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思邈曰多思則神殆多念則智散多欲則智昏多事則勞形是什么意思在古代諸多的醫學典章中,已經把疾病的原理或形成以對聯的形式加以提煉而提出,如:「燥風夾暑;寒氣帶濕」、「血精凝滯;瘡疥漫生」、「病來發熱;癥出惡寒」、「補中益氣;托里養榮」、「痰核帶飲;頭痛攜暈」、「腹疼傷脾;水腫中風」等等,這些都源于傳承千古的辯癥施治的中醫理念,不乏科學依據。 歷代醫家都將唐代大醫藥學家孫思邈養生格言寫成對聯:「勿使悲歡極,當令飲食均」、「行端直則無禍害,無禍害則盡天年」、「多思則神殆多念則智散,多欲則智昏多事則勞形」,這里涉及心理、飲食、行為、精神和意念等許多與健康相關的問題,想來確實不無道理。 唐代大詩人白居易一生作品無數,其中不少與養生有關。如「仙鶴神清因骨老,鴛鴦白頭為多情」,這兩句是說神在于養、情在于節,而中醫歷來認為調攝精神是長壽的根本,所以過去不少人將此兩句詩當成對聯懸掛,寥寥十四字,堪稱一幅深蘊哲理的養生聯。 鄭成功曾題寫「養心莫善寡欲;至樂無如讀書」的自勉養生聯,很可咀嚼一番。其上聯出自《孟子章句.盡心下》「養心莫善于寡欲」句,意思是修養身心的最好方法是少私寡欲。寡欲能使人胸懷坦蕩,質量高尚,凈化心靈。這很像明代醫家龔居中所說的「若能清心寡欲,久久行之,百病不生」;下聯語出《史典.愿體集》的「至樂無如讀書,至要無如教子。」謂讀書不但可以獲得知識,啟迪智慧,還可以從中獲得調節情感、平衡心理、淡化郁情和修身養性的樂趣。歷來讀書被認為是「令人心曠神怡的思維體操」,有醫林狀元之譽的明代御醫龔廷賢在《延年良箴》中也指出:「詩書悅心,山林逸興,可以延年」;被譽為「學習型皇帝」的康熙則云:「學以養心,亦所以養身。蓋雜念不起,則靈府清明,血氣和平,疾莫之攖,善端油然而生,是內外交相養也。」(《庭訓格言》)有人更將其精煉為「寡欲養心,讀書至樂」的八字聯,更突出了養心與讀書的重要性,一個不能清心寡欲、安心讀書的人,是絕對難入長壽之門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