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式 童兒送書1 右托送掌 接上式,起身成“開立步”,左掌心向上,從左向前、向右劃弧,右掌心向下,從右向后、向左、向前劃弧;右腳向左腳內側并攏,重心下移成“右丁步”,兩掌于腹前交叉,左掌在上,右掌在下成“疊掌”;然后,右腳向前邁出一步,左腳緊隨,同時兩掌向前送出,目視右掌。(圖11-1、11-2、11-3、11-4、11-5、11-6) [要點] 丁步疊掌時重心保持穩定,上步穿掌要手腳相隨。 [攻防] 此招是纏粘連托之法。即兩手左右劃弧纏繞,上下相依控制對方腕肘,上步托送使其失重。簡稱“托送掌”。 2 左托送掌 上動不停,身體向左轉體90度,左手掌心向下,從右向前、向左劃弧,右手掌心向上,從左向后、向右劃弧,使右手在上,左手在下于腹前交叉;然后左腳向前上步成“左弓步”,右掌不變,左掌心向上向前送出,目視左掌。(圖11-7、11-8、11-9、11-10、11-11)要點、攻防與1相同。 第十二式 樵夫擔柴1 截按掌 接上式,右手從左手上方穿過,兩手翻掌,于胸前同時劃弧,右腳向前上步,腳尖外展成“右擺步”,右掌向前下方穿出;然后左腳向前上步,腳尖外展成“左擺步”,右手翻掌與左手同時下按,目視右掌。(圖12-1、12-2、12-3、12-4、12-5、12-6) [要點] 動作連貫,手腳相連。 [攻防] 此招是分截按打之法。即兩手左右劃弧為分手防御,右掌下穿為托截攻防均可,擺步雙按掌為按打之法。簡稱“截按掌”。 2 回身掌 上動不停,右腳向前上步成“右弓步”,右掌向前穿出;然后右腳尖內扣,身體向左后轉體180度成“左弓步”,同時左掌向前穿出,目視左掌。(圖12-7、12-8、12-9、12-9附、12-10、12-10附) [要點] 回身時右腳尖要內扣,左腳要抬起向前邁步。 [攻防] 此招是聲東擊西之法。即右手攻擊為虛張聲勢,回身左手攻擊為實。簡稱“回身掌”。 第十三式 天官摘星1 三連掌 接上式,身體微右轉,重心下移成“夾馬步”,左掌從左向右擺動,置于右胸前;腰微左轉成“左橫襠步”,右掌心向上,從左向右擺動,左掌隨之左擺;’腰微右轉成“右橫襠步”,左掌心向上,從左向右擺動,目視左掌。(圖13-1、13-1附、13-2、13-2附、13-3、13-3附、13-4、13-5、13-5附、13-6) [要點] 步型轉換時重心保持穩定,三次連續掌法要以腰制動。 [攻防] 此招是連環攻擊之法。即第一掌橫推可攻可防,第二掌和第三掌為左右砍掌。簡稱“三連掌”。 2 鎖喉手 接上式,腰向左轉,左腳向前上步:,腳尖外展成“左擺步”,左掌翻掌向下運動,使掌心向后成“倒立掌”,右掌向上運動使掌心向前成“橫掌”;隨即右腳屈膝上提成“左獨立步”,左掌心向下置于腹前,右掌變爪屈臂置于體前;然后右腳向前落步成“右弓步”,右爪隨之向前伸出,目視右爪。(圖13-7、13-7附、13、8、13-8附、13-9、13-10) [要點] 轉體時重心要穩,兩手運動要協調一致。 [攻防] 此招是化解鎖喉之法。即兩手分別化解對方來力,再鎖抓對方喉部。簡稱“鎖喉手”。 3 反插掌 上動不停,身體左轉90度,左腿屈膝上提成“右獨立步”,兩掌置于體前,右掌在上,左掌在下;然后左腳向左落步屈膝下蹲成“夾馬步”,左掌置于腹前,掌心向外,右掌翻掌下插,掌心向外,目視右掌。(圖13-11、13-12、13-13、13-14) [要點] 左腳落步與右掌下插同時完成。 [攻防] 此招是防上打下之法。即兩手均有化撥防守之意,右手順勢下插對方襠部。簡稱“反插掌”。 第十四式 燕子銜泥1 左右捋手 接上式,腰微右轉,左腿伸直成“右橫襠步”,左掌心向下,右掌心向上,從左向右同時運動;腰再向左轉,右腿伸直成“左橫襠步”,左掌心向上,右掌心向下,從右向左同時運動,目視右掌。(圖14-1、14-2、14-3、14-4、14-5、14-6) [要點] 攻防與第七式丹成九轉1相同。 2 雙推掌 上動不停,身體右轉90度,右腳向前上步,左腳緊隨與右腳平行成“開立步”,同時雙掌從左向前、向右置于胸前,再向前慢慢推出,目視雙掌。(圖14-7、14-8、14-9、14-10) [要點] 兩腳上步與兩掌劃弧同時完成。 [攻防] 此招是化打之法。即兩手劃弧為纏繞化解,雙掌前推為攻擊之法。簡稱“雙推掌”。 第十五式 靈猿摘果1 勾手 接上式,身體右轉90度成“右弓步”,兩掌下落經腹前從身體兩側向前合攏,左掌心向右,右掌成勾手與左掌相對,目視右手。(圖15-1、15-2、15-3、15-3附) [要點] 兩手動作要協調,注意手型變化。 [攻防] 此招是左右開攻之法。即兩手從左右同時擊打對方太陽穴或耳門穴。簡稱“勾手”。 2 橫捋掌 上動不停,兩手從上向下按掌至腹前,身體微右轉,左腳尖抬起,腳跟點地;兩掌心向外由腹前向上、向右后同時運動,目視雙掌。(圖15-4、15-5、15-6、15-7) [要點] 身體右轉與兩手橫捋同時進行。 [攻防] 此招是橫捋之法。即兩手同時向左或向右捋帶對方,使其失重。簡稱“橫捋掌”。 3 托按掌 上動不停,左腳尖落地踏實,右腳向前上步,兩腿彎屈成“右虛步”,右掌從上向下、向前呈弧線運動,使掌心向內,左掌隨之附著在右小臂上;隨即右腳向前上步成“右弓步”,右掌下按,左掌前托;然后左掌下按,右掌再前托,目視右掌。(圖15-8、15-9、15-10、15-11、15-12) [要點] 虛步重心要穩,兩次按手穿掌動作連貫。 [攻防] 此招是防下打上之法。即虛步撥掌為防襠,兩次按手托掌攻防兼備。簡稱“托按掌”。 第十六式 猛虎回頭1 雙按掌 接上式,右手翻掌,掌心向下與左手同時下按,目視雙掌。(圖16-1、16-2) [要點] 身體重心做上下調整,但幅度不要過大,保持右弓步。 [攻防] 此招是按打之法。即雙掌可攻可防,攻防含義均有。簡稱“雙按掌”。 2 雙蓋掌 上動不停,起身向左后轉體180度,右腳與左腳平行成“開立步”,同時兩掌從頭頂向體前下落至胸齊,目視前方。(圖16-3、16-4、16-5) [要點] 回身要快,落掌要慢。 [攻防] 此招是回身蓋打之法。即雙掌回身蓋打,力點在掌根。簡稱“雙蓋掌”。 第十七式 旋轉乾坤1 右抱掌 接上式,左手翻掌,掌心向上,與右掌相對成“抱球狀”,右掌在上,左掌在下,目視雙掌。(圖17-1)要點 [攻防]與第五式川流不息動作1相同。 2 左抱掌 上動不停,動作、要點、攻防與右抱掌相同,惟左掌在上,右掌在下。(圖17-2、17-3) 第十八式 掩手沖捶1 攔穿掌 接上式,右腳向前上步,腳尖外展成“右擺步”;同時兩手抱球翻轉,左掌從右掌下方向前穿出,掌心向上,目視左掌。(圖18-1、18-2) [要點] 上步與穿掌同時進行。 [攻防] 此招是攔截穿掌之法。即雙手抱球滾動,右掌進行攔截,順勢上步穿左掌。簡稱“攔穿掌”。 2 右沖捶 上動不停,左腳向前上步成“左弓步”,左掌成立掌向上挑起屈臂回收,右掌變拳成立拳向前沖出,日視右拳。(圖18-3、18-4) [要點] 上步、挑掌、沖拳同時進行。 [攻防] 此招是挑掌沖拳之法。即左手挑掌防御,右拳擊之。簡稱“右沖捶”。 第十九式 琵琶遮面1 拉穿掌 接上式,右拳變掌,掌心向下,回收至胸前,左手翻掌,掌心向上,向前穿出,目視左掌。(圖19-1、19-2) [要點] 左弓步保持不變。 [攻防] 此招是按手穿掌之法。即右掌回收拉按,左掌前穿攻擊。簡稱“拉穿掌”。上動不停,身體稍前俯,重心前移,左掌上舉,右掌向斜下方伸出,目視右掌。(圖19-3) [要點] 上體要前移,左弓步保持不變。 [攻防] 此招是格擋推掌之法。即左掌上舉格擋,右掌下推擊腹。簡稱“推腹掌”。 第二十式 黃龍轉身1 右挑掌 接上式,右腳向左腳內側并攏,腳尖點地,腳跟抬起成“右丁步”,兩掌翻掌由體前分別劃弧至右側腰間;然后起身,右腳向前邁步,腳尖抬起,腳跟點地,同時左掌心向下,置于腹前,右掌上挑,掌指向前,目視右掌。(圖20-1、20-2、20-3、20-4) [要點] 步型變換時重心起伏較大,注意保持身體平衡。 [攻防] 此招是化打挑掌之法。即兩手劃弧化解來力,右掌向上挑打攻擊。簡稱“右挑掌”。 2 轉身劈掌 上動不停,腰向左轉,兩腿彎屈下蹲成“左半馬步”,右手立掌向左橫擺;腰向右轉成“右半馬步”,左手立掌向右橫擺;左腳向右腳前上步,身體向右后轉體,左腳跟抬起,右掌心向下置于右大腿外側,左掌從上向下、向前劈落,目視左掌。(圖20-5、20-5附、20-6、20-7、20-8) [攻防] 轉身劈掌動作要協調,左掌有控制力。 [攻防] 此招是撥防劈打之法。即兩手分別撥防對方來力,順勢轉身劈打對方頭頸。簡稱“轉身劈掌”。 3 圈手 上動不停,右掌從下向前劃一平圓,置于腹前,掌心向下;右腳向后撤步與左腳平行,左掌從下向前劃一平圓,置于胸前,掌心向下,目視前方。(圖20-9、20-10、20-11、20-12、20-13) [要點] 左右圈手動作要連貫,撤步自然。 [攻防] 此招是左右防御之法。即兩手左右圈手化解對方來力。簡稱“圈手”。 |
|
來自: 等著l70smp782j > 《文件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