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胡小喵(爸媽精讀主筆) 來源:爸媽精讀(ID:bmnfrc) ? 點上方綠標可收聽富書主播迷路的九尾狐朗讀音頻 曾在知乎上看到過一個提問:爸媽感情不好的孩子是什么感覺? 題主還說了自己的經歷感受:
@匿名用戶:
@繪世靈長安:
還有很多網友回答在微博上看到的一句話:不要成為像我媽一樣的女人,不要找像我爸一樣的男人。 還有幾百條回答,你會發現爸媽感情不好的孩子,他們缺乏安全感,感到自卑,人際交往方面也存在問題。 他們大多還敏感脆弱,生活或者工作都不太自信,會過分在意別人的目光,在愛情里會患得患失、受傷后也更難痊愈。 心理學很多研究結果都表明:良好的婚姻狀態與幸福穩定的家庭氛圍,對孩子的成長至關重要,父母給孩子最好的愛,首先就是彼此之間的恩愛。 這正如作家鏘鏘匠所說:“合格的爸媽,首先一定是幸福恩愛的夫妻。” 在我們做了父母,有了孩子后,更應該要好好相愛,給孩子創造一個溫馨有愛的環境,在愛的養育下,孩子才能健康成長。 最近火熱的綜藝節目《少年說》里有個可愛萌萌的劉栩溪,她帶著哭腔對媽媽說:
爸爸媽媽在下面笑成一片,然后孩子繼續說:“還有為什么我對你撒嬌不管用!” 主持人最后問小栩溪:“那你媽媽都是怎么跟爸爸撒嬌的呢?” 小栩溪回答媽媽都是這么說的:“豬頭給我去拔罐,豬頭快點去給我削水果,豬頭趕緊去給我做菜,其實你不撒嬌也是很可愛的!” 而在臺下的爸爸給孩子解釋道:“寶貝,這就是生活。” 然而很多網友看完都表示: 孩子你以后就會知道你的媽媽爸爸如此的幸福,代表他們是多么的愛你,因為給你一個和睦的家就是愛你的最大表現。 雖然有對恩愛有加又愛秀恩愛的爸媽,作為孩子感覺自己可憐兮兮的,甚至還說自己是“被虐待”長大的。 然而心理咨詢師武志紅在《家為何會傷人》中說過:“愛,就在這樣的循環中不斷地傳遞,從我們的原生家庭傳遞到我們的新生家庭。” 在這種溫馨和睦有愛的家庭環境卻是無比讓人艷羨的,在這種環境下長大的孩子也大都獨立自信,樂觀開朗,敢于表達心中想法,也會擁有獲得幸福的能力。 為了讓孩子生活更加幸福,不如就從做對恩愛的父母開始。 作家拾遺曾講過一個心理學實驗:心理學家找了很多位媽媽,給了她們每人三個空杯子,這三個杯子,分別代表自己、丈夫和孩子。 然后心理學家再給她們一杯滿滿的水,讓她們分在三個杯子里。 然而實驗結果卻幾乎驚人一致:自己和丈夫杯子里的水少得可憐,而孩子杯子中的水占了三分之二。 然后心理學家把媽媽換成爸爸,結果分水的結果依然驚人一致:把三分之二的水倒給了孩子,自己和老婆杯中的水少得可憐。 心理學家得出結論:在中國絕大部分家庭里,親子關系是凌駕于夫妻關系之上的。 也就是說,在婚后有了孩子之后,夫妻二人都是以孩子為中心,甚至為了孩子舍棄當初恩愛的另一半。 然而這種關系卻對孩子的健康成長并無益處。 心理學家曾奇峰說:“夫妻關系,是家庭的定海神針。” 如果一個家庭里,夫妻雙方把孩子當中心,一切圍繞孩子而轉,夫妻間的溝通日益減少,就算有溝通也是圍繞孩子的事情。 親密感日漸降低,夫妻關系惡化,最終可能會變成同床異夢的“室友”。 兩人感情也會越來越淡,家庭幸福感也會逐漸降低,家庭關系也處于不穩定。 對于孩子而言,雖然看似被給予了太多重視,但他們得到的往往是更多的壓力。這易使孩子被愛壓抑地無法呼吸,從而無從適應。 在家庭緊張的氛圍中,父母關系不穩定的環境下,他們也很難健康快樂的生活。 著名家庭排列系統的創始人海靈格提出,幸福家庭關系是這樣的:
父母更好的相愛,才是對孩子最好的家教。 所以,有了孩子后,父母應該更要好好相愛,讓夫妻關系變得更恩愛有加。 中國兒童教育家孫敬修說過:
而給孩子最好的示范就是父母能更好的相愛。 這一點上著名影視明星劉燁就做的很好,劉燁夫妻就是最好的教育典范。 在第三季《爸爸去哪兒》中,我們看到了劉燁的搞笑歡樂,諾一和霓娜,禮貌、懂事、乖巧,和諧溫馨的家庭氛圍讓人感動。 和傳統中國家庭不同,安娜和劉燁毫不掩飾在孩子面前秀恩愛,安娜甚至說:“如果劉燁太寵諾一,我會吃醋的。” 也許正是因此,兩個孩子熱情真誠,直白表達關心和愛,爸媽恩愛才是孩子最好的教育。 在無數次公開和非公開場合劉燁都直抒胸臆妻子安娜就是心里最美的女人,善良、美麗大方、智慧、賢良淑德,是自己離不開的依賴。 而在安娜眼里,劉燁也是一個可愛,幽默,敏感需要關懷的“小孩”,總之,兩人看對方什么都好。 結婚多年,有了兩個孩子后,劉燁夫婦依然彼此欣賞和尊重,就像當初彼此心動,相愛時那樣恩愛,甜蜜。 在花樣爺爺法國尼斯站,劉燁與妻子幾個月未見,毫無保留的與妻子膩歪。 而諾一、霓娜面對這種情況時,也不會像有些小孩那樣羞澀捂臉,在他們看來,父母就應該如此恩愛。 兩個孩子在這樣恩愛,甜蜜的家庭氛圍中長大,在感覺到濃濃的歸屬感的同時,也自然被爸爸媽媽的愛、甜蜜的幸福感所喂養。 這也應該是為什么諾一和霓娜會如此熱情,溫暖的原因。 科學研究表明:孩子長大后,他們的親密關系,會很大程度上復制父母的模式。 孩子強大的自信、獨立的意志,樂觀開朗,熱情溫暖,與其說是遺傳,不如說是家庭教育潛移默化的結果。 這也都離不開父母恩愛有加,對他們做了很好的示范。 有了孩子后,不應該忘記夫妻兩人之間愛的感覺,而更應該要好好相愛,讓孩子從爸媽恩愛中的日常行為中學到如何與人交往,如何愛人與被愛。 當我們成為父母后,總想著如何為孩子做的更多,想著如何讓他們不要輸在起跑線,想著如何讓他們能更好的成長。 將全家的注意力都放到孩子身上,以為這樣對孩子就是最好的教育方式,卻不知最好的就是當父母后更應該要學會如何好好的相愛。 美國著名哲學家、教育家約翰·杜威說:“一切教育的最高目的,是形成性格。在每個人的生命成長中,沒有比家長更重要的老師。最好的家教就是夫妻恩愛。” 父母更要好好的愛對方,尊重對方,互相欣賞對方,共同建立一個有愛的家。 父母相愛是送給孩子最好的禮物,也是給予他們最好的教育。 作者簡介:胡小喵,富書簽約作者,心理咨詢師,家有二寶,致力于兒童營養與心理教育,微博@笑笑葫蘆娃。本文首發爸媽精讀(ID:bmnfrc),真正的教育就是拼爹拼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