果用完大承氣湯以后,病情惡化,甚至有的迅速發生了感染中毒性休克的傾向,然后他趕快中轉手術,他是外科主任,結果救治五個人,用大承氣湯以后,最后全中轉手術,還死了兩個,所以他就寫了一篇報道,這是二十年前,寫了一篇報道說,痞、滿、燥、實、堅具備的是大承氣湯的適應征是錯誤的,他不僅不是大承氣湯的適應證,而且應當是大承氣湯的禁忌證,就寄到南方的某一個雜志,因為在這篇文章中,他點了寫”痞、滿、燥、實、堅具備的是大承氣湯的適應證”的老師的名字,而這個老師就是我們學校的,所以這個雜志沒有敢輕易的發表,因為這個老師當時在全國很有名的,就寄給這位老師了,可惜的是,這位老師當時在日本,師母看到這個信之后,比較緊張,批判老師,就給他的學生看怎么處理?學生就把這個信拿來給我看,我說這不是老師的錯,是外科醫生他學 《傷寒論》學得不透,他把大陷胸湯證誤認為是大承氣湯證,應當用大陷胸湯而誤用了大承氣湯,那當然病就壞了,我把我的話給他說完之后,就按照這個給雜志社寫信,雜志社后來當然就沒有發表這篇文章了,我想可能是冤家路窄,或者是機緣未斷,這個人過了幾年以后,又把這個內容寫了一篇文章,寄到中醫雜志社,沒想到中醫雜志社又把這篇文章送給我,由于我是講《傷寒》的,他寫的是《傷寒論》里面的東西,我說看起來我們需要對陽明腑實證進行討論,所以我記不清是七十年代還是八十年代,說他的文章我同意發表,隨后我們要進行一次討論,讓大家分清楚什么是陽明腑實證,什么是結胸證,隨后發表了我的文章,發表了李克紹的文章,發表了西苑醫院時振聲老師的文章,發表了南京的陳亦人老師的文章,都在討論“胃家實”,我記不清楚是哪一年,連著發表了六七篇文章,基本討論清楚了,可是到現在為止,我也不知道我們海南島的那位外科主任能不能夠分清楚,怎樣分清楚這兩個方子的適應證,很關鍵的就是有腹膜刺激征的人壓痛、反跳痛、腹肌緊張的,這是大陷胸湯證,這是結胸證。沒有腹膜刺激征,只有腹滿腹痛,有壓痛的,當然加是日晡所發潮熱、譫語、不大便這些癥狀,這是陽明腑實證。
就大承氣湯和大陷胸湯來說,這兩個方子在藥物組成上都有大黃和芒硝,用枳實、厚樸結合大黃、芒硝的是大承氣湯,用甘遂結合大黃、芒硝的是大陷胸湯。大承氣湯用上枳實、厚樸以后促進腸蠕動,提高腸道的張力,也提高腸內的這種壓力,所以很有可能就由于胃腸道的壓力增加,就可能會把胃腸道的內容物重新壓入腹腔,這個我沒有做過動物實驗,這是我們在想象,重新壓入腹腔,這樣很可能就會加重腹膜炎的這種癥狀,所以海南島的那位醫生,那位外科醫生為什么對消化道穿孔導致的彌漫性腹膜炎病人,用完大承氣湯以后,用一個重一個,期間還有兩個導致死亡的。這就是因為用大承氣湯它不能夠治療腹膜炎,不能夠促進上消化道穿孔的閉合,反而有可能把消化道的內容物給壓入腹腔,加重了腹膜炎的這種病情,所以遇到這種證候,我們一定不要用承氣湯,而可以選用大陷胸湯。
附:曹穎甫醫案一則
沈家灣陳姓孩,年十四,獨生子也。其母愛逾掌珠。—日忽得病,邀眾出診。脈洪大.大熱,口干,自汗,右足不利伸屈,病屬陽明。然口雖渴.終日不欲飲水,胸部如塞,按之似痛,不脹不硬,又類懸飲內痛。大便于工作五日末通,上濕下燥,于此可見。且太陽之濕內入胸膈,與陽明內熱同病,不攻其濕痰,燥熱焉除?于是,遂書大陷胸湯與之。
制甘遂4.5克 大黃9克 芒硝6克。
服后,大便暢通,燥屎與痰涎先后俱下其它諸癥,均各霍然。
按語:上有痰飲內停,下有燥屎結聚,外有太陽之濕,內有陽明之熱,相互結聚于胸膈脘腹,而見上證。當與大陷胸湯攻其濕痰,下其燥熱,待邪從前后分下,則體腔坦蕩,諸癥自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