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2500多年前的一天,一位老者,騎著青牛,來到函谷關前。關令尹喜見紫氣東來,知有圣人過關。來人正是老子。他迎入老子,齋戒問道,并請老子著書,以惠后世。老子乃著道德五千言授之,遂去,不知所終。 這短短的五千言,便是對后世影響巨大的《道德經》。此書深奧難懂,歷來眾說紛紜。以下十個成語均出自《道德經》,或許能夠帶我們,管窺老子思想的魅力! 有無相生 【解釋】: 有和無是可以相互轉化的。也指矛盾雙方的對立與轉化,陰陽相生的關系。 【出自】: 第二章:“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盈,音聲相和,前后相隨,恒也。” 功成不居 【解釋】: 任其自然存在,不去占為己有。后形容立了功而不把功勞歸于自己。 【出自】: 第二章:“為而弗恃,功成而弗居也。” 目迷五色 【解釋】: 形容顏色既多又雜,因而看不清。比喻事物錯綜復雜,不易分辨清楚。 【出自】: 第十二章:“五色令人目盲。” 寵辱若驚 【解釋】: 形容人非常計較得失,以小失大,患得患失,無論受到寵愛或受到侮辱都好像受到驚恐。 【出自】: 第十三章:“寵辱若驚,貴大患若身。何謂寵辱若驚?寵為下,得之若驚,失之若驚,是謂寵辱若驚。” 渙然冰釋 【解釋】: 象冰遇熱消融一般。形容疑慮、誤會、隔閡等完全消除。 【出自】: 第十五章:“渙兮若冰之將釋。” 如登春臺 【解釋】: 春臺:美好的旅游、觀光的地方,比喻極好的生活環境。好象生活在幸福的太平世界里。 【出自】: 第二十章:“眾人熙熙,如享太牢,如登春臺。” 余食贅行 【解釋】: 余食,即剩飯;贅,即多余;行,古多作形解。比喻遭人討厭的東西。 【出自】: 第二十四章:“其在道也,曰余食贅形。” 佳兵不祥 【解釋】: 意為好用兵是不吉利的,即好戰非祥事。 【出自】: 第三十一章:“夫佳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 有無相生 【解釋】: 泛指菜肴清淡無味。亦形容說話、寫文章內容平淡,無趣味。 【出自】: 第三十五章:“淡乎其無味。” 若存若亡 【解釋】: 有時記在心里,有時則忘記掉。用以形容若有若無,難以捉摸。 【出自】: 第四十一章:“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 文章來源:儒風大家 圖片來源于網絡 僅做分享,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