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結節大多是良性。 現在許多醫院把CT甚至是PET-CT列入體檢項目,結果是越來越多人體檢發現了“肺結節”,由此進入了“準肺癌”行列,寢不安席,食不甘味。 肺結節不是肺癌,看到“肺結節”字樣也不用過度緊張,因為大多數的肺部結節是由良性疾病引起,是以前患肺炎、肺結核留下的疤,肺癌的比例很小。 肺結節90%以上是良性的,惡性的只有 1.2%左右。小于8毫米肺結節,肺癌的概率不到 1%,因此,并不需要太過擔心。直徑在 6~8 毫米之間的肺結節,肺癌概率在 0.5%~2%,直徑大于 8 毫米的肺結節,肺癌概率大于 3%。 最新的國際肺結節處理指南建議: 大于 6 毫米的磨玻璃結節和 6~8 毫米的實性結節,6~12 個月隨訪如變化不明顯,后續的隨訪間隔為 18~24 個月。對于 8 毫米以上的實性結節,惡性病變的可能性增高,需要 3 個月隨訪,再考慮 PET-CT 檢查或病理活檢來明確診斷。 業內通用的肺結節隨訪模式:年齡無需界定;結節在10mm以下無需隨訪;2年的隨訪間隔;對于GGN,2年隨訪維持low risk則無需隨訪;對于PSN,5年隨訪維持low risk則無需隨訪! 過多的擔憂和頻繁的X線、CT檢查反而會促進結節癌變,中醫藥調理治療可以提前介入調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