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電視劇《亮劍》中,獨立團團長李云龍誰都瞧不起,逮住誰罵誰,唯一見了旅長猶如耗子見了貓,恭恭敬敬的大氣不敢出,只剩下笑臉,就這樣還是經常被旅長罵得狗血淋頭。這位能夠降住李云龍的旅長,原型就是八路軍史上赫赫有名的386旅旅長陳賡。 386旅成立于1937年,是八路軍129師的主力之一,抗戰初期,在首任旅長陳賡的帶領下,取得了七亙村伏擊戰、神頭伏擊戰、響堂鋪伏擊戰等多場戰斗的勝利,消滅日軍數千人,打破了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 從那之后,386旅成了日本人的眼中釘?!叭毡救松踔梁俺隽藢4虬寺奋?86旅的口號”,時任386旅政委的王新亭這樣說道。 1955年全軍大授銜時,386旅作為王牌部隊,出了一位大將,好幾位上將,分別是:旅長陳賡大將,副旅長陳再道上將,副旅長許世友上將,政委王新亭上將,參謀長李聚奎上將,可謂將星云集。 可以看出,386旅首任旅級干部,在1955年授銜基本都是大將、上將,那在陳賡之后,接任386旅指揮權的都有誰,最后又都是什么軍銜呢? 第一位就是《亮劍》中李云龍的原型王近山,此人善打硬仗,紅軍時期歷任排長、團長等職,因為打仗不要命,被戰友們稱為“瘋子”。386旅成立時,王近山就是下面主力團772團的副團長,抗戰初期,386旅打的伏擊戰,王近山幾乎全部參加了,一直被旅長陳賡當做王牌使用。 后來因為部隊需要,王近山被調到了385旅769團當團長、副政治委員,在陳賡卸任386旅旅長之后,組織研究決定,將他又調回了老部隊擔任旅長。之后,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中,王近山屢立戰功,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 386旅的第三任旅長名叫劉忠,福建省上杭縣人,1929年參加紅軍,歷任排長、團政委、紅一軍團偵察科科長等職,抗戰爆發后,擔任386旅副政委,后接替王近山成為386旅第三任旅長。在劉忠的帶領下,386旅參加了著名的百團大戰、晉察冀根據地反掃蕩等戰斗。 解放戰爭爆發之后,劉忠升任晉冀魯豫軍區第四縱隊10旅旅長,太岳軍區司令員,第18兵團62軍軍長,率領部隊挺近大西南,解放了甘肅、四川等地,并被任命為西康軍區司令員。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 其實真正意義上386旅只有陳賡、王近山、劉忠三位旅長,因為抗日戰爭結束之后,解放戰爭爆發,八路軍改稱解放軍,部隊番號也進行了大調整。在1945年10月,386旅的番號就被撤銷了,改為了劉鄧大軍第四縱隊第十旅,第一任旅長是原386旅參謀長周希漢。 此時的386旅第一任旅長陳賡已經是第四縱隊的司令,而改編之后的386旅第一任旅長是周希漢。周希漢打仗也是一把好手,從抗戰開始,他就是陳賡手下的愛將,如今他擔任第十旅的旅長,也是眾望所歸。 當時陳賡領導的第四縱隊一共有3個主力旅,其中尤以386旅改編的第十旅戰斗力最強,最受陳賡器重。而在后來的解放戰爭中,周希漢也用實際行動證明,老首長陳賡沒有看走眼。 1947年,劉鄧大軍挺進中原,當時第四縱隊已經升為第四兵團,司令仍然是陳賡,第十旅則與另外一支部隊合編為了第十三軍,仍由周希漢擔任軍長。在他的指揮下,十三軍縱橫中原大地,所向披靡,消滅了一波又一波敵人,據統計,在解放戰爭中,十三軍殲敵超過50萬,是名副其實的王牌部隊。 全國解放之后,周希漢升任海軍副司令員兼海軍參謀長等職,為新中國的海軍發展做出了卓越的貢獻。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