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奴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是中原漢人政權的大敵,雙方交戰無數次,都曾俘虜過對方的士兵和百姓。兩邊對待俘虜的方式也大體一致,消滅為主,招降為輔。 比如飛將軍李廣,任隴西太守時,羌人反叛,他誘騙八百多羌人歸降,然后全數殺之,沒有受到朝廷或民間的任何指責。這件事做得很缺德,所以后來李廣窮盡一生都沒機會封侯時,人們就用因果循環套在他身上,歸結為報應。 雖然羌人不是匈奴,但從此事上,也可以反映出西漢對待異族俘虜是個什么樣的態度,顯然是缺乏人道主義精神。 大將軍衛青、冠軍侯霍去病轉戰大漠幾千里,講求的是兵貴神速,他們俘虜了匈奴士兵也不可能千里迢迢地帶回去,那對后勤將是個巨大的壓力。大家可以想像戰俘是什么命運。 當然了,霍去病曾招降河西匈奴近10萬人,但那已經不是單純的軍事行動,而是以西漢大軍為威懾作出的政治行為。若在戰場上遇到,對匈奴人可不會這么客氣。 這么看來西漢對匈奴挺狠,那匈奴又是如何對待西漢俘虜呢? 也差不多。匈奴人的確曾有過抓住漢人俘虜不殺死,帶回本族娶妻生子的案例,看起來似乎待遇還挺不錯,但那只是少數,并非人人都有那么幸運。 有個事實毋庸置疑,在對待俘虜這一方面,匈奴不會比西漢更仁慈。那時的漢人已經發展出璀璨的精神文明,對人性有了更高層次的理解,匈奴卻還比較野蠻,原始。 漢文帝時期,匈奴右賢王撕毀與漢朝的盟約,率領數萬大軍侵入上谷、漁陽、云中三地,所過之處尸橫遍野,寸草不生。三年后老上單于又率14萬大軍進犯中原,據史料記載從云中攻到代郡,殺了萬余人。 大部分漢人俘虜被直接斬殺,有的還作為“人牲”被殺了獻祭或陪葬。內蒙、陜西、新疆等地曾發掘出的匈奴墓葬中,存在很多“人牲”陪葬現象,數量十分驚人。 這些“人牲”哪來的?總不至于殺自己人獻祭吧,所以他們最有可能就是戰俘。 活著的俘虜,將成為匈奴人的奴隸,做苦力被折磨,沒有任何人身安全保障。死了也不得安寧,匈奴有一種恐怖的習俗,用俘虜的頭顱做成飲酒的器具,鑲上金邊,嵌上寶石,以炫耀其軍功。 匈奴人善待漢人俘虜,其實是在民富國強的漢武帝劉徹時期。匈奴被殺得膽寒,不敢過于折辱俘虜。再加上族人死傷太多,出于擴大族群的目的,開始讓俘虜在本族娶妻生子。 比如奉漢武帝之命出使西域,半路被匈奴騎兵劫持,滯留在草原上多年的張騫,匈奴人威逼利誘勸降他不成,就改用感情瓦解攻勢給他配了個匈奴女人。張騫跟她生孩子,后來幾經曲折還一同回到了漢朝。 對了,需要特別指出的一點是,哪怕在最殘忍的時期,漢人女俘虜都不會輕易被殺,但她們將成為匈奴人取樂和生孩子的工具。 這點可以從匈奴人的收繼婚習俗中可知一二,當年冒頓單于殺父自立,將一大堆后媽全部收成了妻子。還有后來的王昭君,也是連著嫁給了父子兩代單于。 可見對于匈奴人來講,女人是幫助他們繁衍后代、擴大族群的珍貴資源,斷然不會輕易殺害。 漢人男子和匈奴女子、漢女和匈奴男子,他們所生的混血兒都將被培養成匈奴本族的戰士,由此擴充兵力、壯大部族。 關于漢人在匈奴的生活,歷史上記錄得最清楚的有兩個人,蘇武和李陵。 蘇武奉劉徹之命出使匈奴,去了就被扣押,成為匈奴的俘虜。但扣押歸扣押,匈奴的鞮侯單于一開始沒有虐待蘇武,哪怕他被牽連到謀害單于的事件中也輕輕放過。 后來鞮侯單于想讓蘇武效忠自己,派此前投降的漢人衛律用高官厚祿引誘蘇武,蘇武狠狠罵了衛律一頓,又說凡是敢殺漢朝使者的藩邦都被滅了,匈奴如果也想滅國,那就殺了我吧,反正我絕不投降。 這番話說得很有底氣,強大的漢朝是他的堅強后盾。 利誘不成,鞮侯單于開始威逼,把蘇武囚禁在地窖內數日不給吃喝,沒想到蘇武靠著吃氈毛和流到地窖的雪水,竟然頑強地活了下來。鞮侯單于懷疑他有神明保佑,不敢殺他,把他派到北海牧羊,說等公羊生小羊才可歸漢。 蘇武在北海的日子,那就是一檔荒野求生的真人秀。沒有糧食,只能找野鼠儲藏的果實填肚子,要不是憑本事得到單于的弟弟于靬王的看重,送了一些衣服和糧草,他熬不過去。 雖然蘇武和匈奴女人生了個孩子名叫蘇通國,但他的經歷可不能成為匈奴善待漢人俘虜的證明。 匈奴留著蘇武的性命,一方面是為了逼降他,用來對漢朝進行政治攻勢;另一方面也是為了在外交上靈活機動,不殺他以后和漢朝總也萬事有商量。 再說李廣的孫子李陵,他在匈奴的待遇非常高,又是迎娶公主為妻,又是封為右校王,管理著堅昆地區,是匈奴的實權人物。 但他是特例,鞮侯單于優待他,一是因為他對劉徹感到心寒,真心投降,二是因為李陵在匈奴有威名,他的祖父李廣在匈奴更是極有名望,他的投降,政治意義更為重大。 如果李陵只是一名普通士兵,鞮侯單于不可能對他這么好。但就算娶了公主,后期李陵也想回漢朝,只是漢昭帝不許才未能成行。 李陵這支隴西李氏的血脈,一直留在草原上,融入了匈奴人的族群中。據說李淵建立唐王朝后,西域的一支胡人還曾前來跟李唐皇室認親戚,說自己是李陵的后代,跟大唐李氏在500年前的西漢時期是一家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