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理論依據:《中醫病因病機學》、《中醫方劑學》 你好,我是中醫人,文君然。 看到本文題目,您可能會覺得好奇——什么叫做“歸還陽氣”呢? 別著急,先聽我來給你講個故事。 話說有這么一個男性,年62歲,是個工人。什么毛病呢?就是反復發作頭痛,已經連續5年。最近這回,再次發作,疼痛感特別強烈。怎么辦?他求治中醫。 中醫用了很多治療頭痛的辦法,比如天麻鉤藤飲、鎮肝熄風湯等等。結果,全都宣告無效。 后來,他找到了另外一名中醫師。 醫師問,你是怎么個疼法? 患者說,頭頂疼,又沉、又悶、又脹,連及太陽穴疼痛。經常在發怒、情緒低落的時候發作,睡眠也不好,精神抑郁,經常嘆氣,脅肋部位也滿悶不適,總覺得肢體倦怠。 接下來,醫師診脈,發現患者舌質發紫,舌下絡脈粗大,苔薄白,脈弦而細,左關部位弱。 醫師看到這里,沉吟半晌說,以前的方子確實開錯了。 接著,他擬了一張配伍:黃芪30克,當歸6克,赤芍6克,地龍3克,川芎3克,紅花3克,桃仁3克,另外,還有蔓荊子、荊芥、鱉甲、茯苓、熟地、柴胡和香附,用量都很輕,皆3到6克。水煎服, 結果怎么樣?患者服用一劑之后,疼痛感頓時覺得減輕。效不更方,繼續運用,結果連續服用半個多月,癥狀全部消失。
這是怎么回事啊? 如果把這一切都看作一件謎案,我現在帶你一起分析。 首先看,這個人經常發怒、郁悶的時候發為頭痛,脈弦,精神抑郁,總嘆氣,脅肋部位不舒,睡眠不佳,這顯然是肝郁的問題了。肝經,走咱們的頭頂部位。所以他頭頂部位疼痛明顯。 
既然是肝的問題,那以前的醫師,開一些調肝的配伍,譬如鎮肝熄風湯、天麻鉤藤飲等等,怎么就無效呢? 答案在這里——此人左關弱! 左關,說的是左側脈關部偏弱。左關候的是肝膽啊!左關弱,說明肝膽之氣太弱。 這下你明白了吧?這個人的問題,不是傳統的肝陽上亢、肝風內動,而是源于肝氣虛弱、氣虛血瘀。因此用以前的方根本不好使。 肝氣弱的結果是什么?你看看吧,他舌頭發紫暗,舌下脈絡怒張。這明顯是有淤血啊。肝氣弱,肝氣不暢,氣虛血瘀,這才導致的頭痛。 所以說,解決問題的關鍵,在于調肝、行氣、活血! 解析到這里,你應該明白醫案中配伍的意圖了。我再說一遍,蔓荊子、荊芥、鱉甲、茯苓、熟地、柴胡、香附。另外還有黃芪、當歸、赤芍、地龍、川芎、紅花、桃仁。其中,后面這七味藥,乃是補陽還五湯的配伍。 什么是補陽還五湯?它載于清代王清任的《醫林改錯》,基本作用是補氣活血通絡,最初是用于治療中風后遺癥的。用在這里,目的就是補氣活血。你不是肝氣弱,氣行乏力導致血瘀嗎?好,它用黃芪補氣,用剩余的當歸、赤芍等來活血化瘀。這個就是底子,是基礎。 在此之后,再用香附、柴胡來疏肝解郁,用蔓荊子、荊芥來清利頭目,用鱉甲、熟地來滋陰潛陽,濡養肝體,用茯苓健脾。這就是基本意圖。 說起來,也挺簡單的,是不? 這里頭,我勸你好好理解補陽還五湯這個配伍。它是補氣化瘀的。你看前面這個患者,頭頂疼痛,那分明是陽氣無法上達頭部巔頂啊。怎么辦?想辦法,把陽氣還給他!怎么還?用補氣活血的辦法為基礎,配合疏肝之法。這就是精髓啊!
我把這個配伍寫出來,供我的讀者朋友把玩、欣賞、研究。可以說,現在很多神經性頭痛患者,病因多種多樣,像上面這種肝氣偏弱、血行無力、氣虛血瘀的,大有人在。如果我們能把這里的道理搞清楚,臨證時加以留意,求醫時加以了解,應該是對疾病治療大有益處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