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是子女在生活中一切言行舉止的最早啟蒙老師。” 執筆:明珠 定稿:蘇子后 在我國傳統家庭教育中一直是“嚴父慈母”的模式,可是如今隨著女性地位的逐步提高,開始出現“嚴母慈父”的組合,那么兩者對孩子的影響有何不同呢、哪一個對孩子的成長更有利呢? 案例 曾經熱播電視劇《都挺好》里的蘇家就是典型的“嚴母慈父”型家庭,蘇母是一個嚴厲專制的母親,她幾乎成功馴服所有家庭成員,而其丈夫遇事畏畏縮縮、事事隱忍、毫無主見,絲毫沒有膽量反抗,一輩子活在嚴厲老婆的陰影里。 文中配圖均源于網絡,圖文均無關 這種家庭組合教育出的孩子又是什么樣呢? 大兒子蘇明成一心愚孝,總做“和事佬”,好面子卻能力不足,常常是打腫臉充胖子,以家中長子自居,卻不懂人情世故;二兒子蘇明成由于從小受到蘇母的溺愛,思想行為幼稚,專職啃老而不自知,但卻很愛自己的老婆;三女兒蘇明玉從小遭到母親不公平待遇,獨立堅強,長大后成為事業型女強人。 由此可見,父母在家中扮演的角色不同,對子女造成的影響是不一樣的,家庭教育會直接影響孩子的性格和成長軌跡,當然,這種“嚴母慈父”有點過猶不及,與傳統的“嚴父慈母”相比,兩者到底有何不一樣呢? “嚴父慈母”和“嚴母慈父”對娃的影響 1、孩子的性格差異 嚴父慈母對于男孩成長更有利,父親給了兒子一個底線,母親給了一個高度,父親作為男性榜樣,可以培養他們堅韌不拔的意志力和男兒的陽剛之氣,養成獨立自主的性格,再加上有一個溫柔的媽媽陪伴在左右,孩子做事更有擔當,更愿意去尊重和保護女性。 而嚴母慈父的家庭對于女孩成長更有利,女性本身心思細膩,如果父親溫和慈善,女兒會感覺到溫暖,利于養成樂觀開朗的好性格,加之從小受到母親的嚴格教育,她們遇事不容易退縮,會有更主見。 相反,一個強勢母親的背后,往往站著一個畏畏縮縮的兒子,過于嚴格的母親,會用女性的標準去要求兒子,從而賦予男孩更多女性化的色彩,性格容易膽怯,遇事會猶豫不決。 2、婚戀觀的差異 如果是嚴父慈母的組合,男孩會被灌輸一種保護女性的責任感,長大后也會關愛、呵護自己妻子,而對于女性而言,母親的弱勢地位,容易讓她們產生安全感喪失的膽怯感,由于缺少父愛,長大后易遇渣男,容易自卑,不知如何與異性交往,遇到問題不是一哭二鬧,就是忍氣吞聲。 如果是嚴母慈父,母親過于嚴格,兒子容易變得驕縱、懦弱,將來成家立業后很難承擔起責任,而女孩會在愛情里不卑不亢,成為一個新時代的獨立女性,在擇偶方面更顯理智和成熟,懂得進退自如,說話有分寸。 綜上所述,到底哪種家庭組合更利于孩子的成長?關鍵要看孩子的性別,如果是女兒,“嚴母慈父”更顯優勢,反之是兒子,“嚴父慈母”更利于孩子成長。 不管是“嚴父慈母”還是“嚴母慈父”,最好的家庭教育應該是“嚴慈相濟”,嚴并不是強勢專制,而是給孩子的行為劃定底線;慈不是溺愛包容,而是讓孩子感覺到父母的愛,使其內心安全感十足,只有嚴格和慈愛相輔相成,才利于孩子的成長。 另外,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如果涉及到原則性、價值觀的事情,父母一定要保持一致的態度,在嚴格的同時要讓孩子有說話的權利,不能扼殺子女表達意見的權力,只有這樣,才能促進孩子的成長和家庭的和睦相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