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一年級數學教材上,把11-20的數字作為一個重點篇章來講。在很多家長眼中,11-20以內的數字沒什么難的,孩子在學齡前能從1數到100并不是什么稀罕事,但會數并不代表著真正掌握了數字,關鍵還是理解,理解十進制計數的原理。那該怎么教孩子好呢?本文結合數萌在線的數學思維課內容,給大家提出以下建議。 一、基礎準備11-20的數字認知的關鍵是十位和個位的認知,在人教版的教材上,為了讓孩子理解十位數和個位數,可謂煞費苦心,也非常形象,但孩子的參與度卻并不高,依然是偏向于向孩子講解概念。 這里并不建議先對孩子提出十位和個位的概念,而是利用孩子對1-10的認識,對生活中孩子經常接觸的物品(積木、糖果等),按10個為一堆分類。 比如這個例子: 去超市給孩子購買糖塊(數量是比如11個),讓孩子以十個為一堆放進衣兜,不足的放進另外的衣兜。 然后提問孩子,問孩子有多少糖果,這個時候,我們可以引導孩子學會這樣表達“我有1個10塊糖,1個1塊糖”。 二、十位和個位通過生活中類似上面的例子的練習,確定孩子已經掌握了相應的語言表達方式,我們可以引導孩子統計自己的糖果的數量,并用圖表的形式寫在紙上,如下圖所示,讓孩子思考,我們怎么用一個簡便的表達方式來反饋我們的數量。這個時候,我們需要引導孩子,比如兩個表格里的數字能不能并在一起?并在一起代表什么意義? 這樣孩子通過自己的思考,得出11的寫法,并自己賦予了這個數字的含義,很自然就會理解11的含義。 認識位數 三、驗證結論在第二步,我們幫助孩子賦予“11”這個數字的含義,接下來,我們需要引導孩子去驗證自己得出的結論的正確性,比如12、13是怎么組成的,分別代表什么意義等,讓孩子應用自己得出的結論去分析不同的數字。 需要注意的是,整十數的理解,比如10可以理解成1個10,0個1,突破這一關,事實上孩子對20、30等的認識,就不再是問題了。 人教版內容 四、應用數字學會了數字不重要,重要的是會用數字解決問題,常見的應用方式有以下幾種,家長要多利用生活場景或數學游戲,讓孩子去實踐: 1、基數:也就是基數,多用不同的物品,讓孩子去數數,比如積木、比如水果等等。 2、序數:生活中經常會有一些排隊的場景,比如超市結賬時候排隊、游樂場買票排隊、房子在第幾層等,多讓孩子去數一數,還能鍛煉隊列思維。 3、比較大小:讓孩子學會比較數字的大小,找到其中的規律,比如11和9那個大,11和19那個大,讓孩子找到規律:先比十位數,再比個位數。如果孩子不理解,我們繼續用實物演示,直至孩子理解。 4、加減法:加減法的計算,這里建議先做一些簡單的,比如12+2、15-3等,加減計算的時候,只需個位數上的數字就可以完成,為孩子學習后邊的“湊十法”和“破十法”打好基礎。 總結:11-20的數字并不復雜,靠記憶也能很快上手,但如果孩子沒有通過思考,就很難建立數學思維方法,不理解十進制計數的原理,未來學習更大的數字、時間換算、人民幣換算等相關知識的時候,就會很吃力。所以說,讓孩子在體驗中思考,非常重要,我們盡量不要給孩子答案,而是適當的給予引導,這樣孩子才會擁有扎實的基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