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仕強每日箴言」 |全文共2100字,深度閱讀需8分鐘,受益終生| 我們常說,人生是一連串選擇的結果。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地上有個錢包,你會怎么做? 有人撿起來,尋找失主,悉數奉還;有人左看右看沒人,裝進自己的腰包;還有人將里面的錢拿走,把錢包丟掉…… 這就是選擇,不僅體現了你人生觀價值觀,也將以小見大彰顯你的命運走向。 修合無人見,存心有天知。每一個細小的選擇,匯合在一起,就是你現在的樣子。 那人生這么長,選擇這么多,我怎么知道自己如何選擇?這個問題的確很難回答。 就像人人都想做個好人,但是現實中,做好事卻被冤枉,做壞人反而沒有報應,也總是讓我們堅定做好人的這顆心發生動搖。 究竟該怎么選擇呢? 今天我們分享兩句話:君子樂得為君子,小人冤枉做小人。希望你能從中悟到什么。 小人冤枉做小人 為什么說“小人冤枉做小人”? 就是當一個人被別人罵小人的時候,通常都會說“冤枉啊、冤枉啊,大人冤枉啊”,沒有一個小人說“是,我就是小人,我罪有應得”。 任何人到法庭上,一定先說我沒有罪。大家想想,是不是這樣? 自古以來,凡是被抓去關,抓去打的,都說“冤枉啊,大人,冤枉啊”。因為小人要么就是無知,他不懂;要么就是因為貪而被利用;要么就是有知,但是膽大妄為。 他認為這關可以闖得過去,沒有想到,闖不過去。 其實他講的是實話,小人就是不懂得道理,才會做小人,如果懂得道理,他還會選擇做小人嗎? 所以他們會說,你怪我干什么,我是不知道,如果我知道絕對不會這樣。我們說中國人難管,就是因為有這一招。 你告訴他,他說我沒聽到,你說你明明手機上記著,他說前天你說完以后,我出去一看情況不對,又不敢這樣做了。 他永遠有理由,永遠覺得自己很冤枉。一個人如果總覺得自己冤枉,總是找理由推脫,就一輩子當小人。 這樣的人,我們要同情他,包容他,這也是道為什么沒有魔顯得有那么大威勢的原因。 有一個功是最難的,叫忍辱功。所有功法里面最上乘、最難修的,就是忍辱功。 道碰到魔的時候,魔張牙舞爪,甚至指著道罵東罵西,道都無所謂,道就這樣引渡魔。 如果道也這樣,它也變魔了,就不是道了。 君子樂得為君子 君子為什么要“樂得”? 就是君子要受很多的苦,很多的侮辱,但是他自得其樂。是我要當君子的,你讓我受辱我也能理解,因為如果我和你一樣,我就不算君子了。 所以,看似好人吃虧,其實不然,因為通過吃虧才證明你是好人。 如果好人樣樣都要占便宜,樣樣都要走到前面,所有人都要奉承好人,那好人有什么用?這算什么好人呢? 《道德經》里老子講過一句話,就是“寵為下”。可是好事者卻覺得寵怎么為下呢?寵明明為上。于是就自作主張,把它改為“寵為上,辱為下”。 其實老子是想告訴我們,寵才是下,寵會把你害死的。
吃虧的才叫君子,如果你不吃虧,怎么證明自己是君子呢? 既然你樂得自己當君子,那么吃虧就不要怨天尤人。 比如丟了500元,丟了就丟了,最起碼證明我是君子。如果500元錢就可以證明我是君子,那也很難得。 這不叫阿Q,而是自得其樂。 人要自得其樂,前面一定有四個字——自討苦吃。沒有自討苦吃,哪來的樂呢? 自討苦吃,自得其樂 中國人很會安排自己的生活,自討苦吃,但是自得其樂。 這一句話,聽起來好像很通俗,實際上跟孔子講的“盡人事,聽天命”是一致的。 “盡人事,聽天命”,我們大部分人都解釋錯了,尤其是“盡人事”。 很多人把“盡人事”解釋成,想盡辦法,要鉆法律漏洞,要找人情關系,這樣行不通就那樣……如果這叫“盡人事”,那天下就大亂了。 孔子說的“盡人事”是說,任何事情要先反求諸己。看看自己有沒有憑良心,看看自己哪里做得不對。 “聽天命”是說,人家說我好,我也不會高興;人家說我不好,我也不會生氣。 因為我不是要討好人家,不是為得到什么名利才這樣做,完全沒有那種想法。而是應該做的事,選擇去做就好了。 聰明人知道,名利都是轉眼成空的,它只是幫助我們生存的。但如果一輩子都在求生存,那這個人還不如不做算了,因為太痛苦了。 為什么人明明可以活到120歲,但到60歲就要退休? 因為追求名利是為了求生存,求生存到差不多60歲,就該告一段落了,不要再那么辛苦了。 你要知道適時做好合理的選擇。 我是學工科的。我在學生時代當然要操縱車床,可是如果到了七八十歲還在搞車床,那我就覺得這一輩子是在做車床的奴隸。 我大學畢業的時候,我的老師對我很好,他說:“我給你介紹一個工作吧。”我說:“好。”他說:“你到印鈔票的貨幣印制廠工作吧。”我說:“不要,因為沒有尊嚴。” 另外一個老師說:“這樣好了,我送你到美國去,但是有個條件,你先到某個地方去教一年書。”我說:“不要,因為我是長子,我一定要回家鄉,弟弟妹妹還需要我幫忙,他們的事情更重要。” 人要靠自己去做選擇。 孔子說“五十而知天命”,意思是說一個人到50歲回頭再看,就知道自己選對了沒有。 如果當時選擇去貨幣印制廠的話,我就走上了一條很呆板的路——早上上班,印鈔票,還不能動,否則所有人都懷疑,晚上下班,全身被檢查,然后第二天再這樣。 如果當時選擇去美國的話,我大概也回不來了。正是因為在國內看到很多以后,再到美國,才知道那個地方不能待,還是回來好。 很多事情是陰差陽錯的選擇造成的,差一點兒就不是今天這樣子了。 人的一生,說到底就是一個選擇的過程,每個選擇都有可能改變自己的人生,可能成就,也可能毀掉。 從現在開始,你到底是要“樂得為君子”,還是要“冤枉做小人”,自己思考,自己去選。 一念之差,就是兩條不一樣的人生之路。 |
|
來自: 為什么73 > 《曾仕強易經風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