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有想要成為一名作家的欲望,但是每次到了開始的時候卻始終處于糾結(jié)的狀態(tài),不知該從何寫起…… 然后?然后就沒有然后了…… 很多的人也在問我同樣的一個問題: 想要學(xué)習(xí)寫作,該如何邁出第一步呢? 其實對于寫作來講,答案只有一個: 別廢話,直接開始! 別廢話,直接開始 別廢話,直接開始就好! 很多人一直在糾結(jié): 我不會寫怎么辦?我寫的很差怎么辦? 我的文化水平不是很高,寫不出來怎么辦? 我寫出來的東西打動不了別人怎么辦? 很多很多的問題,總是在那一瞬間噴涌而出,成為我們寫作路上的絆腳石,成為了阻礙我們前進(jìn)的巨大的困難。 但,實際上真的那樣嗎? 當(dāng)我們只是站在岸上猶豫觀望的時候,那些早于我們下水的人們已經(jīng)在泳池里、大海里遨游了許久,體會出那暢游的快感。 其實,在我們的內(nèi)心之中,更多的恐懼并不是來源于自身的所謂文筆好壞、讀書多少而是來源于對他人看法的恐懼,擔(dān)心自己寫出來的東西被別人恥笑。 正如現(xiàn)在有很多孩子不喜歡寫作、甚至恐懼寫作,其實是一個道理。 那是一個寒冷的冬天,老師安排我們寫一篇日記。 其實那天雪下得很大,路上也積了很厚的冰,讓我一不留神摔了個四腳朝天。于是我的心里就很是不爽。 在寫日記的時候心里就在想“如果這是一個春天,沒有那厚厚的冰,那該多好啊”。于是,我就幻想了一個春天的場景寫到日記里“春天來了,楊柳輕搖,小鳥在枝頭歡快的歌唱,慶祝春天的來臨?!?/p> 結(jié)果,我就悲劇了。我被老師叫到了辦公室,質(zhì)問我為什么不自己好好寫日記,而是從別的地方抄? 我心里冤啊,但在萬般解釋皆無用的情況下,違心承認(rèn)了自己的“錯誤”,隨后含著滿眶的熱淚抄了10遍課文(一篇將近500字)。 從那以后,我就比較收斂了,開始寫那些中規(guī)中矩的文章,寫那些按照老師要求“鳳頭、豬肚、豹尾”的文章,但從那一刻起,我對寫作實際上并沒有太大的興致,只是為了完成任務(wù)而已。 臨近初三的時候,三兩好友在一起聊天,說“我們寫個武俠小說吧”,然后就開始找地圖,劃分門派的勢力范圍、開始寫小說。 只是可惜后面再寫到將近20W字的時候,快中考了。只好無奈停筆。 如果現(xiàn)在有機會在網(wǎng)上寫小說的話,估計不會斷更,畢竟有人在后面催稿、催更也是一種幸福的痛苦。 林林總總,其實無外乎想說一個事實:現(xiàn)在是一個好時代,也是一個不好的時代。 好的時代,是因為我們每個人都可以將自己的文章發(fā)出來,供大家欣賞。 不好的時代,是因為大量的假作文、空作文、大作文充斥著孩子的世界,讓孩子們分外迷茫,本來三言兩語就能夠交代清楚的問題,非要什么華麗的辭藻、有氣勢的排比句,非要有什么對比之類。 其實,作文,就是說話,就是將我們所要想說的話,用文字的形式呈現(xiàn)出來而已,就是這么簡單。只是很多老師迷失了方向而已。 純粹以應(yīng)試為目的的作文訓(xùn)練要求的就是這樣一個效果,原因就是: 1、閱卷時間有限,平淡的話語難以在第一時間吸引到閱卷老師的注意,評分可能會降低; 2、華麗的辭藻、排比句式會讓整篇文章的感覺上升一個層次,吸引閱卷老師的眼球。 其實,歸根結(jié)底就是為了在短時間抓住閱卷老師的注意力,但大家有沒有想過這樣一個問題:當(dāng)每一個考生都在用華麗的辭藻,都在用排比句在堆砌作文內(nèi)容的時候,閱卷老師會不會因此而產(chǎn)生一種審美上的疲勞,會不會厭煩這種假大空的形式? 最近,我一直在看全國優(yōu)秀的中考作文,并沒有太多華麗的句式,大多都是樸實的語言,只是在必要的時候采用一些排比句或是引用一些古詩詞、名人名言之類的用來佐證自己的思想,為文章的主旨增添光彩。 這個倒是很有必要。但通過這些文章的分析,通過這些全國各地滿分中考作文的分析,已經(jīng)充分證明這些言論,什么華麗的辭藻、什么氣勢宏偉的排比句式,什么范文寫作,其實都不如自己的真情實感透由文章自然呈現(xiàn)出來更加感人。 我們可以看那些感動我們的文章,路遙《平凡的世界》、朱自清的《背影》,以及霍達(dá)的《穆斯林的葬禮》難道不是在用平實的語調(diào)在訴說著一個年代、一個人物、一個民族的歷史? 寫作,就是通過文字將自己想說的話寫出來,就是要表達(dá)自己的真情實感。正如之前在擴句練習(xí)過程中程老師所描寫的那樣。 小明哭了 小明看著倚在門口的媽媽,哭了 小明看著許久沒有見面,倚在門口的媽媽,哭了 小明看著許久沒有見面,從武漢歸來,而今倚在門口的媽媽,哭了 小明看著許久沒有見面,剛剛從武漢支援疫情回來,倚在門口的媽略媽,忍不住哭了 小明看著許久沒有見面,剛剛從武漢支援疫情回來,原本烏黑亮麗的頭發(fā)現(xiàn)在已夾雜著幾絲白發(fā)的媽媽,忍不住哭了 小明看著許久沒有見面,剛剛從武漢支援疫情回來,原本烏黑亮麗的頭發(fā)現(xiàn)在已夾雜著幾絲白發(fā),臉上帶有倦容,卻面含微笑的媽媽,忍不住哭了。 簡單的“小明哭了”四個字,加入我們的個人情感,以及對人物所處環(huán)境的一些塑造和描寫,可能就會成為一篇很感人的短文。但我們可以看到其中并沒有特別華麗的辭藻,也沒有什么特別的修飾語,只是平平淡淡的描述,只是在抗疫這個大環(huán)境下,我們能充分體會到一個孩子許久沒有見到媽媽的那種感覺,還有媽媽從戰(zhàn)場歸來,看到自己孩子的那種感覺,略帶一絲欣慰,略帶一絲愧疚,還略帶一絲欣喜的感情。 我們可以試下,靜下心來,認(rèn)認(rèn)真真的將這段文字,這短短二三十個字認(rèn)真地,帶著感情讀一遍,相信你會流淚的。 寫作,其實并沒有想象中那么困難。 但是不動筆,永遠(yuǎn)不會有進(jìn)步,將永遠(yuǎn)是我們前進(jìn)路上的障礙,阻礙著我們的表達(dá),阻礙著我們的發(fā)展,同樣也阻礙著我們對這個世界更深層次的思考。 畢竟,看過,僅僅是看過,而看過之后用筆在紙上將我們對這個世界的思考,對這個世界的理解和憧憬寫下來的時候,我們就會恍然發(fā)現(xiàn),原來世界竟然如此。 親愛的朋友們,拿起我們手中的筆,將你的所看、所聞、所思、所想,記錄下來,從而讓這些文字引發(fā)我們對這個世界更深層次的思考,表達(dá)我們更深層次的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