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兒童是祖國建設的主力軍,他們能否健康成長直接關系到整個國家、整個民族的命運。要使少年兒童從小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就需加強對他們的教育。教育包括家庭教育、社會教育、學校教育,其中,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礎,是學校教育、社會教育不可替代的。下面我就從家庭教育的特點、影響少年兒童健康成長的家庭因素及對家庭教育的幾點建議三個方面,淺談兒童成長與家庭教育的關系。 一、家庭教育的特點 家庭教育由于發生在家庭中,因此,家庭教育的特點具有其他教育所沒有的優勢。 1、家庭教育的早期性 一個人出生后接受教育的第一場所就是家庭,即人生的第一課堂;家長是第一任教師,即啟蒙之師,家長對孩子所施的教育最具有早期性。古往今來,許多仁人志士及卓有成效的名人,在少年時期均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良好的家庭教育是他們日后成才的一個重要原因。 2、家庭教育的連續性 每個孩子幾乎有2/3的時間生活在家庭之中,孩子認識世界是從家長那里開始的,家長無時無刻不對孩子起著潛移默化的影響,家長舉止言行、政治觀點、思想覺悟和道德情操,都像一面鏡子從孩子身上反映出來。這種教育是在有意和無意、計劃和無計劃、自覺與不自覺之中進行的,不管是以什么方式、在什么時間進行教育,都是家長以其自身的言行隨時隨地地教育影響著子女。 3、家族教育的權威性 家庭教育的權威性是指父母長輩在孩子身上所體現的權力和威力。父母的教育易被孩子接受和服從。家長合理地使用這一特點,對孩子良好品德和行為習慣的養成很有裨益。孩子與父母的關系,是孩子最先面臨的一種重要的社會關系。父母要把孩子看成是有豐富內心世界的活生生的人,而不是任人擺布的“物”,父母不能因為他們不懂事就不尊重他們。 4、家庭教育的感染性 父母是孩子學習的榜樣,是生命中的另一類導師。在家庭生活中,父母的喜怒哀樂對孩子有著強烈的感染作用,家長應樹立樂觀、自信、勇于拼搏、積極進取的形象,在處理發生在周圍身邊的人與事的關系和問題時,應處事不驚、愛憎分明、立場堅定。這樣,家庭成員之間的關系、文化氛圍、生活習俗、家長的愛好等都會耳濡目染地滲透到孩子的心靈中去。對孩子的心理品質的培養均能起到積極的作用。 5、家庭教育的及時性 家庭教育的過程,是父母長輩在家庭中對孩子進行的個別教育行為。常言道:“知子莫若父,知女莫若母?!备改竿ㄟ^孩子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能及時掌握此時此刻他們的心理狀態,發現孩子身上存在的問題,及時教育,及時糾正,不讓問題過夜,使不良習慣消滅在萌芽狀態之中。 二、影響少年兒童健康成長的家庭因素 家庭教育是一個人一生中所受到的最初、最基本的教育,是人在長大以后所受到的其他一切教育的基礎、起點和基石。因此,探討家庭因素對少年兒童成長的影響至關重要。 1、家庭環境和氛圍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布魯姆說過:“每個社會的人一定具有一個非常宏大的潛在才能庫,這種潛在才能或能得到發展,或被人忽視,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環境條件?!奔彝ナ呛⒆由畹牡谝画h境,父母是孩子的啟蒙教師和終身教師,家庭環境良好與否。孩子能否健康成長以及長大后會成為什么樣的人。很大程度是由父母所營造的家庭教育環境所決定的。 2、家庭教養方式 教育學家皮亞杰曾指出:“環境在心理發展中能夠發揮決定性作用,每個階段和每一年齡的感知內容并不是固定不變的,所以良好的方法可以增進學生的效能,乃至加速他們的心理成長而無所損害?!边@就說了教育方式和方法的重要性。正確的家庭教育是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的必要條件。因此,家長應學會用正確和適當的方法去影響、教育子女,盡量減少家教方面的偏差和失誤。 3、家長的自身素質 孩子生活在父母的身邊。自然要受其行為的影響,父母一次行動上的示范,往往勝過百次空洞的說教,家長一定得注意自己行為對孩子的榜樣作用,樹立正確的道德觀和人生觀,不斷提高自身的品德素質、思想覺悟、道德情操,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家長不僅要重視言教,更要重視身教,在行為上應為孩子當好表率,使孩子從小樹立正確的人生觀,養成優良的品格,愛祖國,愛人民,樹雄心,立壯志,成為全面發展德才兼備的接班人。 4、家庭壓力 沒有一個家長不企盼孩子早日成才,大多家長都期望孩子將來達到大學以上的水平,但往往進入一種“孩子考好了,家長就興高采烈;考不好,就開始指責訓斥”的誤區。父母應該鼓勵孩子的長處,對他的短處不是刻薄的挖苦,而是啟發誘導,以減輕孩子感受到的家庭壓力,讓孩子在寬松和積極的狀態下學習生活。家庭應是一個民主、平等的家庭,家長應對子女的成績保持平和心態。時刻注意緩解孩子的壓力,通過啟發教育讓孩子逐步樹立自己的人生觀、價值觀。 三、對家庭教育的幾點建議 1、提高對家庭教育的認識程度 教育孩子是社會賦予父母的神圣職責。馬克思曾說:“家長的行業是教育子女?!惫耪Z云:“養不教,父之過?!边@都在強調做父母的對子女不光要“養”,而且要“教”。作為家長首先要認識到家庭教育對兒童成長的重要性。對于父母來說,生育子女是一種本能,而教育子女,才是父母愛的升華,培養、教育子女是父母應盡的責任和義務。只養不教,是父母的失職;教子不善,是父母的罪過。 2、應加強家長與子女的情感交流和信息溝通 家長與子女良好的溝通和相互之間更多的理解是能否有效地開展家庭教育,進行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前提。良好的溝通能夠幫助家長及時發現子女身上的閃光點及不足;把握最佳的教育時機,采取最有效的教育。相互間更多地理解能夠營造和諧寬松的生活、學習和教育氛圍,跨越兩代人之間存在的思想代溝,互相學習,互相支持,互相信任,共同促進良好品質的形成和發展。家長首先應該成為子女的“朋友”,少用訓斥的語調與子女談話,要避免子女形成“逆反心理”,更不能造成“心理障礙”。 3、遵循教育規律,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是教育的一個原則,同樣也適用于家庭教育。父母望子成龍當然無可厚非,但由于不同的孩子在智力、體力、能力等等方面的差異,決定了真正能成“龍”成“風”的孩子只是少數。父母一定要根據孩子的具體情況,遵循教育規律有針對性地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根據孩子的年齡特征個性差異及身心發展水平,確定教育內容和要求。運用適當的辦法,有的放矢地進行教育,使孩子按照德、智、美、勞全面發展的要求健康成長。 4、提高自身素質,做孩子的榜樣 父母在教育孩子過程中,不僅要善于用說理的辦法,同時也要以自己的行為給孩子做出榜樣,也就是既重視言教,又要注意身教,并把二者統一起來,使教育取得良好的效果。幼小的孩子生活經驗的社會知識都非常缺乏,不會辨明是非,時刻都需要父母的指點。父母應以身作則,率先垂范,成為孩子好行為的引導者,真正成為孩子的“良師益友”,當好孩子第—個老師。 5、父母雙方對孩子的教育方向要統一 在對孩子進行家庭教育中,家庭成員要互相配合,協調一致,使孩子的品德和行為按照統一的要求發展。在現實生活中,有時父母之間或其他家庭成員之間的認識不一致。必然會以不同的情緒,不同的態度來對待孩子,孩子必然會喜歡袒護自己的一方,會氣惱批評自己的一方,這樣不僅影響了家庭和睦,而且不利于教育孩子。 6、關心愛護與嚴格要求相結合 父母關心愛護自己的孩子是人之天性。但愛而不教,管而不嚴。自然也達不到教育的目的。父母對子女要做到嚴之有道,愛之有度,很關鍵的一條是父母要以身作則,做出好榜樣,供子女仿效,產生自然的教育影響。上輩品德好,下輩處于這樣的家庭中,便會隨風而化。因此,父母在教育孩子時,要注意把關心愛護和嚴格要求結合起來,做到愛而不溺,嚴而不厲。 7、綜合引導家庭教育同學校教育、社會教育相結合 首先,做到家庭教育同學校教育相結合。學校是系統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的地方,同時也是孩子接受優良品德教育的場所。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是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的。其次,做到家庭教育與社會教育相促進。社會教育的范圍很廣,它既是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的延伸,也是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的有力補充。社會對孩子可能產生的正、負面效應都不可忽視。 總之,家庭教育在青少年成長的過程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對青少年的道德品行、談吐舉止等方面給予著影響和示范,其潛移默化的作用相當之大。因此,家長應充分認識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自覺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盡好家長的責任與義務,使孩子健康成長。
|
|
來自: 昵稱18354731 > 《原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