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論最重要、最基礎三十個癥狀解釋之3:惡寒(惡風) 惡寒,也就是人們常說的怕冷。 惡寒一般常和惡風一起說。是病人最常見的一種自覺癥狀。就是自覺怕冷、怕風的癥狀。從臨床所見,一般惡寒者皆有惡風,惡風者也大多兼伴有惡寒。這就像桂枝湯證第12條所說:嗇嗇惡寒,淅淅惡風。 但從輕重程度來說,一般而言:惡風怕冷的程度較輕,受風就怕冷。而惡寒怕冷的程度較重,不受風也感覺怕冷。所以,兩者的相同就是,都怕冷。 雖然惡寒和惡風常一起說,但也是有一些區別的。成無己認為:惡寒者,嗇嗇然而憎寒也,雖不當風,而自然寒也。惡風者,謂常居密室之中,幃帳之內,則舒緩而無所畏也。一或用扇,一或當風,淅淅然而惡者,此為惡風也。惡寒則有屬于陽者,有屬于陰者,及其惡風者,悉屬于陽,非若惡寒之有陰陽也。 但從傷寒論原文第7條來說:病有發熱惡寒者,發于陽也。無熱惡寒者,發于陰也。 一般認為,這一句話,是陰陽這一名詞,從哲學角度應用到醫學角度的高度概括。 從傷寒論六病的角度來說:三陰病都有惡寒。而表部陽性病的太陽病是惡寒的同時發熱,半表半里部陽性病的少陽病是寒熱往來,而里部陽性病陽明病沒有惡寒的表現。 在傷寒論原文中,對于“惡寒”一詞,也有不同的說法,像:微惡寒、寒甚、有寒、大寒、寒多、多寒、振寒、寒少、淅然、灑灑然毛聳等。 從傷寒論方證的角度來說,也是很多情況的,如: 太陽中風的桂枝湯證。 太陽傷寒的麻黃湯證。 太陽病輕癥的桂麻各半湯證。 太陽病兼里熱的桂二越一湯證。 熱痞兼表的大黃黃連瀉心湯證。 熱痞兼陽虛的附子瀉心湯證。 太陽病兼陽虛的桂枝去芍藥加附子湯證。 熱入血室的小柴胡湯證。 等等,太多了。 其他,從反面來說,在傷寒論中也有“不惡寒”一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