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市格局由“盤河時代”走向“馬頰河時代”背景下探索產城融合的“楊安鎮路徑” 一二三產業融合為城鎮發展托底 楊安鎮調味品產業經過近50年的發展,已形成調味品全產業鏈條。但在調味品發展過程中,產品同質化嚴重、科技創新后勁不足等問題成為產業發展瓶頸。為進一步搶占調味品行業科研技術制高點,形成調味品產業集群式發展。2019年,投資4.5億元,占地500畝的調味品產業共享園開工建設。該項目主要建設科技研發中心、標準化生產車間、電商創業基地、小鎮會客廳等,其目的是引導企業向園區集中,形成調味品產業集群隆起帶。
農戶向合作社流轉土地、合作社根據龍頭企業下單種植、由寶力股份提供種苗、有機肥,再由龍頭企業回購的“合作社+科技公司+龍頭企業”的“寶力模式”已在楊安鎮全力鋪開。農戶從土地解放出來到調味品企業打工,既實現群眾的雙倍增收又解決了調味品企業用工難的問題;合作社通過規模化種植實現農業現代化;辣椒、大蒜等本土調味品原材料的種植則縮短了調味品產業的供應鏈,降低了企業成本。
以調味品博物館、小鎮會客廳、調味品原材料種植科普園為依托,形成楊安鎮特色的調味品產業游覽區,使楊安鎮“味道”更具辨識度,也將進一步延伸調味品產業鏈,帶動“新六產”的發展。
農村新型社區建設帶動就地城鎮化 在楊安鎮中心社區,一期已有近2000群眾“就地就近上樓”;王辛宋社區26棟安置樓正在建設中,爭取今年11月前可實現群眾搬遷入住。以上社區生活設施齊全,配有黨群服務中心、幼兒園、老年活動中心、超市等基礎配套。楊安鎮現建設的農村新型社區涉及村莊20余個,全部搬遷后,將騰挪土地3000余畝,惠及群眾近萬人。群眾就地就近上樓后,將可以分享鎮政府駐地在子女上學、醫療、養老等公共資源上的相對優勢。群眾就近到企業打工后,其土地向合作社流轉,實現“雙增收”。 舉辦“過小年”活動慶祝搬入中心社區 前石、周家、小李、王洪路已搬入中心社區 王辛宋社區鳥瞰圖 王辛宋社區新建樓房為托斯卡納風格 王辛宋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已封頂 王辛宋社區工地建設現場 辛家村已完成第一批選房 公共服務均等化縮小城鄉鴻溝 39個村的“戶戶通”工作正在如火如荼的進行中,打通群眾出行“最后一米”;實施清潔能源供熱,2019年已供熱面積達100萬平,今年可實現供熱250萬平,惠及周邊企業及群眾的生產、生活供熱;日處理污水4000方的污水處理廠已開工建設,項目建成后可涵蓋鎮區及周邊20多個社區(村)的工業污水及生活污水的處理。建筑面積1251.84平的王辛宋社區幼兒園、建筑面積2000平的中心社區幼兒園的落成可解決社區及周邊幼兒入園問題,保障學齡前兒童均能就近接受高質量的學前教育;集綜合培育基地、農民田間學校、實訓基地等為一體的新農村發展學院現現已開設調味品高端論壇、孕嬰師、電工等職能培訓500余次.........一項項民生工程的落地,城鄉差距正在步步縮小,群眾生活幸福指數步步攀升。
![]() ![]() ![]() ![]() ![]() ![]() ![]() ![]()
“推進城鎮化不是簡單地讓農民去城里打工去城里居住,而是要徹底改變群眾的生產生活方式,解決好他們的衣食住行、教育、醫療等一系列問題,讓農民真正成為市民,讓農村更像城市。人的城鎮化才是最根本的目的。”楊安鎮黨委書記蔡文峰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