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經·大荒北經》:“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北極天柜,海水北注焉。有神,九首人面鳥身,名曰九鳳。鳳鳥飛騰,繼之以日夜”,“鳳翼其承旌兮,高翱翔之翼翼”,“三鳳其展鳴,驚天地,泣鬼神兮”,“三鳳九頭,其志大兮,其慧遠兮”。《莊子·人間世》中也有類似的記錄。《說文》:“鳳,神鳥也。……見則天下大安寧。”“九鳳”的神性,以它的名字即可得到證明。鳳是我國古代最為崇拜的兩大圖騰之一,與龍并稱。 楚人有崇鳳的傳統,鳳是戰國時代楚國先祖所崇拜的神鳥,是智慧、膽量和能力的象征,所以古代楚地的人喜歡用九頭鳥當做自己的圖騰,與北方地區的龍剛有不同之處。鳳凰貫穿了楚文化發展的始終,楚文化也可稱為鳳凰文化,荊州是楚文化之都,也就是鳳凰的故鄉。 在楚文化中,崇“九”傳統也很明顯。屈原的十分有名的系列作品,就叫作“九歌”。他的另外一個作品叫“九章”,而他的學生宋玉則著有“九辯”。在《選游》一詩中,屈原曾寫道:“朝濯發于陽谷兮,夕晞余身于九陽。”《楚辭》中也有許多地方用到“九”字,如九天、九畹、九州、九疑、九坑、九河、九重、九子、九則、九首、九衢、九合、九折、九年、九逝、九關、九千、九侯等等;連帝顓頊的后宮,也是“九嬪”。可見“九”在楚地信仰中影響之大。 九,在中國古代是個神秘的數字,天高曰九重,地深曰九泉,疆域廣曰九域,數量大曰九鈞,時間長曰九天九夜,危險大曰九死一生……就連唐僧取經也是九九八十一難,孫悟空是九八七十二變。為什么“九”字成為這種神秘的極數呢?因為在講究陰陽和合的古代中國,九是陽數,寓吉祥神圣意味。 此外,中國古代也有許多關于九頭龍崇拜的神話。如《山海經》中就有“九首蛇身自環,食于九土”的神話,“九首人面蛇身而青”的相柳、以及九首食于九山霸九洲共工等神話形象。九頭龍既為人們所崇拜,九頭鳥當然也不例外。《山海經》中不僅有九首之鳳,還有九首或九尾之狐等等,所以九頭鳥最初并不含妖氣。 天上九頭鳥地下湖北佬,這句話又是從哪來的呢?現在人們認為一共來源于三個出處: (1)源自于楚人以九頭鳥為圖騰 九頭鳥的傳說也來自于楚地。正是因為這層關系所以人們會將二者結合在一起,也就相當于九頭鳥是湖北人的一個標志一樣。就比如說現在說到火鍋,大家都會想到重慶四川等地、說到故宮,大家會想到北京一樣。一種文化傳播中所形成的地理識別方法,而這也是目前認可度比較高的一個說法。 (2)源于不同地域文化背景的沖突 因為在歷史上,周朝、荊楚的確是死對頭,且在西周時周昭王率軍親征鬼方等地,竟無故死于漢水之中,成為異鄉之鬼(參見昭王南征),因此,周朝人對荊楚人的抵抗行為之恨可想而知。我們知道:一個民族的神,在它的敵對民族那里必然會被妖魔化。 關于對九頭鳥的仇視的說法,則從漢代小說所載“周公居東,惡聞此鳥,命庭氏射之,血其一首,猶余九首”開始的,到后來的《荊楚歲時記》、《酋陽雜俎》、《齊東野語》誅書的記述渲染而廣為人知。 此后,九鳳卻從中國文獻上神秘地消失了,取而代之出現的種種冠以其它名稱的九頭鳥,不僅完全喪失了其本性,而且隨著時間的推移每況愈下,成了一個地地道道的鳥怪。 至此,九頭鳥在中國民俗中演變成招人厭惡的反面角色,但宋代著名文學家歐陽修不信此說,而是主張“兇吉在人不在物”。由此可見妖由人生,同九頭鳥的形態習性其實并無多大關系。歐陽修留下《鬼車詩》一首,對此有最為生動完整的記述: 昔時周公居東周,厭聞此鳥憎若仇, 夜呼命庭率其屬,彎弧陴遂出九州, 射之三發不能中,天遣天狗從空透, 自從狗嗤一頭落,斷頭至今清血流, 邇彌相距三千秋,晝藏夜出如咻鹠。 每逢陰黑天外過,乍見火光驚輒墮, 有時余血下點呼,所遭之家家必破。 我聞此語驚且疑,反祝疾飛無我禍, 我思天地何茫茫,百物巨細理莫詳, 占兇在人不在物,一去兩頭反為祥。 …… 綜上所述,人面鳥身而九首的九鳳,是楚人先祖所崇拜的一個半人半鳥的圖騰形象,它是我國九頭鳥形象的最早原型。《山海經》中的九鳳,是一個鳥神或神鳥無疑。 3、來源于不可考的野史流傳 相傳明朝時期的大官張居正。相傳當年張居正為皇上舉薦了9個御史,這9個人都是湖北籍的,在他9人上任之后嚴厲的打擊貪腐,治理那些貪贓枉法之徒,也敢于各種勢力叫板,不畏任何的權貴,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為百姓肅清了當時混亂的天下。所以當時人們都覺著湖北人特別的能干,效率非常高,所以也就想到了楚地的圖騰9頭鳥。 在前文中也有介紹,九頭鳥其實是代表著智慧和無畏的象征,按照這一層語義,人們也就將九頭鳥和湖北人聯系在了一起。不過在近代中這句話更多的是指湖北人比較精明能干罷了。 閔雯衛簡介:當代古法風水命理學傳人,文啟國學創始人,潛心研究易學多年,遍訪名師交流學術,追求務實求真的風水命理實戰技術。精通八宅風水、八字命理、金鎖玉關、六爻預測、尋龍點穴、三合、三元、天星、玄空大卦、大玄空等風水技法,是綜合性的實戰派風水命理學傳人。擅長風水布局、命理預測、健康改運,實戰經驗豐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