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資訊# 現在很多學校特別是一些基層學校非常的缺老師一個老師要上好幾門課。這是社會上的普遍現象,但是現在好多師范類專業的學生畢了業之后找不到工作。這也是非常普遍的現象,這就造成了一種比較奇怪的社會環境?;鶎訉W校缺教師,原因也是多方面的,主要是生師比導致的編制原因和師范生自身的訴求問題。 一、生師比導致的編制原因 基層缺少教師,一方面是教師流動性強;另外一方面是目前教師編制處于控制狀態(生師比的結構化矛盾在基層地區比較突出),按照國家要求編制是有條紅線的,不能輕易放開。 編制較少,也就導致了僧多粥少的現象誕生。 第一:山區一般學生都少,現在的老師配備是按學生數量配的。舉個例子,就算一個年級就三個學生,也需要語數外和其他各科老師吧,但實際可能只配一個老師,但一個教師真的不夠,老師又不是全才,啥都會教。也就是麻雀雖小,五臟俱全。鄉村學校雖然學生少,但實際需要的老師也會很多,但國家又不給配,所以實際是很缺老師的。 第二:鄉村留不住教師呀。 盡管國家一直在鼓勵年輕大學生下基層,也出臺了好多優惠政策,比如鄉村補貼等等。但仍然留不住人才,好多熬不過一年就跑了,要么辭職,要么想辦法進縣城。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沒辦法! 第三:每個幾年縣城都要從鄉下選拔一批優秀教師進城。 這已經是一個不成文的約定了,至少我們這是這樣的。縣城每增加幾個學校,都要從鄉下選拔一批優秀教師。鄉下本來教師就不多,這樣一來,竟剩一些老教師或者能力不行老師了。 第四:鄉下多是老教師,很多并不具備上課的能力。 優秀的走了,年輕的走了,有關系的也走了,剩下的就是老弱病殘的,或者沒什么能力的,怎么上課? 二、基層工作環境的影響 在基層存在著諸多以下問題影響著教師的數量: 中西部地區,基層學校教學條件差,工資待遇并不是很高。 基層整個周邊的生活環境跟不上。 即便是東部發達地區,基層的生活條件也是比不過城市的。 三、師范生自身的訴求! 配套服務跟不上:基層的工作環境和師范生自身的訴求有矛盾。 動力不足:畢竟讀了幾年書,許多師范生都希望可以去工作環境比較好的城市,起碼也要縣城里面。試想為了以后自己的家庭考慮,也都不太想到基層去吃苦耐勞。 國家近幾年連續出臺政策,鼓勵大學生到西部基層工作,也能看得出基層不容易留住人。甚至出臺“銀齡計劃”,返聘已經退休人員,也是想著力解決這些問題。 再說師范畢業為什么到處找不到工作?這個問題要客觀看待。 第一:并不是師范畢業都想去鄉下教書。 現在招聘的新教師,必須先下鄉鍛煉幾年。好多也想當老師,但不想去鄉下。所以并不會選擇教師這個職業。 第二:師范畢業也分素質高低,高的不會來當老師,太差的國家也不要。 每個地方招聘老師都有嚴格的規定,好多優秀的人家也不來,嫌棄鄉下待遇低環境差。成績差的國家也不會要,畢竟是老師,素質方面還是要考慮的。所以看似畢業的大學生不少,但實際各學校還是很缺老師。 鄉村教育發展的確是個大問題。沒有足夠高的待遇真的很難吸引到優秀人才。但由于老師數量龐大,地方財政有限,待遇一時也不可能會提高很多。 這是個大問題,看國家的力度吧,希望有一天能真正重視起來,讓鄉村教育也有自己美好的未來! 對于這個問題我有以下的看法。 首先現在的大學生他們在畢了業之后,大部分的大學生都認為,自己是祖國的棟梁,不愿意去比較偏僻,或者是基層的學校進行教學。很多學生剛剛畢業比較好高騖遠,他不愿意接受現實的一些情況,不知道自己在社會上處于一種怎樣的定位,一直想著自己的一些人生理想,想著找工作的話,一步到位只有造成了很多大學畢業之后一直都找不到工作,因為他們所找的工作跟他們理想中的工作差距太大了很多人接受不了,所以現在很多大學生畢業之后特別是一些師范類院校的學生找不到工作,也是非常正常的。 第二,就是現在的一些基層學校,他們的教學設施,跟教學的一些用具都不完善,還有一些基層學校的工作環境比較艱苦,工資又沒有城里面學校那么高。這就導致一些優秀的教師都往群里面走,或者是一些教師地找到機會,就往城里面調,所以應該要提高鄉村學校的一些基本設施,還要提高鄉村學校的教師待遇,這樣才能夠保證,這些教師能夠踏實地在鄉村進行教學,當然這還有很長的路,需要我們共同努力。 第三,現在的一些學生在鄉村的話,大部分是留守兒童,這就造成了鄉村教師的工作量更加的大。他不像城里面那些學生,都是有父母陪伴在身邊的在遇到一些問題的時候,父母能夠及時的進行解決。這樣給老師的壓力就比較小一點,也造成了一部分的老師不愿意留在農村進行教學。 總之,想要提高基層教育質量,就需要全社會共同的努力,要鼓勵一些大學生去進行農村支教,整個社會還要提高基層教師的待遇,才能夠讓基層的教育更加的完善,讓農村的孩子也能夠享受到城里孩子的教育。 想要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英語時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