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復推敲 【拼音】:fǎn fù tuī qiāo 【釋義】: 多次捉摸,選擇最佳方案。 【出處】:《詩話總龜》:賈島初赴舉,在京師,一日,于驢上得句云:'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钟?#39;推’字,煉之未定。 【成語故事】 賈島是唐代的著名詩人,以寫詩時用詞遣句特別講究嚴謹而出名。有一回,他騎著一頭小毛驢出去辦事,一邊在路上悠悠然的行走著,一邊就有了寫詩的靈感。他很快寫完了一首詩,其中有這么兩句:“鳥宿池邊樹,僧推月下門。”賈島覺得這個“推”字似乎不太妥,還是用“敲”更合適些,但又舉棋不定。他一邊翻來覆去吟誦這兩句詩,一邊用手做著推門和敲門的動作。這時,一隊人馬迎面而來,原來是當時的大文豪、京城里的大官韓愈經過此地。 賈島因為低頭騎小毛驢癡迷于“推敲”,竟沒看見前面的人,跟韓愈的儀仗隊裝上了。當差的揪著賈島來見韓愈。韓愈聽賈島講了“推敲”的詩句后,非但沒責怪他,還笑著幫他出主意:“我看還是敲比較好些?!?/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