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說話習慣對唱歌的重要性 有些人唱歌比較好聽,但你問問他們是怎么唱出來的,他們自己也不懂什么技巧,但就是唱得好,這是天賦。 天賦包括了模仿天賦和樂感天賦,天賦由語言習慣決定。 嬰兒哭的聲音很有穿透力,很洪亮,哭很長時間都不會啞,這是一種非常好的發聲狀態。因為嬰兒的肌肉能力不發達,采用的是腹式呼吸,會自然地用橫膈膜,而不會去扯嗓子唱。 那什么樣的說話習慣有利于唱歌呢?步驟如下: 第一,通過打哈欠,降低喉位(喉結的位置),喉結越低,唱歌的松弛度和空間越大; 第二,穩定住喉位不要動,發“hey”(嘿),聲音就變結實變厚了。 錯誤的發聲方式說話→錯誤發聲的肌肉記憶→形成錯誤的發聲習慣→習慣漸漸形成本能→本能導致難以改正 所以,改正錯誤的說話習慣很重要,要多說普通話,不要受方言的影響。想把歌唱好,就在平時說話時養成正確的發聲習慣吧。 02 讓你的聲音充滿力量 很多朋友唱歌有氣無力,聲音比較虛弱,在K歌合唱時很容易被別人壓制住,而很多專業歌手的第一句就非常有震懾力。 聲音的震懾力就是聲音有存在感,聲音虛弱的原因是沒有氣息的支撐,從而漏氣。漏氣會影響高音,使得聲音虛弱,損害嗓音健康。 那如何改掉漏氣的小毛病呢?請看這里: 胸口做出一個力,發“嘿”的聲音,這時胸口會有氣壓感,作為聲音的輔助。 另外還有個簡單的方法,大家可以找一下早上伸懶腰打哈欠的感覺,胸口也會有氣壓,是非常簡單的找到氣息支持的方法。 03 真聲上不去,假聲下不來? “真聲上不去,假聲下不來”是很多喜歡唱歌人心中的痛。唱高音時,喉位往上跑,聲音硬擠出來。真聲轉假聲時,出現斷層,過渡不自然,不和諧的情況。 發真聲時聲帶振動面積很大,而假聲是聲帶不閉合、全開著的。這兩種狀態是兩個極端。 唇顫音和哼鳴也可以解決“真聲上不去,假聲下不來”的問題。 練習唇顫音時,咽喉下巴頸部放松,嘴唇自然閉合,小腹推氣使嘴唇產生分合式顫動,再配合聲帶發聲。 哼鳴練習把鼻子皺起來,輕輕哼出一個聲音,這樣從下往上一直在順滑,中間也是無阻礙,無斷層的。 這兩個動作每天練習,不斷的上升、下降、無阻礙、無斷層,形成正確的肌肉記憶,就能對應解決問題。 04 秘密武器:頭聲 真正演唱時,喉嚨是很放松的。很多朋友唱KTV的時候嗓子唱得疼,是因為喉嚨主動用力,這是因為沒掌握頭聲。 要把頭聲做好,要掌握氣息的支撐感,練習好假聲。 把兩個動作結合起來,才能發出動聽的頭聲。 那么頭聲該如何練習呢? 把胸口氣壓的動作,加入到假聲里,就是頭聲。 有了頭聲才能換聲,有高音和寬宏大氣的音色。 所以從頭聲開始,改變你的聲音吧! 05 開嗓很重要 開嗓對于唱歌來說,非常重要,很多歌手在歌唱前都會在后臺開嗓。開嗓能讓我們的聲區連接在一起,展現最佳的唱歌狀態。 開嗓方法如下: 第一,練習哼鳴。 每天早上用哼鳴按摩自己的聲帶,慢慢地、自然地把聲區連起來。 第二,練習唇顫音。 從低發到高,會讓我們的聲帶非常放松。 掌握了這些“秘密”,如果再輔以系統的課程,就可以在短時間內突破高音與升級音色,使唱歌技術突飛猛進。 樂齡云課堂的聲樂課程:天津老年人大學提供的《聲樂基礎教程》和貴州老年大學提供的《聲樂教程》對于如何控制聲音和音色也給出了全面的講解。 點擊圖片或在公眾號內點擊“進入學習”,在首頁點擊圖片進行查看
點擊圖片或在公眾號內點擊“進入學習”,在首頁搜索“聲樂”進行查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