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80年代,伊朗和伊拉克打得不可開交,兩個靠石油起家的金主用手中的機械化裝備打了一場一戰(zhàn)似的呆板戰(zhàn)爭,雙方除了在戰(zhàn)場上浪費了無數的裝備之外,都沒有達到讓自己滿意的戰(zhàn)果。置身于戰(zhàn)爭之外的武器出口大國倒是很樂于看到這樣的情況,因為大量的損失意味著即將迎來又一波武器交易浪潮,不同的是這次巴西也來湊熱鬧。 巴西EE-T1奧索里約主戰(zhàn)坦克 為了抱住金主伊拉克的大腿伊拉克雖然在交戰(zhàn)中擊毀不少伊朗坦克,但是自身的損失更多,很多都只是受到一些輕傷,就被緊張的裝甲兵給放棄了。根據戰(zhàn)場評估,這兩位金主接下來的坦克需求量很可能突破千輛,這可是難得的大宗交易。 兩伊戰(zhàn)爭造就的裝甲墳場 巴西之所以打算來分一份蛋糕,主要是就是之前和伊拉克進行了“響尾蛇”輪式裝甲車的交易,伊拉克對巴西提供的這種裝甲武器很滿意,包括伊拉克在內總共售出4000多輛,巴西恩格薩特種工業(yè)工程公司相信有了原來的成功交易,在接下來的坦克交易中會占據一些優(yōu)勢。 滿世界搜集零配件整合的EE-T1奧索里約坦克對于當時的巴西來說,恩格薩特種工業(yè)工程公司并沒有坦克設計經驗,只有對一些過時坦克的維護、改裝經驗,要想研制一款合格的坦克,就必須依賴外國技術的幫助。 正在測試的EE-T1樣車 首先坦克底盤采用常規(guī)布局,焊接鋼裝甲。動力選擇上,德國最初提出了供應豹2主戰(zhàn)坦克使用的MB873型4沖程12缸V型渦輪增壓中冷柴油機,該動力包能夠輸出1500馬力的動力,不過巴西沒有好高騖遠,因為他們設想中的坦克只有將近40噸,于是他們選擇了1100馬力的MB837Ka-501渦輪增壓中冷發(fā)動機。傳動系統(tǒng)為德制LSG3000傳動系統(tǒng)。 炮塔選擇上有3個國家的型號,其中英制型號為安裝L7A3線膛炮的焊接炮塔,法制型號為安裝120毫米滑膛炮的焊接炮塔,蘇制型號為安裝2A46型125毫米滑膛炮的焊接炮塔。之所以有3種型號,主要是為了給金主提供不同的火力選擇,對于手中鈔票一大把的伊拉克,這些武器供貨商并不能準確地掌握其心理,干脆貨物齊全,他想要啥就給他啥。 巴西EE-T1坦克樣車 坦克炮塔采用電驅動,可360°旋轉,火炮俯仰角-10°~+20°,不敢安裝那種火炮,炮塔內都只能攜帶12發(fā)炮彈,其余的需要安放在車體內,安裝彈藥尺寸最小的英制火炮時,全車攜帶彈藥最多,有45發(fā)。 坦克火控系統(tǒng)包括數字式彈道計算機、激光瞄準鏡、橫風傳感器等,這套從國際上購買各種零部件整合的炮控系統(tǒng)達到了上世紀70年代的先進水平,在測試中命中率很高。除了這種高科技,巴西還自主設計了一套簡易的裝表式火控,以滿足客戶的需求,根據情報顯示,那些石油金主很多都不會使用高科技設備,他們作戰(zhàn)的時候甚至經常使用炮洞瞄準法,也就是電視劇里說的“瞄一下打一炮”,這本是必要時刻才使用的方法。 巴西EE-T1坦克樣車 坦克的防護算得上是巴西在該坦克身上難得的亮點。車體整體外形相對低矮,車體和炮塔正面采用大傾斜角布置,炮塔正面采用類似于豹2的契型裝甲,雙金屬結構的間隔式裝甲可以較好地應對破甲彈,也可以在縫隙中填充巴西花費巨資研制的陶瓷裝甲,這種裝甲應該是EE-T1坦克里最高科技的巴西產品了。坦克側面安裝裙板,炮塔采用隔艙化結構。 巴西EE-T1坦克樣車 這個項目僅僅用了約1年的時間就有了成果,成品坦克重35噸~37噸之間,長7.13米,寬3.26米,高2.37米,最大行駛速度70千米每小時,最大行程550千米。 沒有競爭優(yōu)勢的EE-T1奧索里約僅從坦克設計上來說,EE-T1奧索里約坦克是成功的,對于巴西這樣一個沒有主戰(zhàn)坦克設計經驗的國家而言,通過在國際上分包項目,然后將各國的零部件收攏整合,最終的成品達到了預期效果,比同時期印度啟動的阿瓊坦克成功多了,大家都是在國際上淘換零件,印度卻半個世紀才有結果,僅從系統(tǒng)整合來說,巴西的技術實力還是很強的;并且通過這個項目,巴西獲得了一些技術轉讓,鍛煉了自身的坦克設計隊伍。 巴西EE-T1坦克樣車 然而EE-T1在國際上并沒有競爭力,因為當時國際上與之同臺競爭的坦克實在是太多,包括豹1、AMX30、T-72等,這些坦克已經成熟,各國可以根據金主的需求隨意改動性能,并且坦克供應不會受到零部件的困擾,EE-T1則要考慮他國零件斷供的可能性。 最終巴西沒能拿下這個世紀大訂單,敗給了猴版T-72M主戰(zhàn)坦克。而因為該坦克一直圍繞著金主,設計時沒有考慮巴西自己的使用情況,也無法出口轉內銷,目前只保留了2輛樣車。 |
|
來自: 丹書戰(zhàn)史 > 《文件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