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越來越討厭我自己的女兒了!” 前天晚上我洗漱完了之后,打開手機微信就被同事這句沒頭沒腦的話震暈了。 同事有兩個女兒,大女兒今年5歲,小女兒才3歲。正規來講正是我們這些男娃媽媽們瘋狂嫉妒的對象,但是沒想到的是她自己竟會說出這樣的話。 我喝口水緩解了一下被噎住的心情,問她發生了什么事情。“我也不知道為什么,我就是覺得我不愛她了。我開始越來越討厭她。我討厭她一不開心就哭,討厭她不肯給妹妹分享玩具,討厭她做什么事都要我一催再催。我甚至覺得她的臉都一點不可愛了,我跟她說話也越來越沒耐心,總是三句不到就控制不住自己大吼大叫……” 好友竹筒倒豆子一般,噼里啪啦把心里的疑惑煩惱一股腦傾訴給我,最后她充滿懷疑地問了一句: “你說,我是不是不正常了?哪有當媽的討厭自己的孩子的?” 這不就是前段時間的我嗎? 最后 告訴朋友,謹防“破窗效應”! 那么,什么是破窗效應呢? 破窗效應來自于美國斯坦福大學的心理學家菲利普.津巴多所做的一個實驗。這個道理如果應用在育兒和教育方面,那么就意味著,我們對待孩子的缺點,如果總是處于放大的狀態之中,那么我們會把孩子的缺點大幅放大。 并且會在這種心理的影響之下,去挖掘孩子更多的缺點和不足,變成一種惡性的循環。 在很多家長的眼里,自己的孩子簡直是一無是處,滿身缺點。 這樣的想法一旦產生,往往會因為我們不斷的放大孩子缺點,從而讓我們的情緒更加焦慮,想法更加急迫,行動上的吼叫就開始出現了。 殊不知,我們這樣的做法是把孩子往想象中的方向推。 同樣道理,如果你愿意看到孩子的閃光點,優點,只要我們愿意保持一點耐心,隨著我們的贊美與鼓勵越來越多,閃光點也會越來越多,我們用我們的美好的話語,送給孩子錦繡的前程,同樣,我們這樣的夸獎,也不會浪費。 明白了,原來是這樣子。 只需要夸孩子,就行了嗎?事實上,更關鍵的是,家長們上班太累了,不知道休息,你關心全家所有人的,卻忘了自己休息。 人生道路是漫長的,對于孩子來說是剛剛開始。之前道路的艱難曲折難以預料,驕傲永遠是人生進步的絆腳石。因此家長千萬要防止孩子教育方面的“破窗效應”,小時候就要糾正孩子的缺點,幫忙孩子健康成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