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醫世界 圖*國醫大師朱良春老先生 國醫大師朱良春老先生臨床喜用地榆,恒生投之,劑量突破,所治病種廣泛,頗具獨到之處,臨床發揮,淋漓盡致。 今天小師妹將其活用生地榆治療胃潰瘍伴出血、肺結核、風濕性關節炎以及泌尿系統感染等疾病的經驗及方劑分享給大家。 讓我們一起花3分鐘重新掌握生地榆的臨床用法。 01 護膜治胃 地榆外用治水火燙傷有顯效,能控制創面滲出,起到預防和控制感染、消除疼痛、促進新皮生長和創面迅速愈合等作用。 朱老觸類旁通,巧將此藥移用于內科潰瘍病胃痛及出血的治療,謂不但長于清熱涼血、收斂止血,且對潰瘍病壁龕有護膜療瘡之功,非只出血時能服,恒可作為潰瘍病常規藥物隨證配伍使用。 醫案一則 趙某,男,42歲,干部。 胃脘痛8年余,常食后2小時許痛作,伴吞酸,冬春較劇,便難不爽。 3年前經鋇餐檢查確診為胃小彎潰瘍。 去年曾吐血,今又發作,量多色紫,口干欲飲,苔黃質紅,脈弦。 證屬胃有郁熱,迫血妄行。 予單方地榆湯以涼血止血: 生地榆45克 水煎服,2劑。 藥后胃部頗適,吐血漸止,苔黃稍化,舌紅略淡,脈小弦。 前法既合,繼進2劑,并用生地榆60克、延胡索30克、烏賊骨30克,共研細末,每服3克,日3次,食后服,以善其后。 4個月后鋇餐復查,壁龕已告愈合。 02 抗癆散結 癆乃結核病之通稱,發于肺部稱肺癆,生于頸部曰瘰疬,多有潮熱、盜汗等陰虛火旺征象。前者尚見咳嗽、咯血等肺失清肅、陽絡灼傷之癥; 后者常呈頸部堅塊、破潰成瘺等肝經郁火、痰瘀互結之征。 朱老取生地榆清熱解毒、療瘡除痰之功,以抗癆散結,認為對上述諸癥均有較好療效。 朱老的體會,該藥味苦性寒,對結核病之潮熱尤具卓效。 醫案一則 一陳姓肺癆患者,連續發熱四月,疊治未愈,經朱老用生地榆30克,青蒿子、葎草各20克,百部15克,甘草5克,一藥而熱挫,再藥而癥平。 臨床上對于浸潤型或空洞型肺結核,他常以地榆為君藥的“愈肺丸” 愈肺丸:生地榆150克,小薊90克,石葦90克,制黃精90克,研極細末,另取生地榆300克煎取濃汁泛丸如綠豆大 治療,每服6克,日2次。 對于頸淋巴結結核,則配合疏肝理氣、化痰軟堅、散瘀解凝之品,組成“消瘰湯”:生地榆20克,柴胡4克,赤白芍各12克,炙僵蠶12克,紫背天葵12克,小青皮6克,炙蜈蚣2克(研吞),生牡蠣30克,甘草5克。收效均稱滿意。 03 蠲痹除熱 地榆治痹,醫林鮮見。 朱老對痹痛化熱或濕熱痹證,因瘀熱內阻而發熱纏綿、關節熱痛者,輒投生地榆于辨證施治方中,多配伍葎草、知母、青蒿子、秦艽、虎杖等清熱除濕、蠲痹通絡之品,每能應手,并可使血沉、抗“0”得到較快下降。 他云生地榆有斂戢邪熱、除痹止痛之功,其微寒而不凝,性澀而不滯,止血尚能行血,斂熱又可化瘀,是治痹除熱之良品。 醫案一則 周某,女,23歲,教師。 低熱纏綿,兩腿酸楚,關節疼痛,五心煩熱,腰腿怕冷,已5個月。 抗“o”833單位,血沉40毫米/小時。 診為風濕性關節炎。 曾經青霉索治療罔效。 苔薄膩,質微紅,脈細弦。 乃濕熱流注經隧,痹閉不利。 治宜化濕熱,通痹著: 生地榆30克,生地黃15克,葎草15克 全當歸12克,寒水石15克 生石膏(先煎)15克,肥知母10克 川桂枝(后下)6克,酒桑枝30克 徐長卿15克,仙靈脾10克,甘草5克 服藥15劑后,癥情好轉,精神漸振,腿已溫和,低熱亦平,手心仍烘熱,復查血沉、抗“o”均轉正常,原方加銀柴胡12克,連服25劑而瘥。 04 清利通淋 朱老將善治下焦血分濕熱之地榆,擴用于治療下焦氣分淋證,并視為要藥,實為一大創獲。 嘗謂生地榆所以能治淋者,蓋緣其能解毒抗菌消炎,一也; 擅入下焦除疾,二也; 性澀可緩尿頻,三也。 本品通中寓澀,祛邪而無傷腎耗陰之弊,詢非其他淡滲清利之品可比。 凡急性泌尿系統感染或慢性感染急性發作,皆相適宜,朱師主用本品創制的“清淋合劑”。 清淋合劑: 生地榆、生槐角、半枝蓮、蛇舌草、大青葉各30克,白槿花、飛滑石各15克,甘草6克 上為一日量,煎成合劑100毫升,一次50毫升,日服2次,療效顯著,具有抑制多種桿菌、球菌的廣譜抗菌作用,對常用抗生素無效的病例仍有效,無任何不良反應。 對一味藥的掌握,離不開臨床運用,只有在運用過后,我們才能發現這味藥給我們帶來的驚喜療效,才能一步一步的更深層的挖掘這味藥物,把書本上的理論知識,通過完美的實踐展現出來。 看完朱良春老先生用生地榆的經驗,你是否更加了解生地榆的臨床運用了呢?速速滑到留言區,與大家一同分享吧! |
|
來自: 彼案 > 《脾胰腺腹吐瀉矢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