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日報記者 馬文章 疫情防控的特殊時期,我市叫停所有線下職業技能培訓。職業培訓機構紛紛將技能實操教學搬至線上,宅在家的勞動者也能提升“內功”。 在線上探索職業技能教學,教學效果如何?疫情之后如何開展,能否代替線下教學?記者進行采訪,試圖尋找答案。 老師當起主播 絕非“一播了之” “面粉、糖、雞蛋的比例要拿捏好,不然口味會過甜了,同學們能不能看清?”近日,黃程職業技術學校老師楊宇,準時出現在抖音直播間,為學員示范怎樣做椰蓉餐包。 平日在廚房里游刃有余,第一次在鏡頭前當主播,楊宇臉上布滿了一層汗珠。他坦言,技能直播教學的難度在于,要運用通俗易懂的語言,把復雜的做菜技巧表述好,還得放慢烹飪步驟,不厭其煩地回答學員疑問。“剛開始確實有些手忙腳亂,但看到學員的積極反饋,很有成就感。” 該職校校長劉小平介紹,從2月初開始,學校就開始利用“抖音”“快手”等直播平臺,陸續推出“中式面點直播堂”“保健按摩培訓云學習”兩大課程體系,每期開設1小時左右課程。目前,累計收看量達5000人次,教學效果受到學員們認可。 記者了解到,技能教育中,線上教學一般適用于操作程序、環節清晰、直觀的技能展示,便于學生在家中操作、模擬和練習。 “咱們今天講的是嬰幼兒發育的基本特點和生長規律,熟悉嬰幼兒生活照料、生活保健與護理基礎知識,掌握照料、教育嬰幼兒的技能方法。”4月16日,老師陳利華手持嬰兒模具,講解新生兒護理的基本知識。 “平時線下教學,學生們聚在一起觀看,很多步驟都一目了然,而線上教學更累一些,要照顧到每一個學生。”株洲惠予愛職業培訓學校校長劉湘能介紹,學員學習完成線上遠程理論和部分實操課時之后,在疫情結束后統一到學校實操學習幾天,嚴格按要求考試合格后,才能領取合格證書或職業技能等級證書。 “培訓的課程十分全面,所有的課程操作都有視頻,代入感很強,看幾遍就會了,都是實實在在的技能!”因疫情不能如期外出務工,學員陳革花在家找到一種新的學習方式,重燃就業希望。 盡管各職業培訓機構在教學質量控制上都想盡了辦法,但是仍有不少負責人向記者表示,“部分老師線上教學經驗欠佳,課堂監管工作有一定難度,難以保證每位同學都認真上課,這是當前亟待破解的痛點問題。” 線上領進門 修行靠線下 日前,市人社局、市財政局出臺《支持企業復工復產促進穩定就業的若干措施》,大力推行職業技能提升行動線上培訓,以“互聯網+”授課為模式,積極組織各類就業重點群體和企業職工參加線上技能培訓。 事實上,線上技能教學正在打破時空、場地限制,互聯網教育的“共享”效應凸顯出來。 “線上培訓主要以組織企業職工和就業重點群體為主,‘理論知識+實操演練’相結合,緊跟人力市場急需的工種需求。”市人社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各職校和培訓結構有著一批技術、技能專家,將他們的智慧“粘合”在一起,影響力有了,學習更加便利,網課一定能惠及更多學習者。目前,全市50余家職業培訓機構正在開發探索線上培訓平臺和網絡課程體系。 線上教學無疑值得期待。采訪中,很多從業人士也表示,從職業教育發展趨勢來看,線上技能教學會起到一定輔助作用,但不可完全替代線下教學。 市新希望職業技術學校校長文政認為,一部分操作技能可以在線上教授,但實操練習必不可少。比如,焊接教學講究師徒間的言傳身授,焊接的位置、角度、方法等經驗,只有現場手把手指導才更精確有效。“就好比汽車駕駛員在模擬艙里練習,駕駛技術再好,也需要去馬路上跑跑。” “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從技能入門到成長為技能大師,光了解操作原理和步驟還遠遠不夠。”他建議,無論線上還是線下教學,學生課后要不斷訓練、強化、創新,以應對在工作、生活中隨時會出現的難題和考驗。 |
|
來自: 紫微o太微o天市 > 《慕課●綜合網絡課堂和在線課程等集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