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肉、牛肉、羊肉、雞肉、鴨肉、鵝肉時常出現在我們的餐桌,這些肉有營養,富含蛋白質,但它們也有區別。濰坊工程職業學院教授李京東告訴記者,畜禽類食物在化學組成以及營養價值上有許多相似之處,但營養素的分布,因動物種類、部位以及肥瘦程度不同有很大差異。 李京東介紹,首先是蛋白質。畜禽肉類的蛋白質主要存在于動物肌肉組織和結締組織中,含量約占動物總重量的10%—20%,如牛肉中蛋白質含量約為15%—20%,瘦豬肉約為10%—17%,羊肉在9%—17%,雞肉中含量可達20%以上,鴨肉中含量在15%—18%左右。 李京東介紹說,畜禽肉的蛋白質中含有充足的必需氨基酸,其氨基酸模式接近人體氨基酸模式,因而易于消化吸收,所以營養價值很高,是利用率高的優質蛋白質。此外,畜禽肉中還含有可溶于水的含氮浸出物以及肌凝蛋白原、肌肽、肌酸、肌苷、嘌呤和氨基酸等非蛋白含氮浸出物。畜肉中脂肪含量多少與動物種類、肥瘦程度有關,一般在10%—36%之間,肥肉可高達80%。畜類脂肪以飽和脂肪酸為主,主要成分是甘油三酯,少量卵磷脂、膽固醇和游離脂肪酸,熔點較高,不易被機體消化吸收;膽固醇多存在于動物內臟。無皮禽肉含脂肪較低,一般僅占2.5%,不飽和脂肪酸含量相對較高,亞油酸占脂肪總量的20%。 李京東告訴記者,畜肉中無機鹽總含量占0.8%—1.2%,多集中在內臟器官如肝、腎及瘦肉中。畜肉無機鹽中含量最豐富的是鐵、硫、磷等,其中鐵以血色素鐵的形式存在,不易受食物中其他因素的干擾,生物利用率高,所以是膳食鐵的良好來源;畜肉中鈣含量低。另外,畜肉中含有豐富的B族維生素和脂溶性維生素,動物內臟特別是肝臟、腎臟含量更為豐富,如肝臟中富含維生素A、核黃素。 本報記者 高泓娟
本版主編:蔣梅 | 副主編:劉天助 | 責任編輯:辛明 版式設計:李少普 | 組版:李石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