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的消化道都是一個極其復雜、高度精密的工廠,但是人類對于這個超級工廠卻知之甚少。它會時不時地耍脾氣、消極怠工甚至罷工,但大多數的時候這些并不是災難性的問題,人體可以自行修復簡單的日常故障,但是一旦出現系統癱瘓就需要求助于醫生來解決了。 對于工廠(消化系統)的“廢棄品”——便便,我們并不陌生,便便在我們的生活中扮演著腸道健康預警者的重要角色。正是由于惡性腫瘤等嚴重疾病在早期很難覺察,一旦出現明顯癥狀往往預示著病情進展,便便的預警意義就更重要了。 通過了解便便的一系列變化,我們有可能做到防患于未然,盡早發現惡性腫瘤的蛛絲馬跡,從而及時進行診斷與治療。 便便的成分固然和我們吃的食物有關,但還包含大量的水分和腸道細菌。 正常的大便應呈棕黃色或者褐色,呈圓條形、較軟,和香蕉的形狀類似。因為便便里除了水分還包括大量的腸道細菌,細菌分解會產生氣味,這就是便便會有難聞氣味的原因。 正常的便便不單是指形態、質地、顏色和氣味均正常,還包括良好的排便習慣,就是每天在相對固定的時間有規律地出現便意感,能夠及時、輕松地排出糞便。 排便的次數和習慣因人而異,每日一次、晨起排便者居多。絕大多數人5分鐘內排出大便,并且結束后沒有殘留便意,自覺輕松。 每天1~3次排便均屬于正常范圍,如果2~3天排便一次也不能籠統地認為是便秘,需要綜合考慮排便量、困難程度等諸多方面的因素。 顏色及性狀 如果便便呈現塊狀或顆粒狀:一般是存在便秘的情況,便便在腸道中滯留的時間會相對長一些,其中的水分被反復吸收,就會導致便便變硬。 鮮血便:是比較常見的一種異常大便。若血的顏色鮮紅,附在便便外層,與糞便不相混,可用水輕松沖走,或便后滴血,多為痔瘡出血。若血與糞便混在一起,伴有黏液或膿液,則需要高度警惕結直腸腫瘤。 柏油樣便:糞便漆黑發亮。正常的黑便一般和食用動物血、內臟以及特殊藥物,比如口服鐵劑有關。就疾病而言,多見于胃、十二指腸、小腸及結腸出血。出血的原因可以是消化道潰瘍等良性疾病,亦能夠是腫瘤。 白色陶土樣便:主要見于膽管阻塞的患者。 黏稠的稀便:一般是存在腸道炎癥,此時腸蠕動加快,腸道來不及充分吸收,在這種情況下糞便中的水分比較多,故而呈現黏稠的稀便的狀態。 氣味 雖然正常的便便會有難聞的氣味,但如果它帶有強烈的臭味,則提示腸道存在感染,或是食用了過多的肉類,但此時不能忽略腫瘤的可能。 當出現鮮血便或者黑便時先不要驚慌,我們可以通過便潛血檢查來判斷是否存在消化道出血。很多人擔心便潛血檢查陽性是不是就意味著得了腫瘤,其實還是要分情況。如果是間斷性陽性,一般消化道潰瘍的可能性比較大;但如果是持續性陽性,則要懷疑惡性腫瘤的可能,建議進一步進行消化道內鏡檢查以明確診斷。 隨著低頭族越來越多,除了坐地鐵、吃飯,很多人連上廁所都不忘記帶上手機,看新聞、刷朋友圈、打游戲,甚至離了手機就便不出來了。但上廁所玩手機會延長排便時間,讓排便者長期保持排便姿勢,影響肛門區域的血液回流,而且排便的感覺很容易就錯過了,導致便意遲緩或沒了便意。所以為了健康,上廁所時大家還是放下手機吧。 小貼士 如何讓便潛血試驗更準確 為了讓便潛血試驗更加準確,建議在檢查前三日就開始禁食肉類以及含血的食物、鐵劑、葉綠素(如菠菜)食物,以免出現假陽性或者假陰性的結果。 其他可能導致假性結果的因素 假陽性:服用阿司匹林、皮質類固醇、非類固醇抗炎藥。 假陰性:大量攝入維生素C 您是結直腸癌的高危人群嗎?
高風險人群應該怎么做? 1.結直腸癌高風險人群應進一步做結腸鏡檢查以明確診斷,有結腸鏡禁忌者至少需行直腸指診,另根據具體情況可考慮行乙狀結腸鏡或氣鋇雙重腸道造影檢查。所有鏡下發現的病變應取活檢或摘除,行病理診斷。 2.對于不接受結腸鏡檢查者,給予便潛血檢查(建議兩次,間隔一周),推薦采用高靈敏度免疫檢測法—FIT。陽性者再次建議其參加結腸鏡檢查,陰性者如果有意愿也可以進行結腸鏡檢查。 如何應對檢測結果? 所有病變的診斷及轉歸判定以內鏡檢查和病理檢查結果為依據。 1.?需臨床處理者 腺瘤性息肉、炎癥性腸病伴高級別上皮內腫瘤;伴高級別上皮內腫瘤的其他病變;結直腸癌;其他罕見結直腸腫瘤患者。 2.?需隨訪者 體檢陽性者。包括腫瘤性息肉及炎性腸病,如增生性息肉、錯構瘤性息肉、炎性息肉、炎癥性腸病伴低級別上皮內腫瘤。 結直腸癌防癌體檢發現的良性腺瘤和癌前病變均存在復發可能,資料顯示腺瘤摘除后每年復發率5%~10%。 因此,對治療后的良性腺瘤和癌前病變患者應繼續隨訪。對發現腺瘤或癌前病變,但未治療者,更應加強復查和隨訪。對確診為腺癌或其他惡性病變者,則進入常規臨床隨訪。 (1)直徑≥1cm的腺瘤,絨毛結構≥25%的腺瘤(即絨毛狀腺瘤或混合性腺瘤),伴高級別上皮內腫瘤的其他病變:應在治療后第1年內再次復查腸鏡,如無異常發現,后續腸鏡復查間隔可延長至3年。 (2)其他腺瘤:應在診斷治療后第3年再次復查腸鏡,如無異常發現,后續腸鏡復查間隔可延長至5年。 (3)炎癥性腸病(如潰瘍性結腸炎、克羅恩病):明確診斷后每兩年復查腸鏡。如防癌體檢中發現高級別上皮內腫瘤,應在治療后每年復查腸鏡。 (4)其他腸道良性病變:因結直腸癌風險增加并不明顯,可視同一般人群處理。腸鏡復查間隔可為5~10年。 干預方案及路徑 結直腸癌高風險人群體檢方案及路徑圖見下。 1.對于年齡大于80歲人群,由于無明確臨床獲益,不建議腸鏡防癌體檢;對于75~79歲人群,應依據個體情況決定是否實施腸鏡防癌體檢;2.對于有CEA等腫瘤指標升高的高風險人群,強烈推薦腸鏡 說到此處,就不得不提讓很多人困擾的問題:便秘。 有人認為便秘不過是大便干燥一些,排便時困難一些,算不上什么大的病。其實便秘對人體健康損害極大,有時還會危及生命。 痔瘡和肛裂加重便秘時,排便時間過長,并用力屏氣排便,可使腹壓增高,直腸肛門靜脈回流受阻,久而久之則容易發生痔瘡。由于痔瘡可引起排便疼痛,有些患者懼怕排便時疼痛不敢排便或強忍不便,使糞便在腸內停留過久,從而又可引起便秘或加重便秘。 干硬的糞便在通過肛門時容易損傷肛門,排便時用力過猛,糞便強行通過肛管,使肛管受到較深的裂傷則形成肛裂。肛門裂,常見于成年人及幼兒,多發生于患慢性頑固性便秘的患者,由于肛裂患者排便時或排便后肛門疼痛,所以患者也常常懼怕排便,使糞便更長時間停留在腸道,水分被過度吸收而使糞便更干燥變硬,加重便秘。 排便不正常,有96%的毒素會被腸道反復吸收,出現腸道老化。糞便在腸道內滯留過久,腐敗發酵,產生許多有毒氣體及有毒物質,這些毒素、毒氣隨直腸的重吸收作用被人體吸收進入血液,又隨著血液循環分布全身,造成全身性中毒。長期便秘,生命活力因慢性中毒而下降,導致虛弱、易病、早衰和甚至減少壽命。
腸道是人體第一保護屏障,便秘導致腸黏膜脫落、病變,長期便秘可能誘發結腸癌、直腸癌。國外一研究小組,從人類糞便中分離出一種與結腸癌有關的強烈致癌物質,經證實,這種致病物質是由至少5 種腸道細菌在腸道存積糞便中發酵之后產生的,與目前已知的最強的致癌物有類似之處。很顯然,便秘是導致細菌在腸道發酵的罪魁禍首。 小兒便秘史較長,可導致神經功能紊亂、影響生長、智力發育。 便秘是老年性癡呆的主要誘因之一。 女性便秘可導致不孕、流產等。 經久不愈的便秘給其生活帶來了極大的痛苦,加重了精神和心理的創傷,甚至痛不欲生。曾有多名便秘患者,因不堪忍受而自殺的情況。有學者報道,男性長期便秘易患帕金森癥。 長期便秘,有害物質再吸收,導致皮膚粗糙,無光澤,形成痤瘡、色素沉著、色斑等。 腸道的淋巴結占到身體的70%,腸道是人體最大的免疫器官。腸道老化直接導致免疫力下降,感冒、高血壓、糖尿病、心腦血管等疾病就會接踵而來。只要大便規律、正常,身體其他疾病就會很少出現,這就是“一通百通”的道理。所以對便秘不但不能掉以輕心,還應該積極治療。 |
|