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這一輩子分為兩路,一路“加法”,一路“減法”。加法做多了,背負過重,難以承受“生命之輕”;減法做得不及時,百事纏身,生活茫然。 什么是人生的加法之路?也就是我們熟悉的加“一”,把自己的生命當成是一個算式,一直相加,直到看不見盡頭為止。 什么是人生的減法之路?便是把原本看不到盡頭的“算式”直接與“零”相乘,直接清零,讓本就負擔(dān)過重的人生,回到原本瀟灑自在的姿態(tài)。 在人生的加法和人生的減法之間,人們最難做到的不是加法,而是直接放下一切的減法。把一件物品拿起來容易,可放下了又覺得會不舍。 曾有人把人生之瑣事比作“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就像是一些毫不重要的事情,去做吧,又覺得沒這個必要,可放棄吧,又覺得有些放不下。 這種難以向前,更難以退后的矛盾,將會引起人的糾結(jié)和不安。為何有些人年紀不大,便是滿頭白發(fā)生?因為承受的太多,能放下的卻太少。千鈞重擔(dān)一下來,許多人不過是“一夜白頭”罷了。 未曾放下,百業(yè)纏身,毅然放下,萬事坦然。 ![]() 四十歲之前加“一”,百事纏身
生活之事,不放下很難,因為包袱過于沉重,能扛起來也是一種“罪”。但是,要人選擇放下更難,因為這些“包袱”背久了,也就有感情了,難以隨便拋下。 年輕的時候,曾背起清風(fēng)明月,大地星辰,可卻滿身舒適,斗志勃發(fā)。可隨著人慢慢變老,精力也就大不如前了,如此的清風(fēng)明月,大地星辰,對于現(xiàn)在的自己來說,不是“折騰”,又是什么呢? 人生百態(tài),不折騰不行,沒有經(jīng)受過“折騰”的人生,又怎會懂得沉靜下來的淡然呢?但是,當在不恰當?shù)臅r候選擇折騰,不僅是和自己過不去,更是和自己的家庭過不去。 ![]() 人到四十,早已到了“不惑”之年。可什么是“不惑”?那就是所做之事不茫然,所見之人不迷惑,心有所歸,路有所向。 可是,在這個時代里,人到中年反而是最“迷惑”的時候。有些人不知道未來將何去何從,有些人還依舊一事無成,難以知曉下一步將走向何方。
當“一”加多了,煩惱也就變多了。與其過分擔(dān)憂未曾發(fā)生的事,不妨好好衡量衡量,哪些“一”該放到百寶柜,哪些“一”該放到垃圾桶。 ![]() 四十歲之后“清零”,萬事坦然
當人慢慢發(fā)現(xiàn)“一”再也不能相加時,那么他所承受事兒也就到極限了。倘若不盡快將其清除,那么留下來的事兒,將化為一把劍,直透人的心房。 四十歲是人生的一個轉(zhuǎn)折點,這個轉(zhuǎn)折點沒有十八歲成年時那么朝氣陽光,也沒有三十歲成家時那么欣喜雀躍。它有的,只是一條清濁相間的河流。 這條河,能跨過去的,自然會洗盡鉛華,再次重生??绮贿^的,唯有繼續(xù)忍受煩惱的折磨,只會斬不斷,理還亂,多是愁。 四十歲的“清零”,也許開始時很痛苦。把生活的相伴已久的瑣事清空,和那些“念舊不念好”的人告別,自動自覺地活成了一個心無所靠,身無所依的落寞者。 ![]() 可是,沒有經(jīng)受過落寞,又怎會明白淡然,沒有經(jīng)受過取舍,又怎能會明白清歡。過多的欲望會使人揪心,過多的追求會讓人迷茫。 人生像什么?就像是一杯茶?!暗笔侨松某B(tài),甘是“苦”后的饋贈。茶中的“苦”就是我們所要“清零”的欲求。 當欲求越多,茶也就越苦。把茶慢慢放在水中泡久了之后,茶也就出味了,我們的欲求也就清空了,喝起來也就更甘香可口了。 所有欲求的盡頭,叫“清零”,所有“清零”的背后,叫淡然,所有淡然的背后,叫萬事如意。 人到四十,把自己當“人” 很多人不舍得放下,其實也就把外事外物當成自己的全部,也就沒把自己當“人”了。為何這么說?因為沒有人舍得讓煩惱折磨自己,也沒有人愿意深受身外之物的侵擾。 “人”字很簡單,不過是一撇一捺。可“人”字又很難,因為有些人只會寫“撇”,而不會寫“捺”,最后不過是孤木難支,隨風(fēng)倒下而已。
這兩筆,一筆寫盡前事,一筆清除過往。當人看盡了世間繁華,見多了世道人心之時,其實人也就懂得“清零”了。 ![]() 把那些不堪回首的往事埋藏在心底,便是給心靈灌輸著慢性毒藥。把那些早已離去的人放在心上,便是給讓心靈處在泡沫之中,無法面對現(xiàn)實。 人到四十,有些事該舍棄的就要舍棄,有些人該告別的就要告別。不曾把繁雜的天地清零,又怎么會回歸到原本清靜的姿態(tài)呢?
人生真正的好時節(jié),不在于前半生掙了多少錢,遇到了多少人,因為錢多錢少,夠用就好,人多人少,相知便好。而是能否釋懷,能否放下,給自己一個機會,給未來一片生機。 文/舒山有鹿 |
|
來自: 舒山有鹿 > 《百態(tài)/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